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市新民镇初级中学春季传染病教育宣传(一)
一、春季传染病流行特点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人体免疫力相对低下,病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趁机而入、侵袭人体,特别容易引起流感、流脑、流腮等呼吸道传染病,同时随着气温转暖,手足口病等传染病也逐渐抬头。如不注意防控,很容易发生爆发与大规模流行。
二、常见春季传染病知识及防治
新冠肺炎
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发病前1-2天和发病初期的传染性相对较强。
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 无肺炎表现。少数可无明显症状。
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极少数患者还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受累及肢端缺血性坏死等表现
做好日常监测:加强对教职工和学生的晨午检和健康监测,住宿学生增加晚检,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寒假放假期间和开学前应继续做好健康监测。
环境卫生:教室、宿舍、图书馆、食堂等公共场所应做好通风和消毒工作,保持校园环境整洁卫生
健康教育:积极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和教职工掌握相应知识和技能。
个人防护:学生和教职工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预防措施: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很快,通常每年的流行类型都有所不同。因此,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等,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施。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
流行性腮腺炎
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到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结核病
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等器官。
传播途径:活动期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
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等群体是重点人群。
预防措施:首先,应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其次,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再次,应积极、有效地治疗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
诺如病毒腹泻
病原体:诺如病毒病毒
传播途径: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粪口途径(包括摄入粪便或呕吐物产生的气溶胶)、或间接接触被排泄物污染的环境而传播
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生感染,感染对象主要是成人和学龄儿童,寒冷季节呈现高发。
潜伏期通常 12‐48小时
临床表现:发病以轻症为主,最常见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幼儿主要表现为呕吐,成人主要表现为腹泻,不易与食物中毒鉴别。
5岁以下腹泻儿童中,诺如病毒检出率为15%左右,人群中诺如病毒的感染十分普遍。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
水卫生、食品卫生:吃熟食、喝开水、生熟分开
严格对偶发的呕吐物规范消毒—— 宿舍、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场所
健康监测:严格实行晨午检、缺勤学生跟踪
学生、厨工、托幼教师等的健康管理—— 杜绝带病上岗、上学
手卫生:洗手、洗手、洗手(七步洗手法)
消毒:严格落实规范日常消毒、环境消毒
病人管理:隔离病人
暴发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