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作战回忆录(四)

弄清影
创建于2023-03-03
阅读 84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07、梦醒黎明

  1979年2月22日,是打响对越自卫还击战,进入越境穿插作战的第六天,也是121师后方指挥所撤离通农县,前往河安县寿强乡设立指挥所的第一天。

  • 越南高平省河安县县城

  下午约4点钟,由师后指率领的师炮团、师高炮营、师工兵营、师后勤等单位的大型车队,从高平省通农县顺利到达河安县,师后指的汽车行驶至河安县寿强乡一个无名小山旁停了下来,指导员徐延武当即传令大家下车休息。

       这个小山头的顶部比较平整,只有西面突起了一个小山峰,整座山树木稀少,既没有树林,又没有现成的工事。我们电台两人随杨均和副师长、炮兵科的罗修成副科长、郑贻昌参谋和陈存民连长一起,登上小山西端的峰顶观察地形。只见小山东面和南面的斜坡上,除长满了野草和稀疏的树木外,还见到一些农作物,而挡在东面和南面斜坡前面的是一排排山峦起伏的群山,北面的山下是条公路,在距离小山几十米的公路边上,驻有一所搭有多个帐篷的野战医院,西面则是一片很大的开阔地。

       这时候,杨副师长正站在峰顶上,拿着望远镜朝着西面的开阔地细心观察,他突然用手指着前方对大家说:“你们看看,前面约一百米的地方有片小树林,在小树林的旁边有个130火箭炮连的阵地,咱们把指挥所设在那片小树林里怎么样?”

       站在杨副师长旁边的几位首长,马上拿起望远镜朝着杨副师长所指方向进行观察,只见罗副科长边看边说:“这地方不错,我建议最好先派人到现场去看看,然后再作决定。”

       郑参谋和陈连长都赞同罗副科长的建议,杨副师长当即命令陈连长,马上带几个人到那片小树林里察看地形。大约过了20多分钟,陈连长跑着小步回来了,他喘着气高兴地向杨副师长报告说:“这片小树林我已仔细看过了,除有几棵大树外,大部分都是一些2米多高的小树,这些小树虽不高但很茂盛,不但能遮挡太阳,而且非常隐蔽,里面除了野草多点外,地面很平整也很干燥。”

  • 原121师副师长杨均和(图左)与原121师炮兵团警卫排战士李琦(图右)

       大家听完陈连长的汇报后,都觉得那个地方很理想,于是杨副师长马上作出决定:指挥所白天设在那片小树林里,所有人员晚上全部回到小山头里宿营。

  • 121师炮兵科参谋郑贻昌(图左)

       陈连长立刻将师后指的决定向连里的所有人员进行传达,并组织排以上干部到小山上察看地形,划分宿营地和确定岗哨位置。不一会儿,连队的干部看完地形回来了,陈连长当即宣布:“所有人员带齐装备和个人物品上山,各班排按划分好的地段,马上动手挖猫耳洞宿营。”

  • 121师指挥连连长陈存民

       大家迅速将放在车上的装备和个人物品携带上山,然后从汽车上找来铁锹洋镐和砍柴刀,在小山东面的斜坡上,各班排在各自划分好的位置上立即动手干起来了!猫耳洞基本上都是独个来蹲的,一人一洞,但这时候人多工具少,若逐一来完成的话会浪费很多时间,因此各班长马上调整策略,采用遍地开花、专人挖洞、专人铲土、专人找柴草的办法来解决,效率还是挺高的!

  • 121师炮兵团警卫排副班长唐康众

       这时候,陈连长和徐指导员正在山上为杨副师长和警卫员唐康众找宿营点,他俩终于在东面靠斜坡的地方,找到一块旁边长有两棵小树的平地。于是马上派人在平地上挖了一个约3米长、150厘米宽、130厘米高的大坑,与此同时还派人在山上砍来两颗比大腿还要粗的大树,然后把树杆截成一节节,分上下两层排放在大坑的上面,筑成一个牢固的掩体。这掩体的顶部除留有一个约60厘米宽的进出口外,其余部分垫上一层树叶后全部用泥土封盖住,最后还在泥土的上面,堆放一些新鲜树叶和柴草伪装起来。

