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学课堂”到“自我发现”

罗卜
创建于2023-02-28
阅读 5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每次翻阅《筹划书》,心中都会激起澎湃的涌泉,思绪不禁延展到远方……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松湖三小的模样,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她里面蕴涵着一个怎样的愿景呢?

    “发现未知,成就更好的自我。”这是我们的办学理念,提炼关键词“发现、未知、成就、更好的自我”,涵养办学的科技底蕴,这是多么贴近现今发展和生活需求啊。的确,这是一个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智能手机、人脸识别、云计算、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生产........就正如最近爆火的“ChatGPT”软件的开发和诞生,这些都足以证明时代发展的脚步和速度。由此可见,未来,已经超乎我们的预期。以往天马行空的想法,在当今时代或许就在我们某天睁开眼睛的那一瞬间,“未知”领域通过我们的创造,成为了现实。为了更好地成就每一个个体,我们以“发现”为底色,去彩绘出教育的最大效能,筑牢儿童面向未来的成长根基。

一、问学课堂与自我发现的意义感悟

    回到我们的关键词——发现,我想它应该是一个自我唤醒、自我驱动、自我习得的动态过程。从长远看“善于发现”是一个优秀者的能力,更是一种品质。好的问题是培养与激发“善于发现”的关键和锚点。为此,我校以“五育·发现”课程为内容,以学生个性化学习方式运用为支撑,以“以问促学”的课堂模式转型为研究重点,形成释放学科学习潜能的“问学”课堂模式。

    在我校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对于“问学课堂”是否就可以理解为通过优质的问题,机智层进的同时,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取、发现知识内涵、发现核心观点、发现运用迁移。以“问”贯穿课堂,这里的“问”,应该是“基于教学目标、揭示学科本质、激发探索兴趣”的三维度好问题,基于儿童立场,既有思维含量,也要难易适度。如此环环相扣下来,形成问题课堂的完整闭环,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自我发现习得能力。

    

二、问学课堂模式的几点思考

    如何在“问学课堂”中培养师生“发现素养”?如何利用“四环交互”的促学流程激发师生的“自我发现力”?如何通过“问”和“学”两个过程完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结合四环交互学习组建问题化学习课堂流程,对于学生自我发现习得能力的培养,个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初现雏形。

环节一:发现·问题

    基于发现问题的情境导入。在情境中,发现特定载体(情境、大问题)中隐含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情境导入发现问题,转化为学科知识,通过符号化、图式化、问题化等表征方式形成问题,驱动问题探究的兴趣。

【思考】

    约翰凯勒ARCS动机模式指出注意、相关、信心、满足四个要素,强调引起学习者的动机必须配合此四要素的运用,才能达到激励学生学习的作用。

    由此可见,动机教学是一个很多的切入点,引起学生注意,设置适宜动机,通过真实情境中衍生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推动探究欲望。

环节二:发现·知识

    基于发现知识的课堂新授。提炼核心问题,对课堂时间分配、教法和学法进行问题或任务分流。

【思考】

    在本环节中,要让学生发现本课核心内容,就应该通过核心问题和活动让学生直抵知识本质。那如何才能有效准确设置核心问题呢?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学生基本能将生活化知识转化为学科知识,在模糊理解的状态下,他们需要一个知识“入口”,这个这个“入口”找偏了,那么将无法到达下一层次的知识发现,因此“入口”的寻找和定位很重要。

    在“逆向设计”理念中,逆向设计是一种追求“理解”的教学,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整体上形成了“结果”“证据”“活动”逆向因果关联。

    因此在学生层面除了要现场抓住课堂生成,我们还要“有备而战”,课前的备课就要“确定好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如何确立核心问题,应该是通过一系列严谨的思考的,比如我们要了解本课在本单元或者在通册教材中的位置和意义、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本节课中学生难以解决的痛点、通过前测了解学生的起点.......

    为何我们要如此重视核心问题的确立?可以说这个核心问题是打开学生思维的一把金钥匙,以终为始,我们才能更好地设计后续的教学活动。

环节三:发现·观点

    基于问题链解决的观点提炼。通过对问题链的逐步解决,突破学习困难点。学生以协同性学习方式,合作交流,整合观点,升华课堂习得主旨。

【思考】

    依据结论·范梅里恩伯尔的4C/ID模式,问题链我们可以被视为本节课中学生知识习得方案的支柱(大圆圈),学习任务可以是学习者正在处理的案例、项目、专业任务、问题或导学练等等,其中四元素——学习任务、专项操练、相关知能、支持程序又可以具象到十个步骤。

    我们从核心问题衍生“问题链”或者“问题串”,从形式上来说,实际上每个小问题对应就是学习任务中的环节项目;从内容上来说,每个小问题都应该设计相关知识能,厘清认知策略;从支持程序上来说,每个小问题或小学习任务的规则要求、操作须知都应该让学生知晓理解。

    借“综合学习”的十个步骤作为参考设计问题链,我们要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要基于儿童立场,设置富有科学性、实操性、趣味性,为突破知识盲区和深水区充当载体和抓手。

环节四:发现·运用

    基于知识迁移的实际运用。根据课堂真实反馈,精选作业内容,靶向知识薄弱处和实际运用处,重在让学生完成新知的迁移运用,巩固或者修正观点。

【思考】

    将提炼的知识活水,放置不同的实际问题模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很多同学直白重复课堂内容,却不知晓如何运用。实际上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我们掌握的核心要义,那么无论我们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之下,我们也能深谙背后的本位道理,并想出对策去解决它、击破它。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在学习上,不仅要看到题目,更要注重思维模式的培养;不仅要看到单一的树木,更要看到周边繁茂的森林。

三、从“问学课堂”到“自我发现”

    教,就其本身而言,永远不会引发学。就正如我们“问学课堂”中的“问题”更强调学生的“自问”而非教师的“导问”,其核心是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疑问,并主动把问题“问出来”,然后再有针对性地“学”。有效的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还需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和什么是学生应该学习的,并且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促进并支持他们的学习,“备学生”和“备教材”缺一不可。就如同下图一般,职初教师通过自己输入的“教”,学生输出的“学”,或许只是水平垂直单向式的,富有一定经验和具有思考力教师是通过多元表征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生成不同个性化的理解。

    学习本就是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这对理解教与学的关系至关重要。教育就是唤醒人的发现。从“问学课堂”到“自我发现”,这是一个促进学生对知识自我理解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儿童自我学习、自我创新、自我超越与自我发展的综合过程。秉持发现的眼光,成就每位孩童,我们一直在路上。

    

陈 丽 婷

2023年2月22日

阅读 5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