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7日 周一 | 领写人:彭影
童年的底色
——题记:“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最近和孩子一起看了一本绘本,名字叫《菲菲生气了》,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家里被姐姐夺走了玩具,她非常愤怒,愤怒的情绪像火山爆发一样不可遏制。她大吼,踢打,尖叫,最后跑出了家门,边哭边跑,最后累得跑不动了。
她抬起头,看看远山的石头,看看高耸的大树,听了叽叽喳喳的鸟叫,看着匆匆的流水和浪花。最后她爬上了一棵老榉树。她感觉到微风吹着头发,慢慢地平复了自己的愤怒。
接着,作者写出了一句十分动人的话:“这个广大的世界安慰了她。”读到这里,我的心情也被一种莫名的情绪感动了。
孩子其实是每个家庭的弱势群体,在家里,大人可以随时随地因为一丁点小事甚或是因为自己一时的坏心情对孩子大吼大叫,发完火,大人的情绪是得到了发泄,而孩子呢?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往往缺乏耐心,情绪管理能力差,看到孩子磨蹭、不听话,就想发火,可是我们却见不得孩子发脾气、哭闹的样子。孩子的坏情绪该怎么缓解呢?每次对自己的孩子发完火,看着眼前哭闹的孩子,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那个在父母面前哭泣着、无助而恐惧的小小的自己。细细想来,每个孩子童年时期,都是充分依赖和信任父母的,他们会在父母面前没有任何顾及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难过了就哭、生气了就发脾气、开心了就笑。只有允许孩子表达真实的情绪和想法,他才有机会学习认识情绪、管理情绪,才有利于身心健康,做真实的自己。反思自己的行为,我决定允许自己的孩子哭,有情绪就让她发泄出来,这样反而能缓解她的焦躁情绪。当她心情不好大哭的时候,为了不打扰别人,我会让她自己回房间,哭完再出来找我,有一次在房间里大概哭了十分钟,时而大声,时而小声,等到没有哭声的时候,爸爸叫他出来,她说还没哭完,还想再哭一会儿!等到自己完全平复的时候,哼着歌就出来了!
反观姐姐的童年,那时年轻气盛的我总会粗暴地制止孩子、否定孩子的情绪;当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的时候,我会批评她不听话,强行要求她按我的要求做。
直到今天,虽然姐姐已经长大,但是我仍然能感觉到她很多时候不能够大胆地表达自我,仍然能感到她内心的压抑,仍然能感觉到她总是会忽视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一味地迁就别人,而所有表面的乖巧和懂事,其实是压抑已久的委屈!
如果一个孩子内心压抑了很多委屈和愤怒,他会经常用磨蹭、不配合、故意搞砸事情来消极抵抗。这些负面情绪长期在心底发酵,会在未来的某些时刻以更激烈的方式爆发。我的班里就有这样一个男孩,他是一个极度需要得到专注的孩子,不论老师说什么,他总会和老师同学对着干,甚至抵抗情绪非常激烈。在一次聊天时,我才知道,他有一个霸道的姐姐和护姐心切的妈妈,在家里不论做什么,挨打挨骂的总是他。他是一个缺乏家庭归属感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变得敏感、对抗。我试图多跟他交流,可每次都感觉他就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收效甚微。
童年时期的经历,会成为一个人生命的底色。童年得到的爱,是未来生活的光。愿我们都能成为孩子、学生未来生活的一束光!
