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中国模式”,培养中学生四个自信的历史教学策略》课题组第一次读书分享会

陈焕仟
创建于2023-02-28
阅读 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基本信息

1、时间:2023年2月28日

2、地点:海口市琼山华侨中学高中部一栋二楼会议室

3、主持人:董燕

4、参会人员:谢小莉、陈梅、高承薇、陈焕仟

二、分享内容

       董燕老师和课题组成员陈焕仟老师先后分别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与会人员收获良多。以下便是两位老师的主要心得体会。

董燕老师: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前言中的开篇第一句话。我们不禁要思考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人最起码应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的拥护者,应该具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但是自信从哪里来呢?一个人应该怎样才能做到这四个自信呢?笔者认为,只有真正地读懂中国和世界,才能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自信。

       真正地读懂中国,必须要读懂中国的历史。我们必须知道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有着怎样的文明起源,这些文明对于我们今天的思维产生了怎么的影响,这些文明怎么形成了今天的中国特色,这些特色与西方的文明有什么不同。只有在读懂中国历史的基础上去比较中西方的不同,我们才能理解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性,才能在这个基础上坚持我们的道路。

陈焕仟老师:

        近期上课有个很深的感受:一个人的生活要面临着吃饭、穿衣、住房、出行、教育、医疗、就业、婚姻、生育、养老、社保、娱乐等诸多问题,更何况中国政府要解决14亿多人的这些问题。超大型的人口规模,既意味着有巨大的、潜在的消费市场和人才储备,但同时也要解决巨大、复杂的民生问题。这还仅是民生问题。因此,“四超”和“四特”意味着中国政治形态也是独特的,要求有强有力的大一统中央集权政府来治理,要求国家需要长期的整体规划,要求选拔具有高水平才干的国家领导集体。所以,我们国家绝不能盲目学习西方,要有“四个自信”。

       而这两年来的教学,我明显感受到,现在的学生对自己国家的制度、道路、文化比之前更加自信了。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一些中国模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去理解,我觉得是可行有益的。

阅读 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