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边的那一片云彩

私语
创建于2023-03-08
阅读 264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曾经年少的梦,好像从来没有碰触过,但是从来也没有忘记过,我在心里,为自己,为我60年的人生历程······

                             (1)

        我是1963年的10月10日出生的,今年是我的本命年,我的生日很容易记,是因为1911年的10月10日发生了一个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辛亥革命。我的父亲在531四分部工作,干部。我的母亲是531四分部子弟一小的语文老师,也就是卫南小学。

        我的小学就是在这个学校度过的。我家刚来四分部的时候,上学还是在山脚下的雨毛毡房子里,夏天很热,冬天很冷。卫南小学还在筹建中,当时的家属楼,还有厂房有一部分是部队的工程兵承建,还有一部分是民工工程队承建,我当时比较小,现在已经不知道哪些房子是部队建的,哪些房子是民工建的了。不过我记得卫南小学是民工队建的,我家就住在卫南12栋,是离小学最近的一栋,所以我对小学的工地也比较熟悉,我哥也在小学读书,当时我哥四年级,我二年级,我家住二楼,三楼住着一个和我非常要好的女同学,可以说是形影不离。卫南小学建好后,我们从雨毛毡房搬到了教学楼,原来的教室都拆了,一个叫卫河的村子,年年都在这里种些麦子,玉米。

        有一天我哥和我们两个说,学校的工地有香瓜,咱们晚上去摘香瓜吃吧,我和同学一听,眼睛里冒着小星星,连连说好。天黑以后,竟然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我和同学坚持要去,我哥就带着我们去了工地。其实就是在工地的空隙里,稀稀拉拉的种了几棵香瓜秧苗,我们进去一人摘了一个就跑到还有脚手架的教室吃了起来。我吃的香瓜是苦的,我同学吃了也说好苦好苦,就是看我哥吃着不像是苦的,我们就问他,苦不苦,他说,我的不苦,这一半给你们吃吧。我哥说白天他就看到了这个瓜,晚上去的时候就直接去摘了这个熟的,我们两个小,不懂,就摘了生瓜,苦的很。我们两个埋怨着我哥,不过也都吃了香瓜。几十年过去了,我的这个同学也早已调入郑州工作,只要我们见面,总有说不完的趣事。还有一次,也是一个下着濛濛细雨的日子,我们两个一起跑到雨地里跳了一段刚在学校学会的舞蹈。我后来回忆了很久很久,也没有想起我当时在雨中跳舞是一个怎样的心境。

       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我们的校外辅导员就是一个长的高高的解放军小战士,在后来的很多年里,我依然能记起这个解放军小战士戴着红领巾坐在我们中间,给我们讲故事时亲切和蔼的笑容。学校还组织忆苦思甜报告会,给我们做忆苦思甜报告的老人,家就是四分部旁边卫河村的。在我的心底,我坚定的告诉过我自己,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要把我的全部贡献给祖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自食其力,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

        我上学的第一课是“毛主席万岁”,我们积极的学雷锋,做好事。

        我曾经和我的一个女同学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个农村老太太摔倒在铁路边,满脸是血,我们热心的问她,家在哪里,知道是我们上学路过的一个村庄,就搀扶着把老人送回家中,当她的家人向我们道谢,问我们姓名时,我们两个就没有说,那个年代做好事是不留名的。 

        这是我上中学时的事情了,当时上学都是走路去的,几个同学一起结伴而行,路程比较远。我们从卫南出发,过1号桥,经过卫北家属区,就开始走铁路,过供应处,拐弯向北过基建处,经过当地一个叫罗庄的村子,看到了1号楼,就进入弯弯曲曲的山路了,一直在山路上行走,就到红风中学了。我和同学就是在这段铁路上遇到的老太太,这段铁路就是现在刚进去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大门右边摆放火车和大炮的旁边。我们上学走的这条山路,现在也已经修成柏油马路了。

        去学校也可以走大路,就是走到卫北家属区的时候不要走铁路,直接进厂大门,过2号桥,沿着五指河走,过了红风桥,就看到146级台阶了,只要上去146级台阶,就是中学了。我的这个同学也从四分部调入中原特钢,再到淮钢,后到首钢,目前在北京。

         还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同学去澡堂洗澡时,看到一个女的在浴室里摸来摸去,洗了好久也不出来,我们两人一商量,认为是不是特务在搞破坏,安放定时炸弹呢,我们两人立刻穿好衣服,跑到我们厂区的派出所报案,警察当场就表扬了我们。澡堂就在1号桥旁边,离派出所很近,派出所的隔壁是虎岭工区,派出所和虎岭工区办公室都在招待所的一楼,我们是先去了虎岭工区办公室,又去的派出所,当时我应该是小学三,四年级吧。我现在想想也不知道当时为什么会先去了虎岭工区办公室,又去的派出所报案,我们明明知道派出所在哪里办公的。