  • 121师指挥连指导员徐延武

       我们电台两人,被安排在杨副师长宿营的掩体旁边斜坡上挖猫耳洞宿营,我们没有工具,我的搭档老袁从有线班借来了一把洋镐回来,于是我们两人轮流来挖。为了省时省工,我和老袁决定不按一人一洞来挖,直接挖一个稍大一点的,能容下两人的猫耳洞来宿营。

        这山上的土层表面是黑土,比较松软容易挖,但黑土下面是又粘又硬的红土,非常难挖!挖不了多久,我们俩的手心上都起了水泡, 累得满头大汗!于是我和老袁商量,干脆把猫耳洞的规格缩小一点,能挤得下两人就行了。就这样,我们俩简单地挖了一个外宽内窄、形同喇叭的猫耳洞就草草了事了。

       新挖的猫耳洞虽然没渗水,但洞里的泥土非常潮湿,我想:“若不找点柴草垫着睡,恐怕风湿病很快就找上门来了!”这时候天已将黑,电台也需要人值班,于是我跟老袁打了声招呼,便独自一人到山上找柴草去了。我没有割草的刀子,在山顶的四周转了个圈也没找到干柴草,正当我焦急万分的时候,“突然”在南面的斜坡上,有块叶子长得很茂盛的木薯地映现在我的眼前,我走近一看,这地里的木薯杆已长到一米多高,我心想:“这木薯杆不也可以垫着睡觉吗?”于是我快步走到木薯地里,用手将木薯杆“噼里啪啦”地折了一小堆,然后连杆带叶扛回猫耳洞边,把一条条木薯杆排放在猫耳洞的地面上再铺上雨衣来休息,但木薯杆凹凸不平,不管坐或睡都很不舒服。于是我连忙到树上摘了些鲜树叶,把它垫在木薯杆的上面,然后再铺上衣雨,这样坐起来就感到舒服得多了。

       傍晚6点多钟,大家吃过晚饭后,有部分人回到猫耳洞里休息,但大部分的人坐在猫耳洞的外面聊天,他们都说洞里又潮又闷很不舒服,都不想过早钻入洞里休息。我们电台两人共用一个猫耳洞,因为是第一次在猫耳洞里宿营,因此感到很新奇和挺好玩的。开始的时候我们俩坐在洞口里聊天,把电台和随身物品全部放在洞口的外面,感觉还是挺宽松的,但随着夜色的加深,我们俩坐进洞里休息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

       原来我们挖的猫耳洞外宽内窄又低矮,当我们俩坐进洞里身体往背后土墙上靠的时候,我的头被上面的土顶住伸不直了,而两个肩膀也挤得紧紧的动弹不得,洞里不但潮气很浓还散发着阵阵泥土味,我顿时感到又闷又难受!

       电台晚上由我负责值班,到了晚上十点多钟,我实在难于忍受这种煎熬,于是决定独自到外面去值班。我跟搭档老袁打了声招呼后,便提着雨衣,背上电台和文件袋直接往西面的小山峰走。从猫耳洞至小山峰只有三十多米,白天我已到过,知道那里不但空气好,还有一块平整的草地,而且也是我们连队的防卫范围,因此我很放心地登上小山峰,在那块平整的草地上铺上雨衣,然后放下电台坐在雨衣上值班。

       晚上的天气非常好,满天的星星伴着月亮,熠熠生辉!这小山峰虽然不高,但视野很辽阔,我一边吸着新鲜空气,一边尽情地观赏着异国他乡难得的美好夜景,只见夜幕下,微风轻拂,皎洁柔和的月光洒满大地,四周的群山在月光映照下,显得濛濛眬眬、若隐若现甚是迷人!

       但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周边却是危机四伏,我坐在山上注视着四周,只见半空中不但频繁闪亮着照明弹、信号弹和洩光弹,还有一条条火龙般的火箭弹、一节节虚线般发着光的高射炮弹也经常出现,在远处的山上不断闪烁着炮弹、四0火箭筒、爆破筒、手榴弹等爆炸后的白光,而附近的枪声和爆炸声更是不绝于耳,场景非常恐怖!除此之外,还有更可怕和防不胜防的流弹,它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让人提心吊胆!

