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海口市线义务教育学校化学教师进一步理解、系统学习新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更新教育理念,研读各学习主题的大概念,挖掘教学内容的功能价值,提升实施素养导向的教学能力,2022-2023学年海口市初中化学新课标培训暨在线集体备课活动(九)如期开展。
李燕老师分享第九单元的备课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物质是多样的,从物质的组成进行分类溶液是混合物,从性质上看,溶液是混合物中性质比较稳定且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类,了解混合物还存在乳浊液和悬浊液。
除此之外,本单元还兼顾“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和“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主题内 容,故也体现“化学科学本质”和“物质的组成”大概念。在本单元中,通过溶解度的学习, 学会利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建构和完善物质分离、提 纯模型。在认识溶液的形成过程中,初步认识溶质在水溶液中的两种不同的存在形式,并能 够用证据表征,为后续酸和碱的学习做好铺垫,并进一步强化微粒观的构建。
本单元的学习对象为混合物,故其认识的思路与方法与纯净物略有不同,由于混合物由 多种物质组成,无法从常规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认识溶液,需要增加形成的认识视角,但 还是离不开从组成、变化和用途等视角认识溶液的性质。
在学习过程中,同样是通过观察、实验,以及对事实进行归纳概括、分析解释等基本方法认识溶液的相关性质
适当开展学生必做实验及实践活动,增加学生对化学学科学习的兴趣与激情。
1.学生必做实验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2.家庭小实验
利用海水提取食盐、自制天气瓶、制取蔗糖晶体
3.跨学科实践活动
小论文:海水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
调查研究:海南的制盐历史研究、海盐文化研究、洗涤剂的发展史
宣传海报:神奇的乳化剂
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溶液,如:各种碳酸饮料、苏打水、茶饮料等,在医 院输液时经常会用到葡萄糖和氯化钠溶液,在前面的学习中也使用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 铜溶液等,学生对于溶液并不陌生。在课前可以安排学生做家庭小实验,在家利用白糖和食
盐分别溶解在水中,观察现象,并结合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尝试画出在溶解过程中的微 观粒子示意图,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从宏观现象认识物质及 其变化,从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和解释。”有助于微观的构建。
课题 1 中对于溶解及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性是从定性的角度去认识,在本课题中则需要让学生认识到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是有限度的,是可以定量描述的,在空气和合金的认识中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溶解度的概念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在学习溶解度的概念之前,学生需要明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这两种状态,明确只有在饱和状态下才能测定溶解度。
马焕新老师分享第十单元的备课内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认识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如以盐酸、硫酸为例认识酸,以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为例认识碱;知道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通过盐酸、硫酸等不同酸的共性和差异性,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等不同碱的共性和差异性,帮助学生从类别的角度初步形成对“酸类”和“碱类”性质的认识;知道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如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作物生长、工业生产的影响。
在学习酸、碱化学性质的同时还渗透了“科学探究与化学实验”学习主题,比如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证明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还渗透了“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学习主题,比如从微观视角探究和解释不同的酸、不同的碱为什么分别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还渗透了“化学与社会跨学科实践”学习主题,比如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作物的影响、改良酸性土壤、处理硫酸厂废水等。
“常见的酸和碱”这部分内容是课标学习主题二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核心知识之一。在学习主题一科学研究与化学实验的情景素材建议中提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通过科学史体会探索物质的艰辛,学习科学家的探究精神。认识酸、碱能与指示剂作用的性质,从而初步认识酸和碱作为不同类物质具有不同的性质,初步形成从分类角度认识物质的思路。通过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性质的探究及联系实际应用,了解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从宏观上认识到物质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类物质在性质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什么酸碱各自有共性?通过酸和碱溶液的导电性实验,初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归纳原因,建立认识物质的宏观和微观视角之间的关联,知道物质的性质与组成、结构有关,帮助学生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学科观念。
1.根据化学本质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形成判断无明显现象发生反应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检验有新物质生成、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2.从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视角探究中和反应,从宏观感知到微观探析,初步学会从微观视角分析溶液中的微粒。借助中和反应从微观视角打开认识化学反应本质的大门,为高中学习电解质、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感谢两位老师精心备课进行分享,教师们要紧跟时代步伐,灵活机动地实施教学,才能使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