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高“和美谐振课堂”历史课磨课纪实
苏炳峰
“好课”是从课堂实践中熔炼出来的,没有任何捷径可言,这是教学行为修炼颠扑不破的法则。而一堂好课,常常是反复“磨”出来的。历史课磨课,驻校专家崔成志教授全程参与、指导点拨,副校长刘彦鲁、校长助理及教师发展中心主任耿丽丽多次亲临现场指导观摩,高一高二历史教师积极参与,新入职年轻教师自主参与听课、评课活动。
3月6日,丁明新老师根据教学进度确定课题第十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并和“1+3磨课团队”进行充足的“和美谐振”课堂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设计的探讨,在经过高一历史组的反复讨论后3月8日形成初步的教学设计、学案、课件。3月8日下午,在驻校专家崔院长和耿丽丽校长的带领下,历史学科组第一次集体磨课。在磨课过程中,崔院长肯定了整体的教学设计思路,对教学环节一步步深入的指导,对学案的设计和课件的问题设计指出相关问题,并给予了修改建议。丁老师在会后吸收了磨课意见,从课件到学案都做了仔细修改。
3月9日上午第一节,丁老师在高一、22班第一次试讲,学校领导及各学科组教师进行听课,在教学过程中较好的体现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问题驱动的原则。第二节,全体听课教师和领导进行第二次评课与磨课。刘校长提出建议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将每一环节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怎样进行点拨升华,导学案是否充分利用等方面一系列的具体的改进建议,在崔院长的指导下,对每一个环节,在课堂上呈现出的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打磨和梳理,从课堂的导入语到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语,从问题的设问清晰准确到每个环节教师如何进行点拨升华,从教师如何参与学习小组的讨论到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展示成果等宝贵想法。丁老师根据第二次集体磨课情况情况重新优化了导学案中的预习部分,课件中的细节部分等问题。
3月10日上午第一节,丁老师在高一、21班进行教学展示。本节课通过第一次世博会和水晶宫引入新课学生有了极大兴趣;课前预习和课堂探究紧密结合,问题设计的也更加明确,过渡语更加的自然;每一环节结束时教师结合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点评,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再进行适当点拨。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时静若处子,小组合作时积极热烈;展示答案的方式也多样。导学案也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此课充分体现了“和美谐振”理念,得到崔院长的肯定。
展示课结束后,紧接着磨课团队第三次集体磨课,崔院长继续进行指导,参与听课的老师也积极的参与,进行思维的碰撞。这节课堂教学的细节之处,再一次细细琢磨,精益求精,一节成熟的展示课应运而生,适合实验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的和美谐振课堂模式亦逐见雏形。
三天的磨课、听课的经历,每一次的头脑风暴,让我们历史组每一位同仁都感觉到经历了一场从教学理念到课堂教学实践的蜕变,同时也见证了年轻教师的一步步的快速成长。也证明了我们这个团队强大的战斗力。
当然,此次活动不是一个终结,而是历史学科组深化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的一个良好开端,让我们立足新起点,瞄准新目标,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玉不琢,不成器
丁明新
好课是每个老师的追求,更是每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这次的磨课远远还不是尽头,在收获成长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不足和遗憾,未来的每一节课都是挑战。
这次磨课活动很感谢包括立标团队房老师以及高一历史组同仁对我的帮忙,透过一次次的不辞辛苦的听课来发现我的问题,用心推荐,不断改善。谢谢大家为我的快速成长而付出的心血。
一、理论先导,为磨课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高一历史组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进行课堂改革,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本,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只有学习者自己亲历和建构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才是他们自己真正拥有的。注重每节课的问题设计,以问题来驱动课堂的运行,实现课堂的功能。磨课团队深入研究学校教育教学中学和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印制的“和美谐振”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为磨课过程的顺利推行打下坚实基础。
二、磨课过程规范,研修效果明显
3月6日起磨课团队在确定完课题后就开始了工作,我们一起参与高二政治组的磨课活动,从中学习到很多关于“和美谐振”课堂教学的许多想法。我们就通过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同从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重点的体现、教学过程的设想、教学中突发事件的应对等方面反复思量,看哪些地方是能够配合教学过程的,哪些是需要改善的,力求做到既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又要切实为教学资料服务。
