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并不如烟。
夏夜六、七点钟左右,小街的烟火气随着人声开始嗡嗡升腾起来了:临街的小店都上了木排门,青石板路上木屐咔哒咔哒响着,饭菜都摆上了街道旁的木桌、木椅。不多时,耳畔就有了汲水声、嬉笑声、婴儿洗完澡撒上了爽身粉在竹床上咯咯的笑声。随着夜更晚,邻人们的故事越发诡异起来:“啊,那两个黑白无常…… ”
老城、老街、童年,是脑海里一个个地点拼凑而成的记忆碎片。
最早的记忆属于大路79号上下两层的临街木板小楼。清朝光绪年间,大路曾有多家制鞋铺(前店铺后作坊)。民国时期,大路有"彩成""顶成""彩美""瑞美""协来"等三十多家鞋铺林立。据说:最上好的鞋是从上海学习先进的工艺,鞋底要用南洋进口来的生橡胶底,内底用的是上等骆驼皮,布料是苏州产的棉麻料,价格自然不菲。小时候家人神秘的说:阿嫲(外婆)就是靠手纳制鞋作坊挣下了一些产业,49年后却因此遭了很多罪,家产被没收。而邻居郑家等家产殷实、家里有姨太太的鞋业大佬们倒都没事。表哥说阿嫲的店招牌叫“华昌鞋店”。
阿嫲留给我的最深刻印象是我10岁那年她的那场葬礼。我从没走过那么远的路,爬过一山又一山,送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