  • 这是火龙般的火箭炮弹
  • 炮弹爆炸后发出的一团白光

       凌晨过后,天气开始变得有点冷,于是我将雨衣的一半垫在地上,然后戴上电台的耳机躺在雨衣的上面,再把另一半的雨衣当作被子蒙盖住全身来值班。经过这几天的昼夜作战,我已感疲劳至极,心里最渴望的就是睡觉。因此,只要精神一放松,不管站着还是坐着,都会打瞌睡,一旦躺下来,保证不超一分钟就会呼呼大睡!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突然被一股寒气冻醒,我用手摸了摸盖在身上的雨衣,感觉又冰又湿的,我大吃一惊,赶紧坐起来查看,只见雨衣的外层布满了一颗颗黄豆般大小的露珠,雨衣的里层已经湿透,“原来这里的露水是这么大的啊!”我心里嘀咕着并迅速站了起来,在山顶上“噔噔噔!”地跑起步来暧和身体。

       这时候,东方已现出了鱼肚白,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08、误炸之殇

  1979年2月24日,是打响对越自卫还击战,进入越境作战的第8天,也是121师后方指挥所在河安县寿强乡,一个无名小山上设立指挥所的第三天。

       早上6点多钟,师后指在宿营地西面约一百米的小林子里开设指挥所,我们连队除后勤和站岗人员留守宿营地外,其他人员全部跟随师后指到小林子里值班和负责保卫工作。

       经过几天昼夜不分的穿插作战,121师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特别是师预备指挥所和师后勤(包括师医院)前梯队在魁剥遭遇越军袭击后,丢失了一大 批弹药、给养、器材和药品,造成了全师断粮的被动局面,此时的师后指正面临着巨大困难和空前的压力!

  • 图中红点处,是121师警卫连连长李庆海牺牲的地方。
  • 2018年12月榴炮一连部分战友重返越南战场——魁剥

  中午约11点30分,副指导员彭更生和司务长唐锡球带领炊事班人员挑着稀饭和开水从宿营地来到了指挥所,饭前集合时,指导员徐延武神情严肃地跟大家说:“同志们!目前我们全师都出现了严重断粮情况,特别是步兵的情况更严重,已断粮多天了,我们连队现在还剩下一包大米,按正常供应坚持不了两天就没了,但粮食什么时候能补给现在还不知道,为了安全起见,连队党支部决定从现在起,炊事班每天早、午、晚三餐全部供应稀饭,大家吃用自己携带的压缩干粮,直到粮食得到解决为止。”

  • 121师指挥连指导员徐延武(图右)副指导员彭更生(图左),这是战地记者在越南战场上拍下的珍贵照片。
  • 121师指挥连司务长唐锡球

       吃过午饭后,大家都没水洗饭碗,因驻地与指挥所距离较远,炊事班只送来了稀饭和开水,没办法大家只好四出去寻水洗饭碗,当时电台由我的搭档老袁值班,我拿着小饭碗也加入到寻水的行列中。

  我手拿小饭碗沿着树林的边沿往西走,当路过相邻的火箭炮阵地时,正好遇上他们做发射准备,于是我站在阵地旁边来观看。这时候我见到阵地上由东向西一字型地排列着6门19管130火箭炮,炮口朝南,每门炮的炮管里已装满了炮弹,只听指挥员一声令下,靠我最近的第一门火箭炮顿时烈焰腾空,“嗖、嗖、嗖”一发接一发的炮弹拖着一条条火龙,朝着南面方向高速飞了出去,直接炸在距离炮阵地一百多米的一个山头上。

  • 130火箭炮

       这座山是305高地,山头不是很高,满山翠绿但树木稀疏,山腰上挖有堑壕。我清晰地看到,当前几发炮弹落在山头的上方爆炸时,山腰里有很多人在拼命地奔跑!“怎么回事?”我凝惑地自问:“难道山上走动的是越南军队?”正当我凝惑不解的时候,这门火箭炮的19发炮弹已发射完毕,其他火箭炮没有发射。而此时的山头上浓烟滚滚,还隐隐约约传来呼救声!

