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涯,“研”不尽——威海荣成市参与齐鲁大讲堂93期学习纪实

小小鸟
创建于2023-03-08
阅读 6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我们又欢聚在93期的“齐鲁科学大讲堂”,在这片催人奋进的“热土”里,每一堂课精雕细琢,每一次点评都独特精湛,如果说教学与教研是一条路,那么,“在路上”是一种状态,又是一种心境,更是一种自我肯定——我们,在路上,前进、探索、发现、实践、思考。我们也许还稚嫩,但是我们会执着的追求美,探究美……


        本次活动共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课例展示;第二环节是专家评课;第三环节是专家总结。



        老师们通过直播认真观摩名师课堂,聆听专家的点评,学习新的理念,吸收不同的教学方法。

课例一《摸一摸》

       马宏伟老师执教的《摸一摸》一课中,马老师一共设计了五个活动,活动一比眼力活动。活动二用手感知物体特征信息活动。活动三探究用手上的皮肤获得物体特征的方法活动。活动四盲盒实验活动。活动五盲人摸象故事探秘。每个活动教师都会立足素养的发展,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经验,精心设计学习任务,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探究、实践与思考,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让学习在学生身上真实的发生。

       活动二用手感知物体特征信息环节。马老师有请一位同学到前面去体验,并依次提出了以下问题。用手感知你得到了哪些信息。你在用手感知信息时,你做了哪些动作?你认为手在感知物体信息的过程中,手的哪个部分起到了重要作用?你认为你感知的物体是什么?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在思考中进入概念。形成对事物的认识,让学生在经历探究为核心的教学过程中获得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发展。

        活动四中,教师通过盲盒实验,让学生在黑色的塑料袋里用皮肤感知物体特征信息,并判断物体名称。不仅仅巩固了活动三中探究用手上的皮肤获得物体特征的方法,同时还强化了学以致用的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刻体会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其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课例二《神经系统》

        徐连超老师执教的《神经系统》一课,通过交流、体验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知道人体对刺激能产生反应及其作用,认识人体的神经系统,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感受神经系统的重要性,了解保护神经系统的方法。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堂上徐老师通过打苍蝇--这一真实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引发深度思考,贯彻了深度学习的教学理念。

        巧妙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神经系统的工作原理,贯彻了体验教育的理念。

       善于引导学生思考“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含义,感受老祖先的智慧,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课例三《我们的呼吸器官》

        《我们的呼吸器官》一课为生命科学领域,老师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小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等特点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课堂中,通过播放大量图片设计递进式问题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简单的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辨一辨等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

        在情节聚焦中,老师用谜语导入课堂,让学生感觉到要学的知识很简单,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方案探究中,老师设计了四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基础活动部分,通过观察同桌的鼻子和舌头,让学生们认识嗅觉和味觉器官。接着用大量的图片以及闻气味,尝味道等活动,让学生们初步感知鼻子和舌头的功能,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能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素材来作为课堂活动的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能够从生活当中出发,走进科学课堂。

        第二部分为学习进阶阶段,老师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想一想如何用各种感官去分辨清水,牛奶,白醋,糖水四种液体。课堂中,学生提出猜想,在老师的追问当中提出深度分析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进行深度分析,用看一看,说一说,闻一闻,尝一尝等综合的、多角度的方法来思考、验证。在这个环节当中,让学生经历了实验,探究,求知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在拓展延伸部分,通过视频介绍,电子笔,电子绳等,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技产品以及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专家评课

       专家对三节课分别做了点评,学目标、课堂教学方式、学生的收获、教师的优缺点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点评和总结。

       马洪伟老师执教的《摸一摸》,关注了学生立场的转变———从教走向学;关注了探究立场的转变——从知识为中心走向探究为中心。徐连超老师执教的《神经系统》立足生活实际,践行学以致用。徐燕老师执教的《我们的呼吸器官》情境聚焦,体验中学科学;教具创新,实验中学科学。

      最后提出建议:关注单元教学的整体设计。

专家总结

       专家对三节课例进行了总评。赞赏三位老师教学目标达成度高。三位老师都依据2017版课程标准的开发框架精心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四维教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均有体现和落实。学生亲历探究体验活动。,做到知行合一,学思结合。科学思维外显 ,学习过程中有支撑思维活动的学习支架,并指导学生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观点。注重态度责任意识的内化形成。

       

       之后王老师阐述了科学课程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引领下的学习进阶、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以及围绕核心概念组织教学内容等方面。最后建议科学教师用好课程标准,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科学教学任重道远,唯有扎实教研,砥砺前行,方能不辱使命。

         “一个人走,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可以走的很远。”科学教研活动让我们成为团队,携手前进,且歌且行,披荆斩棘,一定会一路洒下花香。我们追寻着对教育的美好憧憬,满怀激情地走到一起,书写一段美丽的时光,留下教育最美的痕迹。

        

阅读 6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