2月28日 周二 | 李静
放开手,让他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这不是歌词,而是出自清朝末年梁启超所写的散文《少年中国说》。
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少年的思想就代表着整个国家未来的潮流,少年的进步就能推动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而纵观现在的孩子,真的让人担心,五年级的学生不会整理书包,不会扫地,不会叠被子……,有的孩子上一年级了还被家长追着喂饭,甚至有的孩子到了成家立业的年龄,还不会自己洗衣服、烧饭、打扫卫生,成为巨婴,到底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看看孩子在小的时候,要自己动手吃饭,有些家长看不惯孩子吃饭掉得满地都是米粒,洗手洗得满身都是水,索性替孩子包办一切,认为这样省心、省时、省事。尤其是老人怕弄掉地上或衣服上脏兮兮的,他们就会控制住孩子的小手,喂他们吃饭,剥夺了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影响了孩子动手能里的提高。
上学了,家长们因孩子做事情慢,要么指责要么替他们完成,上体育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一些家长认为的一些“危险”,不让孩子参加,孩子之间出现问题,家长代办给解决,在这种“爱”的影响下,孩子一天一天长大,他们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能力却越来越低……
儿童阶段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孩子习惯的最佳时期,孩子天生是动手的行家,只要给他足够的空间,他就能玩出无穷的花样。元宵节学校搞个活动--手工制作灯笼展览,各个班的孩子大展身手,他们进行了剪裁、折叠、粘贴,一个个各具特色的灯笼作品展现在大家眼前,看着这些形态各异的漂亮可爱的灯笼,很难想象出自一些孩子的手。
班级里有个叫张佳依的女孩子,她在家中的任务是负责做米饭(不包括做菜),吃完饭后洗碗,擦桌子。她说:“爸妈工作很累,自己虽是孩子,但能分担一点儿家务也是应该的,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仅仅培养她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责任心和爱心的培养。所以,父母要从单一的价值观中走出来,让孩子多看、多听、多想、多玩,关键是多动手,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信、乐观、有创意的人。
家长们,解放孩子的双手吧!就像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双手,还孩子一双自由的手”。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一个人不但需要充足的知识,需要创新思维,更需要一双灵巧的手将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一个睿智的家长不会把孩子束缚起来,而是会解放孩子的双手,鼓励孩子用自己的双手去开创一片天地。
3月1日 周三 | 吕曼
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更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人
儿童是自己的创造者。家长和老师自以为创造了儿童,然而儿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儿童本身的精神世界在支持着他们自己的发展,儿童自身的意识在帮助他们选择环境互动,最后发展成为独一无二的个性。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总能吸引着富有好奇心的孩子们。但是什么是大自然,是否必须要翻山越岭才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当然不是,推开自然的门,太阳的拥抱就是自然,飞翔的鸟儿也是自然。闭上眼睛闻到的花香也是自然。只要用心感受,自然无处不在。孩子浸泡在大自然中,五感被充分调动,给孩子创造了丰富的内心体验。即使将来面对高度竞争的压力,与自然相处的早期经验可以成为孩子内心深处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抗衡未来的风雨。在探索中找到自然的乐趣。让孩子学会热爱自然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超越之心、共享之心,还可以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的能力和素质,增强他们对美的事物的发现,不只是在艺术上的美感,更是在心灵上的美感,正如约瑟夫•克奈尔所说的那样:“带给他人幸福、宁静和完整的礼物。带他们去森林或者海滨,让他们专注地感受自然地壮丽与丰富。
我们应该把儿童当做是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可以在学校里自由快乐的生活,成长为一个善良,正直,拥有健全人格的人,自然教育不应该在儿童这个阶段便被无情地抹杀掉。儿童天生就是创造者,对万事万物都充满着好奇和探索的心态中,也激发了孩子的无限可能性。一个6岁的女孩做了一个蓝莓采摘器。她用长棍、钩子加网袋设计了一个收割器,这样既能摘到高处的蓝莓,被切下来的蓝莓也能正好落在网袋。
自然教育是天赋教育,也是爱的教育,它关注着情感的启迪和提升,也注重室内与户外的链接,强调着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关系。我们相信,把自然还给孩子,坚持自然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意义深远。
3月2日 周四 | 刘桂强
儿童时光
“爸爸,我上学去啦!”每天早上看着女儿背着书包,走到门口,转头对我微笑。我回以翘起的拇指。一天的上学和上班各自开启,浑身充满力量。
女儿来到我身边已有9年,一路伴着她的成长,见证着她一点一滴的变化,听着她甜美的声音,总感觉阳光更灿烂,雨天更诗意,阴天更含蓄。
刚出生,她的眉毛浓、额头鼓,就颇像我,母亲总是说,跟我一个样。渐渐长大,双眼皮又如我这般,我自然每天走路带风,总是看她不够。喂奶,把尿,哄睡,乐此不疲。心想:我不记事的时光,未曾见得,如今看到“另外一个我”,真是上天赐福。可不要好好看看我小时后的样子嘛!
