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的“九鼎八簋”

流水今日
创建于2023-02-28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很多人来湖北省博物馆,知道曾侯乙墓的鼎鼎大名,但曾侯乙指的是什么呢?其实,曾侯乙不姓曾,曾是国名,侯是侯爵,乙是他的名字,可以看到这里没有提到曾侯乙的姓,使得很多人以为曾侯乙姓曾,其实他和周王室同姓姬,我们可以称他为姬乙,当时的爵位有五等,公侯伯子男,曾侯乙是第二等,仅次于山西的晋国和河北的燕国的地位,因为曾国是派到汉水流域监控楚国等非周王朝亲族的,所以非常受周王朝的重视。

曾侯乙墓是我们在1978年发现于鄂北的随州擂鼓墩,传说楚王曾经在这里擂鼓作战而得名,在墓中,考古人员总共发掘出15404件文物,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52件套,曾侯乙墓共分为东中北西四室呈现“占”字形,九鼎八簋是是中室也就是礼乐室中的藏品。

曾侯乙的礼器展现出古人“敬天崇祖”的概念,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古代更是如此,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作为贵族,曾侯乙除了重视战争,更要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曾侯乙墓是近年来我国一次性出土青铜器最多最重的一次发现,其中很多都是礼器,可见他对祭祀的重视。

而我们眼前的这组文物是一套食器,也是一套礼器,上方的鼎是供奉牺牲是给祖先的祭祀用器,既可以烹饪食物也可以盛放食物,里面放置有牛羊猪鱼鸡的骨骼,另外还有两件鼎可能放置动物的肠胃和肤不过已经腐烂,下方的簋供奉的是食粮,比如古代五谷稻【大米】、黍【黄米】、稷【小米】、麦、菽【大豆】等给祖先的祭祀用器。

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组文物,上面的鼎有九个,下面的簋有八个,合成“九鼎八簋”展现了贵族的等级制度,根据《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使用九鼎八簋,而曾侯乙是侯爵,使用九鼎八簋是一种僭越,关于为什么曾侯乙这么做呢?专家给出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东周时期是“礼崩乐坏”的时代,周天子对于诸侯已经失去了掌控,因此各地诸侯纷纷超规格享受,这在全中国都有案例;另一种可能是曾侯乙并没有僭越,因为我们在后面的编钟可以看到他遵守了周礼,所以推测可能是周天子认可曾侯乙的功劳,让曾侯乙死后追加一等,享有高于爵位的礼仪规格,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定论。

我们可以仔细观察曾侯乙鼎,可以发现,曾侯乙的鼎和“后母戊鼎”等方鼎不同,和周代有大大的肚子圆形底的镬鼎不同。

曾侯乙的鼎具有两耳外撇,鼎束腰平底,附带攀附兽的特点,是典型的楚式鼎的形态。反应了曾人楚人的密切联系

我们可以看到鼎上有一道腰箍,这和楚国历史上的典故有关-也就是楚王好细腰,当然楚人追求的细腰不是后人想象的喜欢细腰的美女,而是要求士人臣子束腰为美,可见楚人不仅士人细腰,而且鼎也束腰,是楚国审美观的展现。
此外,楚式鼎上的攀附兽也是楚人对鼎装饰的创新,和外撇的鼎耳一样,是楚人想象力的体现。
而且我们可以观察到,曾侯乙墓的鼎和簋都有凹槽,其实里面镶嵌有绿松石,只不过因为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而脱落,曾侯乙墓很多青铜礼器—包括九鼎八簋、五鼎四簠,以及鬲、豆等,在纹饰部分都镶嵌有绿松石嵌片,绿松石的使用量也会达到千克量级。
比如这一件铜盖豆便是如此,豆在祭祀宴会活动中专门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这件铜盖豆就表现了绿松石脱落前的样子,我们可以想象曾侯乙祭祀之时各种礼器都是青铜锈蚀前的金色和绿松石的绿色交相辉映的场景,不得不为战国时期中国青铜器的装饰艺术而赞叹。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