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过冬日暖阳,走进春花绚烂。“小数人”的教研脚步从未停歇,乍暖还寒的初春便透露着浓浓的数学教研氛围。怀揣美好的憧憬,带着饱满的干劲,3月8日我们组开展了2023年第一次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关于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方法。本次教研活动分为三个环节: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评课研讨,三是导师观点报告。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夏老师基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让学生在学习单上写一个负数,并通过与正数的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负数得外部特征是有个“-”,趁机介绍了“-”的名称和读法。并让学生大胆猜测本课学习内容来引出课题。
在新知探究环节,夏老师安排了活动:在方框里画画图、写写话、举举例子、写写算式……你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在大量的展示中,学生渐渐明白了负数是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接着夏老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表示相反意义的一组量,来加深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进一步强化“相反意义”的核心内容,借助不同的生活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引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深入思考,用各自对负数知识的理解去交流、解释,明白了海拔问题中的“海平面”是分界点,存入与取出具有相反性。
在变式练习中,夏老师巧妙地设置让学生明白了在使用负数时要以某个量为标准,感受衡量标准的不同会导致数据的变化。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沈熠文老师在导入环节出示了三幅图片,让学生看图猜数,既是导入也是对学生一个学习基础的一个摸底。正所谓“接知如接枝”,如果不能基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学生量身定制学习内容,这样的教学又有什么教育性可言,沈老师则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新知探究环节出示了三张数字卡片:0、4、1,让学生摆出不同的数。接着又安排了读数、写数、数的分与合、拨数、认识1000的由来等基础性的教学内容,只有认识了数的本质,才能更好地运用数解决实际问题。
沈老师播放的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了从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到一百一百数,直至数到1000,利用形象直观的视频向学生展示计数单位的变化,感知一千以内的大数。
到最后的巩固应用环节,沈老师设计了灵活多变的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的本质。
张燕敏老师向我们展示本校教研组研究成果——长程学习,并提出一个极具思考性的问题:对于学习究竟应该“长思考”还是“短思考”呢?
张老师以“三会”为关键线索,向在场教师讲述了数学学习中孩子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会用数学的跟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字的思维思考题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其中,“思考”的教育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学生思维历程中的顺途或歧途。在教学活动中,正确的思考表征符学生思想的顺利航行,活动的顺利展开,而错误的思考却也不是失败,可能意味着学生一次观念的冒险、体验的丰富、超越的契机。
数学概念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因此,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夏士勇老师就关于概念课的教学本质理解分享了看法:
关注概念教学,回归概念本质。概念教学本就基于自然生长,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基于知识的自然生长,通过有序恰当的教学环节,拉长思维过程,帮助学生揭示概念的本质。
夏老师的观点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广度和思维的度,在场的全体教师如沐春风,备受启发。通过学习,各位教师开阔了视野,怀揣着“立德树人”的教育初心,立志厚植数学核心素养,立足教育教学实际,积极教研实践,努力内化思想策略,并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助力打造数学课堂教学新辉煌!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葛玲芝老师:负数的认识一课,设计开放,学生的学习也是自然而然的发生,夏校长正是基于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因为学生对负数的认识不是一张白纸,在科学课上、电梯里、天气预报中都接触过、见过负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不过这是认识负数的一种外在形式,并不理解负数的真正意义。而本节课的难点正是:负数意义的理解和0分界点的认识。夏校长基于学生的经验展开教学,围绕“相反意义的量”和“分界点”做文章,通过让学生写一个负数并读一读,简单直接切入主题,然后以-2为例,让学生多元表征它的意义,先研究负数,再研究正数,一对一对同时出现在数轴,非常清楚地显示着0的独立,对相反意义的量进行了深度刻画,也对0是分界点进行了直观有效的体验,促进学生对正负数概念的建构。
俞静静老师:《认识负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重在引导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感受负数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本课的学习夏校长是基于学生的学情而展开教学的,课一开始,就揭题问学生:见过负数吗?请你写一个,想想这些数与我们以前学的数有什么区别?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很快认识了负数的读法、写法和负号。接着以-2为载体,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多元表征-2的意义,学生借助比0小,比0少,在0的左边,零下等理解负数所表示的意义。特别是通过温度计的呈现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对比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不同,进而感悟到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让学生明确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所具有的相反意义,并通过后续大量的生活例子让学生理解正负数是表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来表示必须清楚规定:以谁为标准(0),以谁为正。在后续的教学中夏校长把温度计动态变化成数轴,让学生在直线上表示出正负数,并观察正数、0、负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说一说你有哪些发现?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明确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感悟数字相同的一组正、负数与0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从而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这一节课中借助形象、直观的数学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概念内化,让学生对正、负数的本质理解比较深刻。
