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名师是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间闪动精彩。最重要的是,名师启发了我们,课堂是个有魅力的地方。上周周末,我们几位老师有幸来到成都参加“全国中小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是个难得的学习机会。现我将我们在成都听课学习的收获与肤浅的点滴心得体会跟同行老师们进行探讨和交流。
打捞光明
广元外国语学校 马元菊
微风轻拂,我们一行七人周末到成都参加“全国中小学名师教学观摩”活动,心中满怀期待。三年疫情,阻挡了我们的脚步,也局限了我们的视野。在课改的路上,我们总是徘徊和惆怅,期待能够有一束光,引领我们走出迷茫和彷徨,重见教学的光明。
一、任务群下的阅读教学。
蒋军晶老师执教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以此篇章,他教会了我们应该学会围绕主题教学,在主题之下,设置相关联的学习任务,让这些任务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实践。难能可贵的是,蒋军晶老师在课前一笔一画把古诗板书在黑板上。开篇以杜甫这样一个人物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从诗歌中去感受他的伤心与忧愁。老师精选的杜甫诗组,体现出了渐进式的特点:由自己生活的忧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到悲悯他人的生活《石壕吏》,最后再到对国家的忧心《春望》。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一览无遗。回到杜甫两首表达喜悦的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体会到了杜甫的喜无处不在。而《春夜喜雨》中,老师通过对比,删减的方法,让学生走进古诗,适当添加背景资料,深化学生的认知,探究原因之后,学生和老师一同回到杜甫这个人物上,他能够成为诗圣,是名副其实的。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诗,我们教学更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扎扎实实的单篇教学中,落实课标。
二、现代诗歌教学。
诗可以破空而来,绝尘而去,它召唤我们理解,也拒绝我们理解。此岸是人生,彼岸是理想。在诗歌教学中,首先要把握诗歌的特点,建构两个“还原”:要还原作者描绘的自然景象,要还原作者情感经验的感受,要与作者同感受。在手法中,要学会勾连、层递和创境。利用回环、复沓、描述等,进行呼应,让设计能够连环,能够走进学生的心理场。从形式上,要感受到作者的心灵之语,包括排列的奥秘,由言到意,由象到境,实现诗歌在教学中的作用:传承文化,涵养雅言,追寻审美人生,体悟生命的自然运转与流露。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教学。
王林波老师的课堂比较实在,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课型中做了研究与探索。实用性的文本,回归了我们的生活,适应了社会的需求,更是学生能力的增长点。阅读重在传递,交流重在沟通。我们的设计要和语文要素相融合,要与课后题相融合,在融合中实现共赢。他运用的手段,梳理与发现,探寻文字的秘密,以此为基准,设计不同的活动来落实。我想,在每课中,既要落实基础,促进学生发展,更要有所拓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学有所获。
对于管建刚老师的课堂,我是持怀疑态度的,毕竟学生不是机器,一味地只是训练,生活将是多么单调啊!他抓住了学习最基本的读写,以及人最需要具备的专注力来落实,这是非常好的。可是,学生容易疲惫,孩子的年龄特点不允许我们只是机械地去强化他。学习与生活都要有方式方法的参与,更要有情感的交织,学习才有乐趣,人生才有精彩。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惜总会遗忘掉许多的精彩。我们也应该常常整理,把自己当时的思考见于文字,才是有效的学习。光明在不远处,学会打捞,成了我的必修课。
“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赴成都学习有感
广外小学分校 王小利
上周末两天(2月25日和26日),有幸参加了“问道语文新课标、落实任务群——小学语文观摩活动”。时间虽不长,他们却都能删繁就简,开拓创新,让我深受震动。面对不同风格的教育专家,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让我从理论到实践上认识什么是语文学习任务群,什么是发展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因而,之前的诸多困惑,还有许多迷茫,似乎已经不再折磨与我!
