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是 21 世纪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广西八桂教育家摇篮工程第九次集中研修第九天我们在陕西师范大学迎来了“百家讲坛”主讲人王双怀教授和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衣新发副主任的精彩讲座。
王双怀,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武则天研究会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及中国地名大会嘉宾。主持建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及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各一门。被评为“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标兵”、“陕西省教学名师”,荣获“宝钢教育优秀教师奖”,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专家”称号。
王彦老师主持讲座
孔子是孝文化的开拓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创立了孝道、孝行、孝治的理论体系,从而为秦汉以后孝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唐代孝文化十分发达,这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诸方面均有充分的表现。上午王双怀教授讲座主题是《唐代孝文化缘何兴盛》。
孝文化一是有利于营造和穆的家庭氛围。家庭的安定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在一个家庭中,如果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和穆温馨,那么这个家庭就是和谐的; 孝文化二是有利于调和家族之间的社会关系。中国历史上的些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往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数百年常盛不衰。在一个家族中,如果家族成员恪守孝道,尊祖敬宗则家族内部就比较和谐;孝文化三是有利于建设社和谐社会。社会是由个人、家庭和家族组成的。整个社会的进步,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个人的成长、家庭的和睦和家族的和谐正是构成社会稳定的基本条件。
唐朝的统治者主张“以孝治天下”,把“孝治”作为唐王朝的基本国策。唐高祖在《旌表孝友诏》中说:“民禀五常,仁义斯重;士有百行,孝敬为先。”武则天在《臣轨·序》中说:“君亲既立忠孝形焉。奉国奉家,率由之道宁二;事君事父,资敬之途斯一。”唐玄宗在《令郡县采奏孝弟诰》中也说:“至和育物,大孝安亲,古之哲王,必由斯道。”
“'善事父母”:一是在物质上须承担供养父母义务,在日常生活上尽可能的满足父母的物质需要。二是在精神上要敬养父母,真心诚意地奉养父母,使父母在精神上感到愉悦。三是在父母去世后则要以礼安葬父母和祭祀父母,做到慎终追远。四是延续父母生命,传宗接代。五是继承父母的遗志,并努力去建功立业,从而扬名显亲光宗耀祖。六是要遵循几谏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进行谏净。七是与父母同居共财。
“忠君报国”:若被委官任用,也不能仗着恩宠而要更加敬重;若被遗漏忘却,也不敢埋怨憎恨而要更加勤奋;无论遇到艰险还是平坦都不改变心意,无论碰上安全还是危难都不改变志向;看见君主的一点长处,就竭尽全力去宣扬赞誉,惟恐四海之人听不到;看见君主的一点过失,就全身心的去恳切谏诤,忧虑其德行有一点缺失。
唐王朝采取了一系列崇孝措施:
一是加强孝道教育。孝道教育是唐代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唐代学校有官学与私学之分,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都重视孝道教育。《孝经》的中心思想是在家行孝、对国尽忠。天宝年间,李齐古在《进御注孝经表》中说:“《孝经》者,天经地义之极,至德要道之源,在六籍之上,为百行之本”。唐玄宗曾对《孝经》作注,并下敕说:“自今已后,宜令天下家藏《孝经》一本,精勤教习。学校之中,倍加传授。州县官长,明申劝课焉。
二是将孝作为选官用人的重要标准。高宗仪风三年三月下敕,要求贡举皆须兼通(《孝经》,应试者需有突出的孝梯品德并受到推荐,才能参加考试,官员父母、祖父母年老体弱或身染疾病没人奉养,则必须在家待奉,父母去世应辞官守丧丁忧,如官员家中遇到丧事,政府可以给予其一定的假期,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力、财物来帮助其办理丧事。地方宫员对本地方民众要进行孝道教化,对于民众中孝行突出者要表能和向朝廷举荐,对于不孝者要给子惩处,除此而外还要慰问抚恤老弱,落实朝廷促进相关政策。
三是表彰孝行。中央对孝行的褒奖基本上是以皇帝的名义进行的,其方式包括旌表门闾、减免课役、授官赐封、赐予谥号、建祠树碑下诏褒扬、改赐地名、亲自召见等。地方州县表彰的形式则为树立典型、推荐上报、征辟为吏、奖励物资、助办丧祭等等。民间或撰文颂扬,或集资助孝,或效法其行、在唐人看来,孝子能够孝悌于家人,必然能公信于社会。
四是尊老养老。皇帝“亲养三老五更于太学为社会各阶层树立尊老养老的榜样,引导社会上形成尊老养老的风气。给老年人赐杖或赐以封号:“天下侍老,百岁已上版授下郡太守,妇人版授郡君。九十已上版授上郡司马,妇人版授县君”。经常派专人到各地慰间老人,赏赐财物。地方政府官员通过举行乡饮酒礼,引导百姓敬老养老。此外,也要慰问老者。这些措施的实行,也是有利于形成尊老养老风气的形成。
