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2013级应用化学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

建~暨大有机化学实验
创建于2017-09-26
阅读 1.3万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大学阶段,选派专业型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给予在自由中迷茫的同学正确的引导,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探索性试验,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班级作为高等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班主任既是学校与班级之间的纽带,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和核心,对班级管理的水平、风格和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负有直接的责任。所以我以写给2013级应用化学班全体同学的一封信来回顾四年的班主任工作,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题记

作者:暨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廖小建

2013级应用化学班的全体孩子们:

     光阴似箭,大学四年成一瞬;别去经年,梦中又聚暨南园。喜今日,青年才俊奔赴各地求发展;忆往昔,暨南师生指点江山抒豪情。点点牵挂化信笺,字字真诚忆当年!


一.缘分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张爱玲

       2013年,系领导安排我担任2013级应用化学班班主任。2013级应用化学班的同学大都出生于1995年,而我是95年读大学,我觉得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大学毕业二十年,我至今不知道大学班主任是谁。个人觉得大学阶段因材施教,对本科生适当增负,非常必要!同时选派专业型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给予在自由中迷茫的同学正确的引导,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2013级应用化学班的同学分别来自香港、台湾、湖南、四川、广东,我们相隔几千里,人海茫茫,能够相遇、相知,自有一种缘把我们牵系。应化班的同学男生阳光帅气,女生清新靓丽。你们情趣相近,意气相投,应该结下纯真的友谊。

      入学之初,我跟孩子们说你们的学姐学长会告诉你们,在大学里面,你可能一年都见不到你的班主任,甚至你会不认识你的班主任。但是我会时时出现在你的学习,生活之中,我会找你谈话、沟通,会为你取得的每一份成绩欢欣,也会对你发怒,动火。但是你不会有一位这样的班主任,他对你不管不问,任你自生自灭;如果多年以后你觉得我还算负责,那我就会感到欣慰。

二.责任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涵义----马克思

       作为人,有很多的无奈。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家庭、血液、兄弟姐妹、健康。但是你的未来,并不取决于你现在的生活状况。人生在世,人人渴望成功,但是,成功并非易事。你不可能对要读的每门课程都兴趣盎然,你不可能喜欢每名带课教师的上课风格,但是这一切都不是你逃课,打游戏的借口。自己的的命运由自己书写,未来由自己掌握。

2.1 班级口号

                       一呼百应,共聚暨南

                       千变万化,齐筑中国

      2013应化班班级口号谐“应化圆梦”。“一呼百应”指我班同学团结一心,友好互助;“千变万化”指化学学科变化万千,奥妙无穷。应化班同学和而不同,追求卓越!星星之火,志在燎原;涓涓细流,汇聚成海,人人有梦,托举中国之梦!

 2.2 四年规划

       大学一年级,要求全班同学撰写四年规划,并且我要求严格,所有规划必须引经据典,详细可行。四年规划,我自费私房钱2500元打印成册,人手一本,并送上我的祝福。读书几十年,至今不知道兴趣为何物。而那些天生对数理化感兴趣,而对玩游戏打篮球不感兴趣的名人,从人性角度出发,我更愿意相信只不过是讹传。我的解释是“成功的愉悦带来永远的动力,兴趣带不来动力”。所以咯,其实人一辈子就是看谁对自己更狠,从大一开始好好规划,去追求成功!

      针对班级实际情况,有五位学生来自香港,一位来自台湾,安排大陆学生和港台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帮助港台学生尽快适应。

2.3科研学徒

       实验是大学教育阶段学生从事实践活动的最主要途径,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同时实验室又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协作精神、开阔思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研究探索型实验,通过查找参考文献、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论证,体会科学研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解决复杂科学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激发学习热情,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专业认同感,实现学生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应用技能型的转化。

      大二,要求全部同学撰写第一年度学习生活总结,并汇集成册。要求全部同学到教授课题组当学徒,并申请“挑战杯”与“大学生创业创新”课题。期间我给每一个教授打电话,希望他们指点我的学生并支持申报课题。最终全班申请课题29项,在这些课题资助下,发表论文二十篇!

