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教研起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
昔有李白“会桃李之芳园,
续天伦之乐事”
今有“青同”初中语文教师汇聚,
教研活动引领新学期顺利启航。
为了不断提高我校语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给教师们一个互相交流、探讨、展示教师自我风采的舞台,2023年2月28日上午第一、三节课 ,新乐市青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开展了语文教研公开课展示活动。


首先是由张悦欣老师执教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灯笼》。
张老师抓住“灯笼”这一主线,以诗意的语言,陪伴学生一起和作者结灯笼缘,忆灯笼事,抒灯笼情,明灯笼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承担新时代使命的责任感。张老师以扎实的文学功底,实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很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二位是赵天星老师为我们带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文《邓稼先》。
上课伊始,赵老师以图片的形式展示了主人公邓稼先为科研事业作出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自读、齐读、男女赛读等方式处理了生字词,学生充分参与其中;接着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划分了课文层次,更深入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赵老师的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赵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们积极认真,完美呈现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听课的老师们沉醉其中,认真记录。他们有感想,有思考,有交流,有建议。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收获,每一次记录都有些许感悟。


教师“教”,学生“学”,才得以“教学”之名。教师因学生积极配合才更有活力,课堂因学生参与其中才更加精彩!
为了增加课堂的活力,小组合作讨论开展起来了,各小组成员思想碰撞的火花来了,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
张老师走到学生中,了解讨论情况,适时进行指导!
赵老师深入小组内部,适时进行点拨。


课堂教学结束以后,初中语文组老师开展了以“一课一得,学写作”的教研活动,目的是互鉴经验,共同成长。授课老师首先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并反思了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听课的老师们纷纷畅谈自己的收获,并毫不吝啬地提出宝贵建议。在融洽而又热烈的讨论氛围中,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
结合两位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刘主任做总结性发言,并提出几点建议:
1.高效率的课堂讨论,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合理的时间限制;
2.伴有规范教师用语,自然而具有诗意的衔接语的语文课堂会让学生如沐春风;
3.课堂教学不应只停留在课文本身,而是要将其延伸到的现实生活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
4.阅读写作不分家,一课一特色,一课一技巧。教师要将阅读教学中对写作技巧的分析融入到写作教学中去,真正实现“阅写结合”。
一课一得精耕细磨,共思共研学习写作。每一次听课都是一次成长,每一次教学活动都是团队的力量的展示,正所谓“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相信青同学校语文教师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息,我们会在一次次的教研活动中反思成长,实现更大的进步。
●图片/李晓桐 石莎
●编辑/李晓桐
●审核/刘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