                           (3)

        我小的时候上山,下河,爬树,摘苹果,桃子,等等都不落后,我们常常一群孩子跑进果园里,把背心束到裤子里,摘下的果子从领口塞到背心里,只要有人一喊“老乡来了”,撒腿就跑,果子掉的到处都是。往往是没有被老乡抓到,回到家里却被老爸抓到,就叫我写检查,我记的我小时候不知道写过多少份这样的检查,总之就是贴在我家墙上都是一排一排的,来我家串门的人都要先看看我的检查。我们兄妹四人,就我写的检查多,为此,我老爸还专门为我在家里办了一个学习园地。

         我已经记不住我是在五年级还是初一的时候了,有一次我和一个比我小一届家住6栋的女孩子,到虎岭去玩,翻过卫南小学后面的山,就到了一条通向王屋山的公路,沿路而行,可以到虎岭,也可以到中原特钢。我们一般不去特钢那边玩,有些远,就在虎岭附近玩,从一条山间小路进去,就到了一个叫一户人家的地方,我们卫南家属区的孩子,几乎人人知道一户人家,这里有桃树,梨树,李子树,记得还有竹子,皂角树,酸枣树,柿子树,最难忘的是有一个山泉,泉水又清又凉,看着很浅,溢出的泉水缓缓的流淌成一条明媚的小溪,小溪里有螃蟹,有小虾。这个女孩子的哥哥还从一户人家移栽了一些竹子,种在了家门口,她家住一楼,没几年她家门口就是郁郁葱葱的竹林了。

       她家的竹林里还种了几棵牡丹,每到牡丹花开的时候,就成了我们家属区的一个亮点,我第一次看到牡丹花就在她家看到的,我还捡了几个花瓣夹在了日记本里,那些年里,只要打开日记本,就能闻得到牡丹花香。后来工作了以后,才去了洛阳王城公园。

        还有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天我和这个女孩子去虎岭摘了一小竹篮的梨,边吃边走,在卫南小学后面的山坡上被一个农民老人抓住了,老人把梨倒在了地上,给我们两人讲了好多好多的道理,我们当时很害怕他会告诉学校和家长,没想到,老人最后说了一句,你们把梨拿回家吧。其实在我以后的人生中,每每想起这件事,都是感慨万千,在心中萦绕不去,一个叫我永远无法忘怀的善良老人。我的这个朋友已经调去常州工作很多年了。我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工作调动到了厦门,2013年我从厦门退休回来,又去了我从小就喜欢去玩的卫南小学后面的这座山,发现山顶上已经修了很多的庙宇。约了三五好友想去一户人家走走,可是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地方了,问了我哥,还问了卫南家属区一起玩大的同学,朋友,都说找不到一户人家了。每每想起,都觉得这是一个遗憾。真的很希望有生之年再去一户人家看看。

                                       (4)

         大概是四年级的时候,我和住我家三楼的同学,下午两点钟的样子,翻山到虎岭摘酸枣,一边说话,一边摘枣,聊着聊着两个人就说,如果是太阳落山了,狼就会出来,越说越害怕,两人就看着太阳,往家里跑,就这样,跑过了马路,跑过了山坡,一直跑到了学校,这时候太阳也还没有落山,自然我们也没有看到狼。刚来四分部时,夜里我是听到过狼叫的,12栋是离山最近的一栋,晚上就能听到狼在一楼的叫唤声,当时我家楼下住的是宣化炮校过来的军代表,他有枪,不怕,据说狼晚上还扒过他家的窗户。那时候,还常常能看到卫南路口有人在卖狼肉。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到来,夜里也听不到狼叫了。  

        站在卫南路口就可以看到的人头山,就是我童年的一个梦,那时候我就常常想,为什么对面的人头山看起来黑呼呼的,而他旁边的山看起来就很清晰,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人头山离我们远,在我的心里,人头山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存在,我的记忆里,四分部就没有人去过人头山,我们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人头山,听说人头山只要上去,就一定会迷路的。退休后从厦门回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发现了我从小就觉得神秘的人头山竟然就是玉阳山。后来在一个迎春花摇曳的春天,我去了麻姑庙,登上了玉阳山,同时我也知道了玉真公主,知道了李商隐。我想人头山也许真的是从四分部无法上去的,也许真的只有从麻姑庙这边才可以上山。

