作为中国北方最早的开放口岸,天津有着与众不同的辉煌历程。始于清朝末期的洋务运动,而后的袁世凯在天津推行“新政”,一批“官督商办”性质的大型产业立足于此。近代工业的发展和租界的建设促使天津在近代的快速发展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和工商业中心,以及中国第二大工业和金融商贸城市。由于城市整体发展的异常繁荣,诸多达官显贵也将自己的宅邸落户在天津。其中,现在的和平区的五大道就有一座大宅院,这便是知名景点“庆王府”。
坐落于重庆道五十五号的“庆王府”,是清末宫廷大太监小德张于1922年在英租界剑桥道选址,且亲自设计并督建的私宅。后在1925年被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购得此宅,由于爱新觉罗·载振是世袭受册封的王爷所以这个宅邸就被称为 “庆王府”。 爱新觉罗·载振是清朝最后一个铁帽子王,曾多次被命为朝廷专使赴海外了解西方社会文化,倡导新政。他曾在接受慈禧召见时候提出发展商务的想法,并希望清朝政府成立相应的机构。后来载振在津时期开办了“新业公司”,而且参股实业并还有其他投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天津“劝业场”,此名也是由其提出,目的是寄托实业图强的希冀。
整座“庆王府”院墙高耸,正门面北而开。内部是一栋砖木结构的建筑。地上原为两层,后又在二楼部分加盖一层,同时还有地下室。院落配有围合式内天井,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既蕴含了中式建筑稳重,又显现西洋现代化的设计气息。进入院落正对面的就是铺着红地毯的十七层扇形台阶,分别向两侧空间延伸,犹如金字塔一般。进入建筑内部首先是一个共享大厅,这个布局则是有明显的西洋风格。大厅的顶部璀璨的西洋吊灯很是炫目,对面四扇紫红的木质门入目则完全是中式工艺。门中镶嵌的压花玻璃绘有寓意着吉祥的花型图案,玻璃上还刻有小德张当初的雅号:“壬戌仲秋伴琴主人”的字样。大厅左侧是会客厅,右侧则是餐厅。
王府的二楼是居家之所,四周设有列柱式回廊。从东、西、北三面穿厅堂相通。房间分别命名为“乐有余”,作为载振的卧室和书房;“北京”,载振福晋卧室;“劝业”,载振之子溥铨卧室与书房。
载振父子在二楼的房间因为是需要兼备办公之用所以很宽敞,进门处设有书案,室内摆设着博古架以及书架。福晋的卧室内布置相对简单了很多,房间的面积也有缩减。二楼的走廊可以直通本层的回廊,走过去可以将大宅子内部的情况一览无余。其实,“庆王府”这座建筑是呈矩形的内天井式结构,南北朝向。从一楼中间开始是中空到顶的长方形大厅,顶棚是棚罩结构。整体规划设计都是围绕这个为中心点,然后四周散开。每层房间基本按对称布置。
重新回到内部走廊,按照指引路线上了三楼,也就是加盖的这一层。本层只开放了左右对称的两个房间,分别名为“法兰西”,“英伦”。这一层建筑被称为“影堂”,平日里没有人上到此处。一般到了节日或者祭日的时候才会启用,其实就是家族供奉和祭拜祖先的地方。
从三楼回到一楼出口的时候是要经过王府最重要的“中庭”,也是整个建筑的设计核心区域。空间内白色石柱起到了支撑作用,最为吸睛的则是二楼回廊的栏杆。从一楼看去,这些构件分为黄蓝绿三色,共计196根。都是出自皇宫的琉璃柱,足以彰显“庆王府”的皇家气息。庆王爷载振曾经在此宴请宾朋,办堂会等社交活动。虽然现在看起来空空如也,但它也曾胜友如云,觥筹交错。
从中庭走到室外,便是一个坐落在宅子东面的露天花园,其中心位置设有一座西洋式样的喷泉,花园的南面则是一座假山园林,不仅有一座凉亭,还配有小桥流水。在夏令时节花繁叶茂,潺潺流水肯定会是一处令人侧目的美景。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庆王府”主体建筑的外部也是有回廊的,这种设计风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作为一处景点,现在的王府内部其实还有部分空间并没有对外开放。为了能更好的了解这方面的信息。我特意请教了载振的外孙,也是老城邻友会成员的解澄海老先生。根据老先生的介绍,当今的“庆王府”和其家族所记忆中的构造还是有一些出入,并举例说明花园的中部喷泉池子原为四角型且每个角有人型配饰;水池中间的喷泉是小天使造型,是极具美感的西洋风格。最重要的就是坊间对主楼台阶十七阶半的错误解读。解老先生讲述:根据其家族长者的回忆以及存留照片表明,所谓讳莫如深的半层台阶与其他十七阶的造型做工完全不一样,现在呈现出的半层在原来是不存在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解放后几次整修时候对院内地面施工造成的地下结构外露。所以,在此特别感谢解老先生能将一些细节情况分享给我,让实情展现出来。
经过了对“庆王府”的游览和了解,突显了天津是一个蕴含诸多风貌元素的城市,具备着丰富历史内涵,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现代的发展节点。这些建筑不仅仅是旅游景点,更要注重精神价值和传承理念。共享和尊重对于任何一个人,对于一个时代都是不可或缺的,总归我们所经历的林林总总也将会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