一、要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加强学习
四川省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叶兵说:“提升学生的素养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有一个聪明的脑和一颗温暖的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会转化自己的角色,转化为——缺点转化师、综合评价师、私房菜厨师、实践动议师、心灵按摩师、智能协作师。”。教师如此多的角色,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爱是远远不够的;只会传道、授业、解惑也是不够的。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和高超的教学技能才可能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知识也有保质期,作为教师,实践经验是财富,但是如果仅靠一点旧经验,必然会导致各种能力的缺失,这是每个教师不愿意承认,更不愿意与人言说的结果。所以,与我来说,更新观念,加强学习,不可找借口!
二、把握学习任务群,致力变革老教法
为期两天的紧张学习,使我进一步明白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必须强调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才能达到发展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2022年版课程标准提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确定其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关于“学习任务群”的理解,不同的教育专家学者都有自己的表述,但不管怎么表述,其核心思想是相同的,那便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要真实发生,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将静态的听说读写语文知识点学习转化为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过程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语文学习任务群必须强调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必须是缺一不可。
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蒋军晶的六年级古诗教学《春夜喜雨》,再聆听了他的讲座《任务群教学操作建议》,我恍然认识到提高参与课程改革的主观能动性,是很有必要的,是很有价值的;也更加明白了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对于指导教师变革教学方式是多么重要。因为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教育家之父夸美纽斯不是也曾经这样说过吗?“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所以,在学校里面,我们语文教师要致力于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注重积累, 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结合蒋军晶和王林波两位专家的引领,再仔细翻阅了2022年版课程标准,也进一步明白了学习任务群的设计要点为以下内容:1、在运用语言实践中领会语文知识。2、语文基础务必落实。3、 设计学习任务群,须整合教材资源。4、 聚焦学习任务,解读单元课文。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生活对语文课程的必然要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一方面,信息交流与沟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便捷、频繁而多样;另一方面,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功能与重要性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而紧迫。谁拥有信息,谁就拥有世界和未来。因此,形成和发展信息阅读和信息交流能力,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必然要求。
新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
这次学习,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王林波清清楚楚告诉我们:实用性阅读包括说明文、科普文、新闻、演说词、书信、人物传记、考察报告、参观访问等,还包括计划、规则、说明书、广告词等等。这次赴成都以前,我对实用性阅读的理解是片面的、是支离破碎的。如今,明白了这一点,以后设计实用性阅读任务群便不再是一头雾水,一塌糊涂了。另外,王林波校长还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课堂实操给与会者作了较为详尽的指导。他强调创设主题与情境的时候要特别关注单元人文主题、课后习题和整个单元的课文;在设计任务与活动时,要注重在融合中实现共赢,尤其注重在课后习题中融合,还要重视信息梳理。对比自己以前的教学行为,我好像确实也做到了这些,但却是不够的。今后,必须做得更好,才能不负我的每一个可爱的学生!
四、蜻蜓点水,波澜会不惊;春风拂面,春意才盎然。
诸多原因,近5、6年来,我都没有外出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学习和培训,心里不免……这次,我怀揣喜悦和期盼,对于7位专家和教师的报告、课堂,每天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聆听、做笔记、探讨,生怕漏过或者错些什么。可是,短短两天,一些专家却因为行程安排过满,不得不蜻蜓点水,让很多听会者心生遗憾,我更是如此。
尽管这样,我仍然感谢他们删繁就减,让我走出一程迷雾;也感谢我的领导,给予我这次学习机会,让我有了勇气不置身教育变革之外……
与春有约 与文有约
——记成都学习之行 郭玉洁
二月春来早,蓉都赴学成。在学校领导的安排下,于上周末有幸跟随马老师、王小丽等六位老师同去成都外国语附属小学校参加“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学习观摩活动。
第一堂课是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蒋军晶执教的《春夜喜雨》,一课结束,令人不得不感叹:原来古诗课可以这样上!蒋老师独具匠心的设计,诙谐幽默的语言,亲和自然的教态,春风化雨,引人入胜。林志芳老师化身春天的使者,一堂诗情画意的《绿》让我们如沐春风。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的家常课《牧场之国》,看似无波无澜,实则内力深厚,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习课堂”的课堂组织形式确如及时雨一般,让人受益匪浅。