经过这几天的磨课,我深刻认识到和美谐振课堂的要求。对课件要精益求精,标点符号一定要准确,字体大小必须适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一定要简洁明了直接点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导入语和过渡语一定要做到精简和承上启下,不能使得教学环节推动太突兀。预习环节和课堂紧密结合,层层递进,逐渐上升。对于问题的设计和最后结论的总结一定要慎之又慎。试讲和正讲环节中的问题设计经崔院长和个老师的指导愈加完美,对于结论升华阶段由于自己专业水平有限,留下许多遗憾。在小组讨论环节,作为授课教师一定要去俯下身子参与进小组讨论中。巡视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个别同学指导下,细心发现典型的学生,表现好的要去表扬,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要去解决。对于学生展示时,一定要沉住气等候小组之间相互碰撞,相互补充后比较接近结论时,再去进行高纬度的点播。一节好的课堂不是一直沉闷无趣的,也不是一直热闹非凡的,而是时而安静,时而热闹。在课堂上一定要相信学生,只要学生能干的事,教师一定不要插手……
磨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我透过这次活动深刻明白要想达到谐振课堂的理念,只有透过无数次的试教,不断的修改,才能成为一堂真正的谐振课堂。而正是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各位前辈、领导、专家的指导,真切感受到了谐振课堂的真谛,才一次次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修行的不足与苍白。在今后的修行中,我会不断对自己的缺点进行及时改正,将“和美谐振”课堂模式深入进每次的课堂教学中。
沐光而行,历练中遇见美好
房建飞
从3月份一开始我们历史立标小组就接到了磨课任务,政史不分家,又恰逢政治立标组排在历史组前磨课,我们借机参与了政治组磨课的全过程,因此对“和美谐振课堂”的模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对如何备好、上好、评好一节课的基本流程有了清晰的思路。后来经过对自己学科课题的不断打磨后,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深度的理解。
在一开始崔教授亲自为班主任和磨课成员授课时,我对课堂改革方案有了粗浅的认识,后来跟随其他学科组磨课的过程中,我更直观的看到了“四环八段”在课堂中的操作流程。我认为实现整个流程最基础的单元是小组,因此对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要求,我在观摩中明确了首先在于人数要按照4-6人的配置方案,其次对于“异质”的划分需要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性格、心理等等要素,这其实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才能做好分组,在身兼班主任的基础上可能做这些工作会更又指向性,因此需要班主任将自己班级的小组划分做好,任课老师直接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即可,即便目前实验高中部分组合的班级人数多,也能开展好这项工作。
我在旁听蔡海龙老师与其他老师不断的修改课件和学案的过程中,回忆自己以前所利用的课件和学案,存在大量的冗余部分,总后怕万一学生哪些地方会想不到,理解不透彻,考试又出现了该怎么办?所以自己会加入尽可能多而杂的所谓宏大时空线索、重要知识点、知识结构图,这实际上带有很多主观臆测也有一些原来带高三讲复习课形成的陋习,深究起来还是对学情的一种忽视,学习的主体是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应该紧扣课标分析重点内容,化繁为简,让学生充满对历史课的期待而不是走向反面。
在前述基础上我们历史磨课团队也开始展开工作了,我和立标人丁明新老师第一步就是研磨课标将其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我们以课堂教学实施方案为蓝本,逐个字句进行打磨,最后将《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课标转化为形式上契合传统的三维目标,内核中容纳着历史学科素养追求的学习目标,有了方向我们在接下来就只需要围绕本课的三块知识(工业革命的背景、过程、影响)设计问题以及呈现形式,在这一步上耗费时间也是最多的,在如何利用史料方面我们想过多种方案,鉴于多面考虑我们决定要减少大量文字内容主要以典型图片与课文结合以问题驱动课堂,敲定初步方案我们团队就各方寻找资源了,经过两天的修改周三下午接受说课环节的检验此后又经历了周四的试讲磨课与周五的正讲磨课,耗时一周将这节课的各个环节进行完善。在每一个环节之后众人围坐磨课的时候就是一次洗炼锻造,虽然时间不长但感觉自己无论是理论还是教学技巧上都在提升,忙在其中也乐在其中。
感谢苏校长、崔教授还有各位校领导给的这次契机,尤其是崔教授提到的“学生的精彩背后是老师的智慧”让我真切感受到对于教学的改革永远在路上,对自己的每一句话进行千锤百炼是对自己教育生涯最值得的投入,同时也才能真正惠及到实验高中的每一位学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让每一天都是充满成就感的一天。
和美谐振课堂磨课反思
蒋洋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一节真正的好课,不是一蹴而就、横空出世的,必定是经过千锤百炼地摔打、精雕细琢地刻画才初具形态的。本周有幸参加了学校和美谐振课堂的磨课活动,亲历了历史组丁明新老师的备课——磨课——讲课——再磨课——再讲课的全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有众多收获,有些许感悟,更有无尽反思!