周丽老师:《负数的认识》这节课中,夏老师在多个环节都注意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温度计、电梯楼层、⼭的海拔高度、存折、小华的身高等,通过多种事例,突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即负数是表示相反意思的量。这样通过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使学生感知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为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奠定了基础。夏老师的设计广泛联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仅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叶曾红老师:这节课最精彩的地方就是研究负数的阶段。夏校长以-2为研究对象,让学生讨论它的具体含义,并把自己的想法通过画一画、写一写等方式记录下来。同时适时引导,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画的图,力求更好的表示出-2的实际含义,并以此为线索全面铺开。夏校长也很注意引导学生找到“0”.在正负数的理解中,0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样的设计加深了学生对正负数的理解:认识到正数和负数以0为界,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正数比0大,负数比0小,自然也理解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同时借助数轴完善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和扩充。有一个环节设计的相当巧妙。当学生对负数有了一定了解时,夏老师出示身高数据:-2厘米。激起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那是和标准身高比相差2厘米。这样学生对正、负数的本质的理解就更加深入了。总之,反思这节课的成功之处,还是夏校长肯在学生如何学上下功夫,充分了解学情,让学生说、做、评价,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表达,善于等待和倾听学生的意见,不仅有知识的培养,还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这正是我值得学习之处。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left-top.7b931f1.png)
![](http://epss.ivwen.com/cdn/adetail/img/right-bottom.fbb2303.png)
陈露露老师:今天听了师傅的一节概念课《负数的认识》,将概念课表现得具体生动,让我受到了一些启发。
首先,重视学生的学情,放手让学生独立写一个负数,并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示“-2”的意义,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其次,借助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感受正负数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最后,练习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发现表示正负数前,要有“标准”;在最后的练习深化中,借助数轴,扩充数域,再次理解了负数正数与0之间的关系。
赵悦老师:夏校《负数的认识》这一课从已知到未知,以学生的经验为基础,一开始就让学生写负数,比较负数与之前学习的数的不同,从而展开对负数的认识;这节课还从具体到抽象,负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依靠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负数是远远不够的。由此夏校从简单的负数“-2”入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充分发掘负数所表示的意义。再对比+2与-2,让学生感悟,进一步理解正数与负数是表示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最后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正负数,脱离具体情境,完成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罗海央老师:《千以内的认识》这课中,沈老师在教学设计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得到数后,每次都往前或往后接着数五个数,其实就是对数进行感知。数方块的这个活动也引导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10,再10个10个地数到100,最后一百一百的数到1000。学生理解了并经历了1000形成的过程,体会了计数单位千产生的必要性,最后的生活情境也让学生知道了,同一个数在不同的情境下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感悟具体生活情境中的数的含义,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数感的培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翁倩倩老师:夏校长的《认识负数》这一节课是基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抽丝剥茧,逐层深入展开教学,细品韵味十足。本节课亮点:1.学生自己写负数,能更深地了解学生的学情。2.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呈现方式展示他们理解的-2。3.出示温度计时为后面学生对数之间比较埋下伏笔。4.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上,了解地更透彻,从小、少、左、零下、扣去等言简意赅的词语中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知识点过渡自然。5.练习的设计构思巧妙,帮助学生找到标准量,才能确定相反量。
