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西京公司子校中学部理化生组开展校级评优课展示活动 作者:明添

Mintina
创建于2023-03-03
阅读 16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推进新课标落实课堂教学,我校初中理化生教研组于3月1日至3日开展了以“聚焦新课标,践行新理念”为主题的理化生学科教研活动。理化生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精心备课、磨课,结合本校学生实际,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教师发展,各取所长,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以及学科素养等方面得到发展,最终推出了七节优质课堂,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七位老师那一堂堂精彩纷呈的课堂瞬间吧!

理化生组评优课听课时间安排表

物理组

郭峰老师——《物质的密度》

郭峰老师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通过实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实验材料上选取了铁、铝、塑料三种不同的物质,引导学生明确实验思路后进行分组测量,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较,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郭老师的课教学环节过渡自然,由浅入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热烈。

刘智军老师——《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

刘智军教师从电动机的构造出发,引导学生从电流方向、磁场方向两个角度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通电线圈力的作用,分析平衡位置线圈的受力方向,由浅入深剖析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教学中注重学生对刚学知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增加了深度和广度,体现素养为本的教学理念。

化学组

明添老师——《溶液的酸碱性》

明添老师以“尝柠檬-测柠檬-解柠檬”的学生活动为课堂线索,激发了学生学习溶液酸碱性的兴趣。分组实验助力学生探究pH与酸碱性的关系,通过测定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及稀释后溶液的pH值,分析对比数据、小组合作讨论,自主构建出 pH 与酸碱性的理论模型,有效发展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王星老师——《常见的酸和碱》

王星老师从化学史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稀酸的化学性质,课堂活动丰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度极高。通过实验探究除铁锈的过程,认识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并归纳生成物的类别,体会化学反应在生产生活的广泛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探究欲。

刘飞娥老师——《酸和碱的反应》

刘飞娥老师以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证明无明显现象反应的发生。联系证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现象,小组通过合作讨论,得出证明无明显现象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验证反应物的消耗或生成物的检验,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过程中收集数据,绘出溶液pH随加入酸或碱的变化曲线图,体会定量研究的重要性。最后从微粒角度分析反应的原理,培养学生“宏观-微观-符号”的学科思维。

生物组

何楠老师——《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何楠老师从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进行讨论,从而归纳现代类人猿与人类的异同点。课堂活动形式多样,“辩一辩”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刻理解在人类在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图片排序,明确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大致过程,引申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活理念,树立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态度。

路美玲老师——《传染病及其防治》

春季是传染病高发季节,路美玲老师的课例《传染病及其预防》,给学生带来了甲流、诺如等传染病的预防方法,非常及时。教学中,路老师善于创设情境,以新冠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层层设问,由表及里,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们看到了学生从拘谨到放开的发展变化过程;最后回忆疫情期间感动美好瞬间,充分挖掘出了本节课的育人价值,体现新课标学科育人理念,让核心素养在生物课堂中落地生根。

学生们的课堂风采

老师们的听课剪影

组内老师评课现场

教无止境,共促成长。本次公开课虽然已经画上了句号,但老师们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远没有停止,对于教育教学的思考和启发没有结束。通过研讨,我们理化生组全体老师都在尽力寻找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会继续立足核心素养,扎根课堂教学,聚焦课堂改革,提高课堂实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让新课标、新理念在课堂落地生花。

    

阅读 16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