一、信心 勇气 智慧
首先我们对本次课堂改革要充满信心,改革伊始,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教师心里都有着共同的心态:纠结、不放心、放不开。对课堂教学模式想要改,却不敢改,不放心我们的学生。这就需要我们应该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面对这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去努力寻找解决教授知识与课堂形式之间完美衔接的有效办法,用我们的智慧去设计课堂环节、驱动任务;用我们的放手去相信学生,助力学生成长!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本次课堂改革亦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有成功改革者应具备的意志和品质,高考在改,我们课堂教学模式也必改,“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
二、创新 务实 高效
通过参与此次和美谐振课堂的磨课活动,我看见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以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从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说、学生记;老师问,学生答”的老套路,将学生真正的变成了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科学的分组、合理的组内人员配置、有效的组员分工、启发性的问题驱动、激励性的回答评价,都是敢于大胆创新的尝试!感叹创新之余,我也在反思,如何能将课堂模式的创新与传统务实的知识讲授相结合,走出一条融创新与务实于一体的高效课堂改革之路,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有明确的思路和定位,大胆放手不等于放任自流,精讲少讲不等于不讲,我们需要拓宽学生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给予学生适当的讲解与点拨,给他们学习方向方法上的指引,让创新的课堂改革更具实效。
三、爱心 耐心 细心
都说教师是份良心工作,在丁老师磨课期间,对此说法,我的感受更加进一步加深。对学生一时思考不出来的问题丁老师总是对学生耐心等待,没有焦急地催促,没有不满的眼神,有的是眼里对学生充满温暖与鼓励的目光。。。有人会说这样的耐心一节课很容易坚持,可我们身边的老师一坚持就将是一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那么这样的耐心还会有人说容易吗?而这份耐心正是来源于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教育工作、对每一位学生发自内心的爱!将对学生、对教育工作的爱心与耐心付诸实践的必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细心,磨课期间,丁老师深入巡视学生的每一个学习小组,用心观察每一位学生,细心发现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细节,这也给了我们每一位参与老师很大的震撼!
四、团结 无私 共赢
丁老师的这次示范课,是高一全体历史老师和磨课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凝聚着全体高一历史教师团结的力量、无私的品质,这也再一次给了我们启发:重视集体的智慧、发挥集体的力量方能共赢!团结协作集体前进会事半功倍,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才能开动大帆船,不论是传统教学模式之下,还是我们如今的课堂改革进行时,集体备课都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无私的团结合作才能获得师师共赢,也只有无私的团结合作才能获得师生共赢!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唯有历尽千雕万磨方能获得璞玉一枚。一节好课虽历经无数次的修改与试讲,让人疲惫不堪,但它也让我们每一位亲历者收获满满,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作风会让我们每一位老师更加坚定地走在成长的道路上!
“和”从磨中来,“美”在课中显
张鹏
3月8日至10日,历史组和美谐振课堂达标课活动如期举行,作为磨课团队的一员,我全程参与了此项活动,并在崔教授的指导下,对和美课堂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就本次磨课活动做如下总结反思:
一、“合浦珠还”,把课堂真正交还给学生是和美谐振课堂的核心要义。一直以来,课堂始终被我们老师们牢牢把控着,这个教学的主阵地,老师是当仁不让的司令官,学生也乐于“听号令、服指挥”,失去了其真正主人翁的地位,导致学生的个性不能张扬,团队作用有限,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得不到真正的体现。和美谐振课堂,以个体学习和小组讨论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方法,真正使学生站在了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的最高峰,为学生发挥无限潜能提供了稳固的平台。
二、“工于心计”,教师课前的精心设计,充分备课是和美谐振课堂能否成功的关键。四段八环的和美课堂教学流程中,创设情境、主题确立、目标定向等都离不开教师的用心设计。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否有效直接,小组合作讨论能否做到有的放矢,灵活高效,这都离不开教师对课程的把握和设计。在磨课中,丁老师在组内老师的帮助下,精准把握了课程的核心,灵活设计了学生活动,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宰,推动了和美课堂教学“落地生花”。
三、“声应气求”,师生之间的共识,生生之间的共鸣是和美谐振课堂最美的标志。和美课堂教学的探究性、自主性和开放性,决定了课堂教学的两对关系即师生关系、生生关系需要达到和谐共振的完美局面。在教学中,生生讨论,师生互动,需要思想的碰撞,需要观点的交锋,更需要共识的达成和心灵的相通。只有让课堂充满温度,让课堂灌满爱心,学生才会真正爱上学习,爱上挑战,爱上在校的每一天。
把课堂转变成学堂,让学生成长为主角,把合作提升为共识,这是我们以后课堂教学需要把握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真正绽放出绚丽的“和美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