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闹元宵--游奉贤庄行古镇

大海
创建于2023-03-05
阅读 10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庄行古镇隶属于上海市    奉贤区    ,位于上海市正南,古镇最早形成于600多年前,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鱼米之乡,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东靠南桥新城,南连柘林镇,西与金山区、松江区接壤,北枕    黄浦江    ,与闵行开发区隔江相望。镇域面积70平方公里,下辖16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2012年,全镇常住人口6.6万人。先后获得    国家卫生镇    、国家生态镇、中国特色小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美丽宜居小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庄行老街长约1000多米,最早形成于600多年前,是奉贤区保存较好富有江南水乡神韵的明清建筑一条街,老街旁的南桥塘开挖于明代嘉靖年间,庄行老街除中段被一条新街横穿,保存基本完整。老街上主要建筑有东街汪家故居、李雪亭宅、褚泾庙旧址、油车弄刁家古宅、混堂弄何六其宅、王家宅。市河上则有毓秀桥、八字桥等古桥。

       奉贤区为弘扬传承历史文化,把修缮庄行老街作为政府实事工程,投入1500万元资金,于2007年9月份开始全面修整庄行老街,一期工程130米。外部保持修旧如旧风貌,内部新设置了水、电、通信设施,面貌焕然一新。    如今,老街安静平和,俨然是一幅传统江南生活画卷。

       庄行古镇历史悠久。当时的古镇上,一条长约千米的老街,贯穿起了几处古宅、商铺、茶楼。老街背后是开挖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南桥塘。每隔一段,水面上架起一座石桥,方便岸上的人们沟通往来。时常有粽子、青团的叫卖声从老街上飘出来。

       如今,整条老街除中段被后来修建的一新街横穿外,形态基本保存完整。其中,东段130米在2007年改造后,街面均匀铺设石板,房屋修旧如旧,两旁除了保留原有的民房故居,还搬进了百年传承的老鞋店、本地特色的羊肉馆等商家铺面,身临期间,仿佛岁月静止,时光倒流。可古镇到底是变了。曾经商贾遍地、人声鼎沸的千米老街,如今也仅剩这短短100来米还活跃着人气。从东到西走一遭,用不了一支烟的功夫,很难领略到当年摄人心魄的小桥流水姿态,也很少闻得见传承了几十代人的点心的香气。有一处农家院子,日日不停地做着肉粽、烧饼、蹋饼、圆子等传统食物,引得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儿找寻古镇风味。

    

古镇小吃


庄行青团

       古镇点心品类繁多,手艺也往往代代相传。单是青圆子,就已经有600年的传承。相传乾隆皇帝微服私访到庄行,在红莲寺旁的冯记农家菜馆里,连吃六只麻花郎青团,赞不绝口,当场赐名为"乌金蛋"。2015年,麻花郎青团制作技艺作为上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市级非遗目录,而胖阿姨正是这项技艺的传承人。至于圆子、烧饼、锅巴饭等其他制作手艺,也是胖阿姨从祖辈手里承接下来的。

    庄行肉粽

       古镇百年前风靡十里八乡的庄行肉粽,中断传承近百年,只有老街上的百岁老人尝过它的味道。农家菜馆开业之初,胖阿姨在庄行老街上蹲守了好几天,就为了和镇上的百岁老人聊一聊粽子。"庄行老街上的人们都记着这样一段顺口溜--亭林馒头祖传好,叶榭软糕祖传好,张堰水饺祖传好,庄行粽子呱呱叫。"可打动胖阿姨的偏偏是不为人知的后半段--"说到庄行粽子好,叶子剥出三里路,剥(得)像白果一样大,想吃也吃不饱,丢掉它却好罪过。"原来,当年名声在外的庄行肉粽,因皮多馅少,遭遇过这样的讥讽。如今,庄行肉粽在胖阿姨手里恢复了百年前的名气,而胖阿姨的农家菜馆也因经营地道的庄行点心,成了庄行古镇风情的所在。


阅读 10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