2.4中期汇报


       大三要求所有同学中期总结汇报。中期总结回顾两年来的成长与变化、汗水与喜悦。汇报会说起来也是一波三折,刚开始很多同学觉得是要把大家拉出来互相比较,反对的声音很多。本人再三做工作,耐心解释,希望同学们把这次汇报看成是欣赏与自我欣赏,表扬与自我表扬。互相学习别人优点,互相提高。通过中期总结,我们更好地了解自身的缺点与进步,为下一目标明确方向。

        

        在总结大会上,我们看到了阅遍祖国河山的夏乐、周建新同学;也看到了对学术认真专一的张仲超、林碧津、车旻蔚、梁瑞钰、刘婷婷、冯媚然、周洁怡等同学;还有自强自立的陈鸿裕,小倩同学;多次献血、支教,心有大爱的陈源同学;研修双学位的杨奕、小麦、可越等;有领袖风范的台湾学生骆文圣;热爱歌唱的霆峰;天天生日快乐的海哥;还有闷骚的炜荣、穗涛、姚政;可爱的女汉子神童同学;帅爆了的如滔、逸升、卓立、正雄、可夫、阿公,家杰;永远的淑女方英、李娜,叶菁;标准的理工宅男华基,家俊。未来,有我们!

2.5成绩斐然

     在2015—2016年度,我班以专业评委评分第一以及网络人气第一的好成绩获得暨南大学“5A卓越班集体”的荣誉称号,全班共21人通过CET6,30人通过CET4。


全班同学作为负责人主持挑战杯16项; 负责大创项目13项,其中含4项国创、2项省创。


2013应化班发表的文章。

2.6  终有一别

      毕业照,恰逢暴雨。但我们坚持拍照,暴雨中同学们喊“一三应化谁最帅,小建哥”。当时,泪水和着雨水,孩子们,我舍不得你们。毕业离校申请表,班主任签字,我签了很多“坚决不允许毕业离校”,玩坏了很多憨厚的娃娃,其实是不舍!但终有一别,大学四年我把所有同学护送毕业,没一人因为学业延毕,松了一口气!

  四川的可越同学第一个离校,我带领全班同学把可越送到岗顶地铁站,可越哭了。我想人生动如参商,这是我一定要送可越的原因。但我没想到的是毕业一年,可越同学两次来广州,我去四川招生宣传,可越和车车同学友情客串,帮忙宣讲。毕业一年见了可越同学三次!班长媚然报考中山大学,未能入围面试,调剂到汕头大学,我再三叮嘱她好好努力,不要悲观。到了汕头大学后,媚然同学非常勤奋,一年不到,第一篇论文已经发表,娃娃永远记得第一时间把接收函发给我分享。车车同学四年潜心科研,全奖去了印第安纳大学。大帅哥如滔去了帝国理工。学术牛人仲超保送到了北京大学。林碧津一波三折,去了香港大学。杨奕如愿去了澳门大学攻读金融学。

13应化班深造的同学。

为了增加班级凝聚力,每年我都自费请同学们聚餐一次。每个学生生日我都亲自祝福,发18.88元红包。

  书法家陈志平先生为我班题词。

班主任签毕业离校申请表;一份签“坚决不允许毕业离校”(其实是不舍之情,纯属娱乐!);一份签“同意离校”

学生毕业之后,电话访问近况。

张仲超,应用化学专业2013级学生。以第一作者在有机化学领域知名期刊Th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SCI-JCR2区,IF:4.785) 发表研究论文一篇;在Dalton Transaction (SCI-JCR2区,IF:4.177) 发表研究论文两篇;以第一作者在第五届岭南有机化学论坛发表会议论文摘要;共计主持两项挑战杯、一项校级大创及一项国家级大创;现已保送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攻读化学博士学位。


2013级应用化学班梁瑞钰同学以第一作者(指导老师:黄浪欢)在《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发表题为“铈掺杂石墨相氮化碳的合成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论文,并被选为当期封面文章。该期刊为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主办的化学学科综合性学术刊物,SCI收录期刊。


