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溪老街,位于上海市奉贤区青村镇,在唐宋时代成村,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这里桥街相连、依河建房,处处可以感受到时光穿梭江南水乡的魅力。今天的青溪老街全长1.3公里,街宽约3-4米,蜿蜒盘曲,傍河依水,充满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韵味。
青溪的水多情,配上什么样的桥都恰到好处。青砖桥古朴,衬托河水的典雅;小木桥随和,平淡中赠予了青溪的水一番文人的韵味;而那早已褪尽了色的石桥,也变得宠辱不惊了。
古时青溪有“走三桥”的习俗,祈祝自己和家人祛病消灾、平安幸福。如今老街上还留存风格各异的6座明清时期的古桥,永寿桥、南虹桥、中和桥、广济桥、三祝桥和迁移到青溪老街的明代继芳桥等,无声诉说着旧日往事。
永寿桥,清乾隆年间建。东西横款卧龙庵港,双拼三堍。和南虹桥直角相连,有“双桥卧波”的意趣。
南虹桥,原是石级木梁,后于雍正年间重建改为单孔拱石桥。南虹桥的桥心石是这个古桥雕刻中的精华所在,它似天龙环抱,又似朵朵祥云,中间是太极两仪,寓意万物有序流转,守护一方平安。
中和桥,清乾隆14年(1749)建。驳岸式垒石基单銙平桥,花岗石材质。
三祝桥,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一座三跨五拼的石阶石板桥。
继芳桥,现在青村西街。三孔石拱桥,中孔径为8米,奉贤区石拱桥之冠。始建于明万历六年(公元1578年),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重修。
广济桥,
相传古时有一条溪水穿青村而过,通往大海,且溪流两岸芦苇茂密郁郁葱葱,因而得名青溪。今天修缮后的青溪长度约为一千七百米左右,河水碧绿澄清。
水是青溪老街的灵魂,给这里带来了特有的灵气与活力。
在水乡,船是水的爱人,它们的遇见,注定将展开一卷动人心弦的水墨画卷。水在心动荡漾,船在心中飘摇,哼一首小曲,不加粉琢,却也是四平八稳。水载船,船依水,一往情深。
走上老街的青砖路,一幢幢明清建筑、一户户庭院宅第、一条条古街幽弄不断映入眼帘。
老街的房屋自然是老式的结构,从屋檐的缝隙里微微地穿过一点阳光来,虽旧但不歪斜。河边的吊脚楼映衬了它背后宽广的蓝天,少有污点,梦幻温柔到极致,又仿佛随时可以隐去般谦虚。老街的建筑并不密集,但又仿佛在礼让对方,中间留下的走道总是宽宽的。
老街上的每扇门、每扇窗下,都有生活。没有一处是空关的。800多位原住民仍生活在老街上,他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真实生动的烟火气,正是青溪老街与众不同的魅力所在。
“海秀”牌坊。明嘉靖皇帝为表彰张弼父子,在青溪镇上立“海秀”牌坊。牌坊本为四柱三门形制,现只剩东侧门;残垣上可见精美绝伦的“海兽波涛纹”。海秀坊已列入奉贤不可移动文物,数百年如一日地讲述着张弼一族与青溪老街的光辉往昔。
望海楼,原名望江楼,坐落于青溪老街中街,三开间三层楼房,为解放前青村地区的最高建筑,因而远近闻名。该楼约于民国初期由驳岸里吴氏所建,一经建成便名冠青溪。
南园,原名“云所园”,是奉贤有史以来最早的私家园林,为元代松江府豪富陶舆权所建。明嘉靖中,遭倭寇袭扰被毁。如今复建的南园已成为青溪老街一大文化重地。整个房子保留着原来老宅的框架,两栋徽派建筑风格的房屋之间的园林景观既有人为的写意又保留着天然的韵味,小小的园内汇聚了水塘、假山、小径、花草树木、楼台等景观,把江南水乡的景观汇聚与此。
杨高镜宅,是清举人杨昆所建。它具有南方民居特色和徽式建筑的二层楼房建筑群、高宅总面积约500平方米,尚保留着原始的檐门头一座在整个青村镇范围之内难得一见。“观音兜”、马头墙以及蝙蝠、牡丹、雪松雕塑,勾勒出了青村古建筑的特色。
轻奢餐饮、精品民宿、国潮文创、历史文化会馆、中医养生、传统婚俗等六大业态为青溪赋能。老街为数不多的商业,走得都是精致特色路线,有古色之韵,又融进了现代化的元素,令人眼前一亮。
这里再也看不到像其他古镇那样满是臭豆腐、酸辣粉的摊位。取而代之是精品咖啡、书吧、文艺邮局、文创杂物、晒布场、米行等,游客逛街时不会产生千篇一律的厌倦感,还能看到在此经营了20多的年老店,品尝到不少本土小吃,火炉烧饼、海棠糕等。
如果你也想找一处远离喧嚣的雅致之地走走,不如来青溪老街,品味这桩老街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