胡灵芝老师:夏老师执教的《负数的认识》这节课,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夏老师基于学生立场,以学定教,在全面清晰地了解学生后,夏老师直接请学生上台写出负数并读一读,再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表征心目中的负数,激活经验,而后在讨论与辨析中明白+2和-2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把温度计横放,通过动态演示转变成数轴这一环节让我眼前一亮,既把生活中的负数上升为数学化的表征,又与初中知识产生了适当衔接。夏老师通过借助生活的实例让学生对负数与0的关系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整节课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探索空间,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负数的意义。
欧巧红老师:师傅执教《负数的认识》这一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师傅整节课不紧不慢的节奏,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表达的时间,让学生感受到这些知识是自己“心之所感,脑之所思”而来的。整堂课教学中,师傅在多个环节都注意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如温度计、电梯楼层、山的海拔高度、记录学生身高等,通过多种事例,突出知识的本质属性,即正数和负数是一组表示相反意思的量。整节课的设计广泛联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不仅让学生理解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也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
赖华良老师:今天听了师父的《认识负数》收获很多,下面主要谈两点:1.新课标中对数感的其中之一描述就是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那么在本节课中很多环节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一开始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2的意义,在交流汇报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再比如找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无论是学生举例还是夏老师出示的生活实例,都体现了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有效培养数感。2.新版课标中提出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三会”在本节课中贯彻始终。比如自主表征-2的意义,生活中的相反意义的量,学生的身高可能是-2厘米吗?等环节既体现了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世界,也体现了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同样的整节课学生都在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我想自己以后的设计中要把师父传递给我们的这些理念很好的落地。
杨谨闻老师:《认识负数》这节课中,我最喜欢的环节是夏校长问学生“看到这些负数你有什么问题想提的?”,学生提了3个问题“正负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负数有乘法和除法吗”“负数在哪里用到”。用了最流行的“生问”课堂,学生提问,以问引学,在学生的提问中推动了课堂的进程,也正真了解到学生想知道的。虽没有直接回答,但在课堂中都有渗透。还有夏校长在本节课中一直问学生“这个负数表示什么意思”,通过这一问题非常轻松的突出了重点,学生多次回答也能确定他们掌握了具体情境下负数的意义。不管是大环节的设计还是小细节的处理,这节课还有很多我可以学习的地方。
葛华敏老师:今天听了夏老师的《负数的认识》一课,感触深刻:负数的产生是扩充“数”的范围的一个过程,也是用数学符号记录现实生活中一组特定意义的量的一个过程。带有负号的数是负数,描述的是负数的外部特征,并不是它的本质意义。负数的本质意义应该与正数结合起来理解,因为负数与正数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种量,它们之间其实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夏老师引导学生充分释放学习经验中关于负数与正数关系的认识,一一扩充了在不同问题情景下,负数和正数的含义,如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存入和支出等等,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通过学生的口吻描述,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水平。夏老师在本节课中充分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去发现更多更有趣的数学知识。
朱宋逸老师:听了夏校的《负数的认识》一课,我有以下几点思考:1.学生为本的体现。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从学生的基础上出发进行教学,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地发生;2.课堂节奏的把握。本课利用学生的课堂生成、温度计、海拔、学生身高等素材,逐步引出一组组相反意义的词汇,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它们是相反的,从而总结“为什么要学习负数”。后面又利用习题补充,写数时要知道“以( )为正、以( )为标准”。“负数”概念的习得由表及里,随着课堂的推进,逐渐深入。3.教学重点的落实。本课的教学活动紧紧围绕“负数”的概念。充分发挥素材的作用,让学生对这一概念可以有更深刻和多维度的认识。
史亮亮老师: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整数认识的中间阶段,是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再次拓展。沈老师引导学生通过数字卡片摆一摆、计数器拨一拨,体会数的组成,感受位值制,借助操作活动,让孩子们对这些数的组成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让孩子们一边数数一边拨计数器,充分体会了满十进一的道理。既顺应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天性,又将新旧知识巧妙地联系起来。_ _800_ _这道练习题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不拘泥于100或者10,抓住学生的“发展潜能”,妙用扩展性练习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弦歌不辍,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每一次温暖的教研都是一次成长的开始,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经验和智慧交融的过程。每一位教师都将成为教育理想的实践者、行动者、反思者,相信只要我们在教学路上勇于探索,定会收获课堂教学的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