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无线畅游心间-楚雄州首例VDD双腔无导线起搏器顺利植入

美敦力起搏人
创建于2023-03-04
阅读 28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023年03月02日,云南省楚雄州人民医院心内科三病区张远飞主任团队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主任和匡晓晖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楚雄州首例VDD双腔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开启了楚雄州人民医院心内科诊治技术又一革命性跨越。

        患者男性,93岁,是我们致敬的“最可爱的人”,动态心电图显示总心率67680次,平均心率47次/分,诊断为III°房室传导阻滞,身高168cm,体重45kg,心脏彩超检查心心功能良好,针对疾病及患者瘦弱的状况,考虑到传统起搏器植入可能存在锁骨下静脉穿刺困难,静脉入路及日后囊袋破溃的风险,特考虑无导线起搏器是最适合患者的选择,患者及家属经过了解后,对于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意愿也极为强烈。心电图如下图1。

                           图1  24导联体表心电图

       手术于2023年03月02日展开,经过相关器械及手术物品准备,双侧腹股沟消毒后,用6F鞘管经患者右侧股静脉穿刺后,顺利将加硬导丝送入上腔静脉,逐级用18F扩张管和传送鞘管内芯扩张(图2),最终将27F传送鞘管顺利送入心房中部(图3),并持续肝素盐水滴

注,完成手术第1步:建立静脉通路。

                        图2 沿加硬导丝预扩张股静脉

                             图3 送入27F传送鞘管

       手术第2步:送入无导线起搏器递送系统,定位并释放Micra AV。

      经过对无导线起搏递送系统精细排气后,沿预先建立好的传送鞘管送入递送系统,并确保无空气渗入,当递送系统送入至心房中部时,回退外鞘,以确保递送系统可操控跨过三尖瓣进入心室(图4)。

       第一次经过右心房低位打弯转动递送系统进入心室,中高位贴靠间隔,经过调整,释放起搏器,发现参数并不理想。于是回收起搏器,进行第二次定位(图5,6),最终根据患者心脏情况选取中位间隔部位,经过不同体位造影剂确认,递送系统间隔指向及心肌贴靠良好,于是在确认给予足够“鹅颈弯压力”下释放Micra起搏器,进行参数测试及牵拉实验(图7,8),再测试参数值(图9),确保两项释放标准均达标。

              图4 送入无导线起搏器递送系统并定位

                                  图5 右前斜造影 

                                 图6  左前斜造影 

                                 图7   牵拉前

                                    图 8 牵拉后

                              图9 再测试参数:阈值0.5V/0.24ms,阻抗890Ω,感知14.2mv

      手术第3步,剪断拴绳并移除递送系统及传送鞘管(图10),进行按压缝合,结束手术,整个手术时间历时45分钟,与传统起搏器全然

不同的手术流程及方式让大家耳目一新,患者手术及术后体验也截然不同。术后影像见图11。术后程控见图12。

                         图10剪断拴绳并移除递送系统

                          图10剪断拴绳并移除递送系统

                              图11 术后影像 

                             图12 术后程控图

      张远飞主任介绍无导线起搏器的优势:无导线起搏器是将脉冲发生器与起博电极合为一体,以“微缩胶囊”的形式直接将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腔内部。相较于传统起搏器具有体积减小约93%,Micra AV只有1立方厘米的体积,1.75克的重量,无需切开皮肤做囊袋,不必通过导线连接心脏和脉冲发生器的特点,其通过皮肤微创穿刺静脉的方法通过传送鞘管植入心脏内发挥作用,体表看不到起搏器和手术痕迹,可减少起搏器手术部位感染以及与其相关的心内膜炎、败血症的风险。患者术后3到6小时即可下床轻微活动,避免了传统的卧床48小时带来的困扰,且术后生活不受限制,Micra AV预计平均使用寿命达12.8年,可以满足患者3.0T高清晰度核磁共振扫描的需求。

      再有追求高生活质量和形体美观的人群;不愿因起搏器植入而影响职业发展的人群。无导线起搏器给患者带来了新的生活体验,生活质量得到大幅提升,相信此技术能惠及更多心动过缓的患者!

阅读 28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