看着她翻身、爬起、下床、蹒跚、走路若小跑,最后泰然走来给我递东西。宝贝3岁了。一日老婆外出,未曾知会她一声,她半晌方想起来问我妈妈去了哪里。我说出门买菜了。她瞬间张嘴,昂头,眉间紧皱,一声长鸣,两串珠子淋湿衣襟。我忙去宽慰,她哪里肯理会,朝门口奔去。门早已被我拴上。她便用手拍门,“妈妈……妈妈……”呼唤不停。我又唤她,她连头都不曾回。我以为她累了,自然会走回到我这里,所以,我也不曾走过去将她抱起。哪里会想到,她就那样保持同样的姿势——手抬起,头微昂,哭声不断,足足20多分钟,直到老婆回来。没想到,她的那个执着的劲也如我这样。
老婆回来,她扑到妈妈怀里,哭得更是伤心。头深深地埋在她妈妈的臂弯,就是不肯将头抬起来,手抓着衣服,手臂紧锁着怜惜着她的手臂。啊!这一刻的情形,不就是深刻在我内心,那儿时的我的情景再现吗?我看着伤心的宝贝,我却突然高兴地笑了!
上了幼儿园,她背着小猫咪图案的书包,一蹦一跳,不是我强调要好好走路,她是会一直像小兔子一样到园门口。而我上幼儿园时是不需要书包的。
上了小学,题目不会做,我给她讲解。她有时“嗯……嗯……”,到最会还是不懂。就像我问二哥,我也如此一样。每次我也如二哥一样,宽容地再给她讲一遍。因为我无法不对那个“小小的我”充满耐心。
写到此处,正在写作业的宝贝跑过来问我在写什么作业。我轻轻地亲了她的脸颊:“宝贝,和你一样的作业,快回去吧,不然,咱们俩都要明天挨批啦!”“哦,知道了!”
我是如此爱着我的宝贝,视若珍宝。那,我的学生,他们在这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有如我这样爱着他们的家长呀!每每如此想,我就感到我在教我自己的孩子,我要尽力让他们有一段美好而充实的童年时光!
3月3日 周五 | 王丽
换个角度,发现孩子的美
冰心说:“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丰富美好的内心世界。”
我继续担任了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王魏博是这个群体中应该算是最突出的一位,记得第一次接触,他就给我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聪明,脑子活,反应快,调皮捣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虽然上课发言积极,思维敏捷,但他的行为习惯却常令我担忧。当与伙伴发生口角时,他总是据理力争,从不肯吃亏,也不肯服输,宽容在他的眼中是懦弱的表现。任课的各科老师提起他是直摇头,我也可以看得出,班里的学生们也都不喜欢他。当他出现在我眼前的时候,我总是静静地观察他的一言一行,看到他那天真无邪充满稚气的脸,我想起了一句话“热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我暗暗下决心,用自己的爱,去感染他,使他健康地成长。
有一天下午,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我亲切地询问:“为什么总不接受老师对你的批评呢,为什么总是这么皮?”“老师,我没皮,没犯错,不是我,为什么同学们总说是我?”王魏博还是据理力争,以他一贯的作风回答我。听了他的话,我回忆起以前对他的态度,一下子感到,我平时对他的指责太多,让同学们对他的“不良印象”也加深了,或许已伤了他的自尊心。我意识到“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的确,我以往对他的教育方法也欠妥。我沉默了一下,对他说:“老师以前对你的态度有时是不好,只看到你的不足,常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你。”听了我的话,他脸涨得通红,有点激动地说:“老师,我以后会改,不再惹是生非。”我不禁反思,只有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神态热情,才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而学其理。
我试着让他做了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小组同学的作业,小组的卫生。他渐渐有了集体荣誉感,会每天早早到班,我也会及时表扬, 同学们也渐渐喜欢和他一起。 慢慢的我看到他的改变,点滴进步,自信的样子,我也感到欣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