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浓浓话教研,齐心协力促提升。独行快,众行远,且行且思共成长。在“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进程中,为促进教育的高速发展,实现真正的结构化教学,加强教师在教学中的结构意识,彰显教学力量。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参与学习“新课标”活动。旨在引导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内容,增强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活动由语文教研组长刘晓霞老师主持。她指出,作为一名教师,要时刻做到四个有:心中有课标、手中有课本、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课标是教学的指挥棒,是教学的航向标。只有把握住课标,才能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孔校长对董利允老师莅临濮阳县城东指导教研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并着重强调了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对这次活动的举办给予肯定,并对在会听讲座的老师们提出了具体的学习要求。
参与此次活动的人员有:孔校长,全体语文老师,兄弟学校的老师。
董利允老师首先明确了新课标学习的意义,然后从 2022年版课标的修订背景, 2022年版课标的基本框架目录,语文新课标关键语句解读,课标理念下的教学思与行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董老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语文素养是语文思维、理性思想,语文教学和语文教育不同。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目标,注重学习过程。
董老师从课程性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读,明确地告诉教师如何在语文实践中真正落实新课标。如果把教学比作大海中的航船,课程标准可谓是教师航行的灯塔,教学最终的目标就是要达成课标要求。
董老师让我们标注重点关注的地方,举例说明,娓娓道来。
2022年版的课标把课程内容定义为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概念上有一个进阶的过程,寓意着学生学习上的循序渐进,并且学习任务群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助于学生学习目的的达成。作为教师,我们要追求的是课程内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语文实践之间的融通,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知识的简单获取.而是渗透于生活的实践当中,成为学生的一种能力的体现,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使得学生实现了知识上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八小语文老师为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她们认真地聆听解读,详细地记着笔记。通过学习老师的思路与教育视野豁然开朗,触摸到了新课标的灵魂,明确了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
课标是理论支撑,语文教学必须按照课标进行,义务教育课标修订定位、课标修订的基本做法和追求、义教课标框架的内在逻辑、修订重点与课标亮点等方面,对义务教育新课程进行了解读,让我们对教育教学有了一个方向性的整体认知,明晰了未来课程改革方向。培养政治认同。
它是以任务群的形式去组织的,我们得朝着他那个方向去努力,去接轨这六大任务群,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它是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还有这个拓展性学习任务群是整本书越多和化学和学习,读书的重要性,已经写入到课标上来了,同学段不同同一实践活动内容目标都是有进阶的。
倡导课程的多元评价,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融入自己的思考:评价量表的开发是一个棘手问题。
董老师通过让老师共读,提炼出关键词语,共同学习。真切感受并提高了对新课标的认识。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内容?未来,语文课应该怎么上、怎么教?董老师带领大家研读课标,从新课标行文中的“情境”“梳理”“整合”等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读,对课标新增加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情境性教学举例说明,变枯燥无味为丰富的实践。展现了深厚的功底。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学课题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们的教学理念和授课方式都进行了很大的变革,老师们积极接受新课程,加深了对新课标的认识、理解,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有了更深刻的指导意义,老师们奋笔疾书纷纷做好笔记。
课标引领,砥砺前行。本次新课标解读教研活动,为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起了有效的引领作用,让老师们明确了语文教学前行的方向。相信我们全体语文教师通过认真学习领会课标精神,一定会把课标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中,转化为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学习是起点,不是终点;学习是汲取,更是成长。在这个明丽温润的二月天,语文组老师们将再次整装出发在学习的路上行进、摸索、收获……
图片: 张雅利
编辑:王艳会
审核:孔梦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