名师们立足于学生真实基础的设计,扎实的驾驭课堂的能⼒,平实、准确、⽣动、指向明确,不虚张声势、不⼤⽽化之,也不故作深沉,赢得了观摩⽼师们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每一堂观摩课上,我听不到轰轰烈烈的豪⾔壮语,看不到纷呈各异的学⽣才艺⼤展⽰,只有上课⽼师悉⼼指导学⽣读好每⼀句话,说好每⼀句话,⽤好每⼀个词,写好每⼀个字的普普通通的语⽂教学过程。褪尽浮华,还原本⾊,本次观摩活动告诉每位⼀线⼩学语⽂教师,语⽂课就是扎扎实实进⾏语⾔⽂字训练,培养学⽣听、说、读、写的能⼒,这⼀理念在各位名师的课堂上真实地体现着。
让我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阅读任务群教学应该是多角度的资源整合。在课堂教学的设计中,不以单篇作品为限,而是以一个明确的主题,安排布置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也不能是单一的某一个练习,而应该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学语文不应该只局限于课文文本本身,做阅读教学更应该站在文本背后的价值观意义,以此为起点,既学习基础知识,也感受文字内蕴,甚至是文字背后的时代背景,历史渊源,社会风貌。
二、任务群阅读教学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教师要有敏锐的文本感知力就得自己学会读书。任务群不仅有对语言文字的学习,还有对当代文化的关注、对跨媒介阅读的学习、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培养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作品、现当代作品、外国作品和科学文化的研习或研讨,内容可谓是涵盖甚广!此外,在具体实施指导中,专家名师们不仅重视认知层面上的指导,还强调实践方面的引导,充分展现了立德树人这一综合性、实践性的目标。我们要教给学生一瓢水,自己就得先有一桶水,教师扎实阅读,走进更多好书名著是语文人的必修课。
三、任务群阅读教学要重视实践的深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用心将课堂和实践对接起来,重视学习的深入性。首先,所有的学习任务群都指定有阅读任务,无论是对整本书的阅读,还是对社会时评、文学理论或是科学著作的阅读,所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的;其次,在阅读过程中注重自主性和主体性感受,这就给了学生自由深入的机会;最后,每个任务其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逻辑思维、写作等,即是说,任务是以个人能力的提升为导向的,个人纵深感的提升是学习任务群的真谛。
为学患无疑,为学无止境。在这个科技信息迅猛发达的时代,学习方式层出不穷,学习路径四通八达,教师只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不断累积实践经验,才能立足于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基础,遨游于诗情画意喜怒哀乐的表里,放眼于家国天下逐梦前行的未来。与春有约,与文有约,让我们携东风扬帆,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成外培训心得
广外小学分校 曾鸿
教育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二十出头的我们意气风发地出发,几十年后又风卷残荷般的离场。在这条路上,我们也许经历风光无限,也许经历风雨满肩,这都是师者的常态。走下讲台,游离在作业试卷间,周末看书充电与家长交谈,以及奔走于外出培训学习的热忱,亦是为师之常态。在疫情放开后的本学期初,便有机会到成外参加培训,我倍感珍惜与感激。
“语文和精神力量一同增长。”这是培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它给我们教师指引了新的方向。首先,我们在小学的时间里,要带领学生好好认字,读熟课文,再引导读百十本高品质的书籍,书写几十篇顺畅的文章,当然,还要诵读大量的诗词和古文,最好是熟读成诵,充分感受祖国的传统文化。书读多了,视野就会开阔,积累就会增多,思维也会活跃,语感也会得到提高。想要和同学们在读书上有共鸣,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要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积累。
在听林志芳老师的示范课《绿》中,感觉老师自己就化作了诗的代表,把诗融进了自己的生命。世纪之交的语文教改,呼唤着诗歌和诗意的回归。不仅教材和教学内容应以文学作品为主,更重要的是,语文教育应该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应该具有诗一般的创造活力和优美意境。诗的本质是创造,诗的灵魂是创造。追求语文的诗意,就是追求语文的创造创新。“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要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要创造自己的思想。”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创造自己思想的过程。人物形象不可概念化,段落划分可以见仁见智,一篇作文应该允许一百个学生有一百种写法。语文,应该富有诗意地栖息在艺术创造的殿堂。从现代文明意义上来说,诗意是语文教育的生命和灵魂。
当然,此次学习最激动的是见到了管建刚老师,在之前看过他写的书,收获颇多,对他十分敬仰。今天在现场看示范课和听讲座,对管老师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会尝试把“习课堂”慢慢融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更专注、学习更高效、更快乐。
有人说,教师生涯,是一段一眼看到头的日子,几十年如一日,一支粉笔写了又写,粉尘飞扬仿佛就是我们这些教师的宿命,随风飘扬,无枝可依。此生可能没有什么大富大贵之命,世人皆安慰我们说还好你能桃李满天下,桃李到底能满多少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在教育这条路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从来都是看不见的,那就是为师者对教育的那股强大的信念。这是讲座专家们,一线教师们给我留下的印象。我嘛,一直摸着石头在路上。
一堂堂好课化于心间,那是智慧的闪烁。一句句好话融于心底,那是教育的力量。我期待着我的变化,也期待着能让孩子们有所改变,更期待在与孩子们相处过程中能找到自己。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成都之行心得体会