继张仲超,梁瑞钰同学以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2013级应用化学班林碧津同学以第一作者(指导老师:李毅群,廖小建)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SCI-JCR 2区,影响因子3.782)发表题为“Pd(0)–CMC@Ce(OH)4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as highly active catalyst for the Suzuki–Miyaura reaction”的研究论文。该文报道了一种新型的负载纳米钯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作为高活性的催化剂前体催化Suzuki-Miyaura反应,并提出了钯和铈双金属催化的催化机理。

张仲超:还记得大一在班主任廖小建老师的介绍下进入李娟老师的课题组学习,那时什么都不懂,在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学习了一年的理论知识。实际上大三才开始真正发力,独自承担一个课题,或是性格使然,那时起早贪黑的我并不觉得累,反而很兴奋。从小到大,我们都习惯了凡事都有个标准答案,但是这段时间的科研生活让我意识到世间万物都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答案永远都不仅仅只有一个。正是因为如此,我对这些答案有着一种狂热的,痴迷的向往。我渴望,去求索每一个未知的答案,探索每一个未知的领域。我热爱这些不断变化的答案,因为我知道,即便是最善变的答案,也一定有其内在不变的规律。我将会穷我毕生精力,求索,每一个未知的答案,抓住,那亘古不变的“道”。

林碧津:从大一下开始进实验室,那时怀着青涩的留学梦,觉得美好而遥远。接下两年多,过上了实实在在的实验狗生活,几乎没有周末和假期的概念,最忙的时候,从早上八点到晚上十二点,站一整天做实验,脚已经不是自己的,回到宿舍宿管阿姨还要嫌弃几句。还记得无数次在繁忙课程的夹缝中,抽时间做测试,整理数据,写文章,反复修改,又挤时间准备BEC和雅思。我总是把自己逼的很紧,所有事情压在身上曾一度病倒。这一路虽然很辛苦,但是我相信越努力越幸运,我的成果得到国外导师的认可,梦想也离我更近了一步。

梁瑞钰: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觉得做实验做研究是讲究机缘的,但是其实后来我觉得做实验是每一次失败和试验让我们慢慢改掉不好的习惯,学着用更好的方法去试验,从而慢慢接近成功。其实付出了多少都会有回报的。

三.结语与期许

    坦白地说,暨南大学不是一所你说出来就可以赢得惊讶与喝彩的学校。我不知道你们其中有多少人是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志满意得而来;也不知道有多少同学是考场失意,垂头丧气而来,但是我们都因缘际会聚到了暨南园。


       人生无外乎一个终点,但是却有很多的起点。投胎是一个起点,但是投胎是个技术活,你我无法决定。之后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都是另外的起点。我相信每个人在不同的起点之初,都会热情洋溢,充满鸡血,但是之后就不知道了。有些人坚持,有些人麻木,有些人会幡然悔悟,有些人会继续混沌。在那么多商业、创业人物故事背后,我们其实都看到一个特质:努力常态化。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天想努力,偶尔心血来潮读读英文期刊还要发朋友圈,坚持一周后再也没下文,周末泡个图书馆就被自己感动。但成功人士早已把努力渗进骨髓,努力变成了常态化。这也是当初我要大家写规划的原因,有个规划多少可以鞭策自己;也许规划没有变化快,多年以后,再看一下自己的规划,也会觉得温暖。

   

        汇报的意义,也许没有意义。但是我希望大家踏实积极地度过每一天。多年以后或许你会桃李满天下,或许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许会在自己的领域有一席之地。但是要做到这样都不容易,我们要靠什么才能不只是为北大清华的学子,博士硕士们打杂?靠什么?靠不忘初心,靠坚持,凭什么?凭自己,凭双手!


       大学,适当增负,非常必要!同时选派专业型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给予在自由中迷茫的同学正确的引导,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后要我要说的是感恩与感谢!感恩暨南大学化学系全体老师对我工作的支持,感恩生科院钱书记,查书记等领导对我的大力支持。感恩李毅群老师,李娟老师,黄浪欢老师,尹平河主任,徐石海老师,张渊明老师等的大力支持!感谢2013应化班全体同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同学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你们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一个班级的历史,就是组成这个班级的所有成员的历史,我愿你们好好书写自己的人生,期望你们追求卓越,铸就辉煌,成为传说!我将与你同行!

                                                                            谢谢大家!

                                                       2013级应化班主任廖小建


阅读 1.3万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