  • 图中红点处是305高地

       说时迟,那时快!爆炸声刚停,只见无数人从四面八方潮水般地涌上山头去抢救伤员,与此同时,跟我们宿营地相邻的野战医院,也有很多扛着担架的民工和背着药箱的医护人员跑步上山,场面非常震撼和感人!

       过了约一刻多钟,伤员一个接一个地被担架快速送下山来,然后从火箭炮阵地旁边经过前往野战医院,只见每副担架前后两人在抬,左右还有两人用双手紧紧地扶着担架保护着伤员,他们个个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一路小跑地往医院赶。在伤员被送往医院的过程中,有位负伤的干部情绪非常激动,躺在担架上一路大喊大叫,当经过炮阵地时,他突然坐起来要下担架,但被担架两旁的护送人员给按住了,只见他暴跳如雷,破口大骂:“这炮兵是那部分的?老子要枪毙他们!”

       在伤员最后一批被送下山火速赶往医院的时候,我见到有一大群人正快步跟在他们的后面走,当这群人从火箭炮阵地旁边经过时,我突然产生“去看个究竟”的念头,于是我水也不找了,随着人群匆匆赶往医院。

       从火箭炮阵地至野战医院不足一百米,不一刻就到了,只见这所医院的几个帐篷,就搭在距离公路约十米的一片空地上。这时候大家没进入医院里面去,全站在公路上等候消息并议论纷纷,大家情绪非常激动,都在愤怒地声讨这个火箭炮连犯下的“滔天大罪!”在人们的议论中我终于了解到,这个火箭炮连是隶属于广州军区炮一师的,而被误炸的是41军侦察大队,当时41军指挥部就设在被误炸的305高地山下,军侦察大队驻守305高地的山上,是为了保卫军指挥部的。

  • 标有红点的地方分别是河安305高地(小山)和306高地(大山)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可怕的一幕出现了,我见到一具具穿上新军装的遗体,开始从医院的帐篷里抬了出来,排放在医院与公路间的一块空地上,当时我数了一下,共18具。这时候,人群里有很多人在抱头痛哭,大家都表情痛苦地脱下帽子,向着烈士们致哀!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回到指挥所,只见杨均和副师长和炮兵科的罗修成副科长、郑贻昌参谋正议论着火箭炮误炸军侦察大队这件事,于是我把见到的事情经过跟首长们讲了一遍,然后不解地问:“炮阵地明知道前面发射的炮弹出现误差,为什么不马上停止射击?”

  • 原121师副师长杨均和(前者)、后排左起黄庆辉(炮团八连)、李琦(炮团警卫排)、刘富超(121师指挥连)、李健〈363团八连),摄于2023年8月。
  • 121师炮兵科参谋郑贻昌

       郑参谋说:“火箭炮的性能与其他类型的火炮不同,它有个特点,就是一旦启动发射按钮,装填好的炮弹就会自动一发接一发地发射出去,中途停不了。”

  • 130火箭炮

       傍晚约6点,师后指的所有人员开始撤离那片小树林回宿营地,当队伍途经医院返回宿营地的时候,我再次点了一下排放在公路边的遗体数,这时候被盖上白床单的遗体已增加到19具。

       看着这些被误炸牺牲的烈士们,大家都感到非常的难过和痛心!真是血的教训啊!

(请看下篇)

                          目录

(第 一 集)01发起总攻 02第一滴血

(第 二 集)03莫隆通道 04夜半枪声

(第 三 集)05诈弹惊魂 06南下通农

(第 四 集)07梦醒黎明 08误炸之殇

(第 五 集)09苦中带乐 10就地解决

(第 六 集)11甘苦与共 12会师扣屯

(第 七 集)13迎难而上 14铃声破晓

(第 八 集)15口令突变 16火线入党

(第 九 集)17撤军广播 18弹过留痕

(第 十 集)19十连遇袭 20再见高平

(第十一集)21回撤途中22凯旋归来

作者简介:

刘富超,广东东莞市人,1978年3月入伍,原陆军第41军121师炮兵团榴炮一连无线班战士。于临战前1979年2月调入新组建的121师指挥连。作为师后指通信电台主力参加了1979年2月17日~3月16日的中越自卫还击作战。

阅读 84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