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备课组杨格】砥砺前行,续写语文新篇章

用户3738636
创建于2023-03-01
阅读 5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月27号,初一语文组进行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会。会议中,郭老师首先对2022年度语文期末水平测试的成绩进行了分析。本次测试,取得的成绩并不理想,在32所乡镇中学单位中排名较后。根据学生得分情况的反馈,郭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基础分丢失严重,背诵默写内容落实不到位,阅读练习过少,作文练笔不够。根据上述问题,郭老师对接下来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了大体规划。

其次,在郭老师的带领下,初一语文组对本学期第一个单元进行了集体备课。杨凤娟老师认为,要先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即介绍著名人物。黄艺雯老师提出,在课文教学过程中,文章的写作手法应当视为教学重点之一。李淑老师指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通过文章的描写以及对人物相关事件的记叙来把握人物的品质特点。在写法上,孙晓艳老师提出,可以拿单元中的重点课文为例,进行表写作手法的讲析以及仿写。会后,杨格老师对表达方式、修辞、表现手法进行了总结。

会议中,各位老师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困惑,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商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不断探索,我们将永远前行!

附修辞等手法的总结,仅供参考:

一、修辞手法(20)

    1、比喻

    2、拟人

    3、排比

    4、夸张

    5、反问

例:我们难道会被困难打倒吗?(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强读者印象,增强文章气势和说服力)

    6、设问(自问自答)

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7、对比

例:这种花,虽不如牡丹富贵,虽不如玫瑰浓艳(突出…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

    8、反复

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突出强调,强调情感,增强语气或气势,感染力强)

    9、借代(不直接说出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与它相关的名称去代替)

例: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使事物的特征鲜明,形象更突出,语言精炼别致且富于变化,表达生动,引人深思)

    10、引用

增添文章的文学底蕴,深化主题。增强说服力,富有启发性。

    11、想象

(激发想象力,丰富文章层次,点名中心,增添文学性)

    12、类比(基于两种不同事物或道理间的类似,借助喻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对本体加以修饰描摹)

例:小孩就像小鸟一样,虽不懂得人情事故,却更善于发现世界的美好。(加深对本体事物的理解,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


    13、互文(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足,来表达完整意思

例: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14、反语(正话反说,反话正说,产生讽刺性)

(产生幽默感与讽刺性,表达更有力,语气更强烈,情感更充沛,印象更鲜明)

    15、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同的意思)

例:过五关,斩六将(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顿挫感强;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16、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语言含蓄,加深语意,给人以印象深刻)

    17、联想(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

例:太阳出来了,地上好像上了火(使事物生动,升华主题,点明中心)

    18、通感(将视觉、嗅觉、味觉等不同感觉相互沟通)

例: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似的(突破语言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增强文采)

    19、呼告(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

例:你,你东君,你是个什么东君?(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20、衬托(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能突出主体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二、表达方式(5种)

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三、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衬托、卒章显志、铺陈、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以乐衬哀,渲染、虚实结合、欲扬先抑、设置悬念、点面结合、开门见山、伏笔、照应开篇、点题、首尾呼应、讽刺、以动衬静、对比、以小见大、设置悬念、白描、细描、正侧结合、借古讽今、承上启下、倒叙、插叙、侧面描写、详略得当、主次、远近、借物喻人、高度结合、色彩结合、类比等。

阅读 5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