      上初中时,有一天我和现在在北京的这个同学,发现新愚公渡槽那边的山上,人头山下的一个山半腰,有一个高高的类似于纪念碑样的白色物体,下面还有一个像是底座的建筑。我们茫然了好久,这是什么,为什么以前没看到,到底是以前就有,没留意,还是最近新出现的,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抬头就可以看到。我们两个想了又想,研究了又研究,各种猜测,觉得这里是不是在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有时间一定要去看看。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来到了新愚公渡槽,经过几个小时的行程,来到了这个建筑前,这是一个用角铁焊接起来的铁塔,高高的铁塔上蒙着白色的帆布,底座建筑的部分也是用铁架焊成的,还有一些钢丝绳之类的,看着像是地质勘探队勘探地下矿产搭建起来的设备,没有看到一个人,两人心中都有些失落,满心的以为这里在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结果不是。回来后我们两人还一直关注着人头山那边,直到这个铁塔有一天消失。 

                                (5)

          我的学生时代是1971年至1979年,我没有赶上上山下乡,我哥是60年出生的,1977年高中毕业,当时下乡在五龙口镇西正村,我哥是77年下乡,78年当兵,80年转业到四分部工作。应该是在1977年的秋天,我当时在上高中,我哥在西正村下乡,我和现在在北京的同学从四分部骑自行车去的西正村,当时她的哥哥姐姐都在西正村下乡,和我哥是同学,那是我第一次骑自行车远行,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看到了永利渠,长长的渠水岸边,飘荡着一丛丛的芦苇花,我们走下去拔了一大束,别在了自行车的车把上,带回了四分部,我记得这束芦苇花 我保存了很多年,我哥当兵回来的时候,还在。

          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有一首诗很出名,全校同学都在朗诵,练习,比赛,我还能记住前面几句,这首诗就是《理想之歌》


     红日  白雪  蓝天····


     从太阳升起的北京启程


     飞翔到宝塔山头


     落脚在延河两岸


     ·········


       我和同学们集体朗诵过这首诗,今天想起《理想之歌》,我同样热血沸腾,《理想之歌》曾经鼓舞过我们这一代人。

       在我的高中时代,我知道了卢新华,孔捷生,舒婷,北岛,顾城,海子。我在1979年的《诗刊》第4期上看到了舒婷的《致橡树》,44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忆犹新,可以全诗背诵。1984年的5月4日,当时531四分部400多团员青年参加的从厂办公楼至阳台宫的徒步小型长征,翻山越岭走山路几十公里,饿了就吃自带的干粮,我们早上6点出发,下午将近5点到达阳台宫,晚上打通铺住在阳台宫大殿,第二天又徒步返回。这是我第一次去阳台宫,第一次看到银杏树,现在再去王屋山景区,已经大不相同了。晚上团委还组织了篝火晚会,我朗诵了舒婷的《致橡树》。

       因为《致橡树》,我去过鼓浪屿的厦门灯泡厂,从厦门东风码头坐船去过龙海市石码镇,去过历史文化名城泉州。

       我至今还会想起海子的《面朝大海  春暖花 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


                                (6)

      有时候我庆幸我自己生长在北方,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体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还有老祖宗发明的二十四节气,我觉得就是为我们中原地带量身定做的,立春,惊蛰,谷雨,立夏,立秋,立冬,小寒,大寒,每一次都是节气一到,立刻就感受到了。我觉得我很幸福,可以用心的去感受春天来时小草发芽,鲜花盛开的幸福和愉悦。也可以去感受在秋风中看到满山摇曳的野菊花时的心境。这就是北方的感觉,只有长期在北方生活过才体会到的感觉,如果一个人不是长期在北方生活过,又长期在南方生活过,又怎么能这么深刻的体会到这嫩嫩的春风,暖暖的阳光和经历了漫长的冬天后看到花开时那一刹那的感动。  

       喜欢北方,其实就是喜欢济源,来济源时7岁,对自己的故乡没有印象,就把济源认定是自己的故乡,因为自己的童年时代,青春时光都是在济源度过的,所以济源才这么深刻。以前在厦门工作,平均5年回来一次济源,常常打电话说想念济源,想念四分部,想念五指河,想念红风桥,想念蒲公英,想念油菜花,想念中学山路边的迎春花,野菊花。后来想想,想念这一切,其实都是在想念我自己的童年时光和我年少时期的所有记忆。

         531四分部与我来说是深刻的,这里承载了我所有的梦想和寄托,我闭上眼睛就能感知到四分部的一切,总觉得这份执着已经渗透到骨髓里,融入到生命中,与自己同呼吸,共进退。

阅读 264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