唐代孝文化的兴盛绝不是一朝一夕之故。它与唐王朝“以孝治天下”的既定国策有关,与唐王朝采取的崇孝措施有关,与唐代社会形成的崇孝风气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孝文化是中国中古盛世孝文化的代表,它对唐代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又全面的影响。后来,唐代的孝文化又被宋代所继承成为宋代及其以后各代孝文化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唐代孝文化在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发展历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上午听课感悟:忠,孝,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当今时代论及忠,我以为就是要提倡对国家的忠诚,对党的忠诚及对家人的忠诚。至于孝,在我们这一代人所接受的教育及认知中,孝几乎是区分人与禽兽的道德标准。联系王双怀教授今天分享的《唐代孝文化缘何兴盛》,我的感悟是这不仅是当时统治者统治国家的政治需要,也是形成社会良好风气的行为准则,更是普通百姓和睦族人关系的为人处事原则。反思孝行,我以为最难做到也是需要每一个人终身修行的就是避免“色难”。《论语·为政》有载: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其意思是:子夏问:“怎样是孝道?”孔子:“ 难在子女的容色上。若遇有事,由年幼的操劳,有了酒食,先让年老的吃,这就是孝了吗? "这段对话对今天已经实现了整体绝对脱贫,甚至是实现了丰衣足食,走上小康生活的中国人更有特别的启示。(戴启猛)
衣新发,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心理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2011研究员。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教学心理与创造性”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课程中心和中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心理学专业哲学博士,清华大学认知科学博士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高级研究学者。教研成果获得朱智贤心理学奖、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第六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陕西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王彦老师主持讲座
下午衣教授的讲座主题是《教育神经科学背景下的思维活动课程研究一一从创新思维活动课程到学思维活动课程》。他从“教育神经科学、学思维活动课程、创新思维,激发培养、创新素质评价方法、学校系统教育创新”五个部分展开阐述。
在第一部分衣教授从教育神经科学入手,分析了创新思维活动的关键特性与局限,阐释了教育神经科学背景下创新思维活动的特色。围绕“思维如何发展?思维品质如何分类?如何激发培育思维品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品质?”三个问题对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第二部分,衣教授用“目的”、“信息”、“产品”三位一体的定义对创新素质做出解释,并提出创新人才应当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衣教授还用创造力4C理论,介绍了创新力的四种类型:迷你创造力、小创造力、专业创造力和杰出创造力,强调生活处处都有创新,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第三部分,衣教授以3个趣味智力练习为例进行了线上实时互动,形象生动地演示了创新素质的特点和表现。
在第四部分,衣教授表示创造力的测量是创造力发展研究的关键,并对其中发散思维测验进行了详细阐释,重点介绍了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试(TTCT)的用途、组成部分和评分方式,解读了中德大学生视觉艺术创造力比较等研究,指出创新素质的发展与形成需要在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专业发展、发展性与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等维度下功夫。
在第五部分,衣教授强调学生的创造力是可以培养的,而创新素质的激发与培养需要遵守三个原则,观念转变是基础,教师培训是关键,制度建设是保证。同时,衣教授还指出学校应该营造支持学生创新发展的环境,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创新型的学生。
衣教授通过大量生动的实例,讲解了以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中心,科学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经验,对我们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示范作用。
疾风劲草组和王双怀教授合影
制作:疾风劲草组
组长:马 劲
组员:戴启猛 林宇萍 陆铭中 陈韵湖 谭远森 黄海娟 陈捷 罗光宁 何大荣
口号:春风得意马蹄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