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亚名师工作室简报(7)|聚焦小初衔接,深研文言教学--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小初衔接教学研讨活动

吴小伍
创建于2023-03-01
阅读 22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加强教师学科内小、初双向衔接,引领一线教师探索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隆中名师王中亚工作室于2月28日在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开展了“新课标背景下文言文小初衔接”研讨活动。工作室主持人、襄阳市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王中亚、高新区兼职初中语文教研员王霞、东津新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庄春华出席了本次活动。

    第一节课由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小学部王银爽老师执教《学弈》。王老师用“读”串联课堂各个环节,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意,在读中总结方法,在读中感受文言韵味。同时,王老师积极创设情境,组织开展课堂活动,用任务驱动课堂进程,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获得故事感悟。

    第二节课由襄阳市第三十四中初中部张静老师执教《卖油翁》。张老师用读准读畅读明白、析人悟理述文章、识记迁移会运用三个模块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理解人物特点、迁移方法运用,三个环节层层递进,既重视文言知识的日常积累,又强化方法的运用落地。在理解的基础上落实背诵,延展课堂深度和广度,带领孩子们把学习落地于课堂内外。

    课后,东津新区初中语文教研员庄春华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而专业的点评。庄老师充分肯定了两位老师的优秀表现,也对后期教学提出了建议和要求。庄老师指出:我们的课堂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根据单元要求,丰富课堂上的语文要素;同时利用好教材资源,尤其是课后习题,学练结合,真正做到知识的积累和落实,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高新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王霞老师强调, 小、初老师要从根本理清不同学段的知识侧重和方法异同,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1)小学构建文言文教学的方法结构为“读—意—读”,仅要求学生通过读来了解文章大意;而初中阶段就不仅要了解大意,更要注重翻译的落地,将读引向更深入,即读出文章思想和作者主张。(2)七年级教师要做好对学生认知和知识积累的有效过渡,减少课堂容量,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另外,初中阶段的文言语法也要适度而进。(3)初中文言文教学要走向自主,强化学生自主通文意的能力,通文意才是文言文理解的前提和关键。(4)教师要正确理解和处理好课堂上“读与译”、“讲与学”、“学与用”、“此与彼”的关系,真正实现课堂讲、学、用一体化,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最后,工作室主持人、襄阳教科院初中语文教研员王中亚老师对本次做总结发言。王老师围绕为什么要做小初衔接?衔接什么内容?怎么衔接?三个问题进行了具体阐述。王老师强调,小初衔接是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标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小、初教师要通过课堂构建、作业设计及考试设置等方面的高效组织,做好对学生兴趣、习惯及思维三个维度的衔接,让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做到平稳过渡。王老师结合大量的具体课例,既有思想和理念的引领,又有具体的策略指导,给了老师们高位的引领和深刻的启示。

    “路虽远,行将必至。”此次工作室教学研讨活动的成功开展,促进了老师们对小初语文教学衔接的关注和思考,让与会的每一位教师切实受益。耕耘莫问收获,自有一路花香,相信老师们能带着收获的锦囊妙计,更好地传递古文之韵。

阅读 22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