李茜茜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教学中正确处理教材、用教材教的一种教学活动。这一定义,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新课程改革后所出现的语文教学“生本”化、生活化和活动化都是对传统语文课堂的颠覆与重塑。“生本”课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如何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活动化、生本化、生活化的阵地,需要我们进行不懈地努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低年级孩子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表现欲也很强,学习热情也很高,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王林波老师教《花钟》这篇课文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钟表入手,让孩子感兴趣,被课堂深深的吸引了。所以在由钟表衔接到花钟时孩子们都沈浸在花钟里。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习惯成自然,习惯是一种稳定的个性倾向,它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影响极大。只有培养出良好的习惯,学生才能形成自学的能力,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在教学中,我经常提醒学生课前要认真预习,多读书、读好书,对课文内容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感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同时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比如:在蒋军晶老师教学《春夜喜雨》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先预习一遍课文,并做好批注。课后,再让学生根据预习提示把文中的内容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生本”化、生活化和活动化。
三、用新课改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新课改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突破和创新,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提倡不懂就问。在课堂上尽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堂好课要使学生对知识感兴趣是很难的,而激发他们学习兴趣又是最重要的。因此必须创设有助于调动他们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氛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要把知识讲清,讲明白。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赋能成长,蓄势前行
——成外附小学习心得体会
广外小学分校 文毓晗
二月的春风吹来了春日的暖阳,学习热也蔓延在我们这个集体当中。2月25号上午,我与我校六位老师一同前往成都外国语学校附属小学参加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小学语文观摩活动,一睹了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名师的风采。两天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了解,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他们的语言亲切和蔼,能带领学生欣赏图片,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在林志芳老师示范《绿》这一课时,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的思绪。而相较于林老师的娓娓道来,王林波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开动脑筋的小游戏,激发了孩子们认识花的开放时间的学习兴趣。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再者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激发了学生对自己生命的珍惜与热爱,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蒋军晶老师《春夜喜雨》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三、评价语言的收获
每次听课学习,我都发现每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老师评价语言丰富,适时、到位,李露老师在《跑跑镇》这一示范课中,对二年级孩子展示出她的耐心、爱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们享受课堂,爱上课堂。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没关系,学习就是从不会到会;通过看看,听听,生活中就会学习;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管建刚老师在《牧场之国》课堂上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他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相比教师的引导,管建刚老师更注重学生自读,“时间不到,读书不止”,学生在每一遍自读中都对内容有了新的感悟。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五、亲切的评价语言。 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樊小园老师在五年级《牧场之国》示范课中运用各种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六、今后努力方向。
1、必须不断地学习。我们常说,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现在仅有一桶水已经不够了,教师要有不断流淌的源头活水,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特别是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学习,要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就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全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们的思想,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2、要转变教学观念,做新课程忠实的实践者。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直是知识的权威,学生是被动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容器,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滔滔不绝,而全然不顾学生的感受,现在,需要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我们要蹲下身子看学生,要平等地跟学生交流,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树立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