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2880 《图说万历首辅张居正》读后感】

加油007-22880
创建于2023-02-27
阅读 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六年前买了这本书,时涛《图说万历首辅张居正》读完后,总是觉得似懂非懂,书中描写的张居正是历史上真正的张居正吗?虽然和《明朝那些事》语调相似中描写的不同。就这样书一只放在抽屉里,有时会翻出来看一看。随着时光的推移,慢慢的开始翻看《明史》、《万历十五年》,听名家讲述明朝的历史,张居正的形象逐渐在脑海中丰盈起来,当他的形象完整刻画后,就想到再次翻看此书,明白了本书从整体上对张居正做了介绍,并没有深入探究,因此也就有了先去的印象。我心中的张居正是以下形象:

    智商与情商双双爆表。张首辅的智商不用进行描述是一位超级聪明的人,用神童来形容他一点都不过分,13岁时完全可以通过乡试,只是顾璘为了他更好的成长,让他人为落地,三年后轻松通过乡试,只是在青春期时有点骄傲,所以7年之后才通过会试,进士及第。但是即使如此放眼整个中国古代史,这个年纪所取得如此高的成绩,也是绝无仅有。高情商是张首辅成功的最关键要素,当时他所在的朝堂的环境险象环生:夏言任首辅后被严嵩构陷,严党把持朝政,在这段黑暗的日子里,他也只能“隐忍和积蓄能量”,虽然对恩师徐阶的不作为充满不满,但是用三年回乡修行的时间理解了老师,在好友高拱与恩师的斗争中,始终不偏不倚,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在中国历代的王朝中张首辅的情商是最高的,他赢得了所有同僚赞誉,在复杂的朝堂斗争中始终处在中立,让各方力量都喜欢他,这也与他的长袖善舞有关系,更重要的是他的人品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他的好人品贯穿于他的一生,比如对于徐阶和高拱的斗争,他始终是在保护双方,让他们的家人受到最小的牵连,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保护。为了得到权利更好的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也对自己的好友“不敬”,在冯保李太后和高拱的斗争中,虽然有“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的遗憾,但是只有得到首辅的权利才能造福天下苍生,才能让大明王朝续命百年。

    铁腕改革取得实效。张首辅的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高拱改革的继续,因为明朝的流弊是现实存在的,要想延续明朝的命脉只能进行改革,“考成法”、“一条鞭法”等等,只不过张首辅更圆润,他的改革首先并没有动原有势力的利益,随着改革的深入渐渐的触动了大集团的利益,也因此成为改革的最大阻力。此时张首辅将面临集团更多的发难,天不遂人意,关键时刻张居正父亲去世,去留的选择无疑都会导致改革的失败。当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如果没有执政者(利益集团)的全力支持,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如果没有当权者的自我革命,那么改革注定是要失败的,明朝末期的改革连张居正都失败了,就足以说明明朝的社会问题是封建制度本身的问题,是需要进行彻底的改变,也就是由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重新掌握政权。明朝的改革是张居正一个人的改革,没有同盟者,是他一个人在于整个旧官僚做斗争,所以说他是谋国不谋身。张首辅的继任者没有进行进行他的改革,本身就说明改革的颠覆性,张四维是典型的旧商人集团,所以如果当权者不能从自身进行革新,腐败和灭亡是早就注定的。明朝毁于万历,明后期积蓄的问题太多,而皇帝的怠政直接导致明朝的覆灭,假设改革可以继续进行,明系统重内部进行重整,可能会出现第二个“北京保卫战”给明朝续命百年,可惜作为执政者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当权者家庭教育的问题。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的做法和表现,用现在的观点看就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时,张首辅去世,随后被清算,万历也就进入了怠政期,仅有的改革成果也被挥霍一空。万历后期的表现足以说明他的教育问题,万历的教育不可谓不高端,但是却没有遵从教育的规律,万历后期的表现可以认为是叛逆期的延迟,极度的压抑后肆无忌惮的释放的表现。所有的道理在他的小时候都学过,而且一定是背过,牢牢的记住过,可是在执政后期的表现基本是背道而驰,究其原因就是在年少时未遵从教育规律,给予太多的压力。

    封建制度是导致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张居正身后事非常的惨,去世后遭遇到清算,改革时集大权于一身,促进了改革的进行,但是改革一定会触动旧势力的利益。王朝的改革是零和博弈,是改革者用生命在去战斗,改革不成功就成仁,但当我们用上帝视角去看历朝历代后期的改革时,均没有成功的,因为改革需要的是自我的革新,他们不能革自己的命,所以只能由其他人来推翻,从而重新建立一个王朝,用这种洗牌的方式进行朝代的延续。历代王朝均是这种情形,中国的王朝不能改变原有的封建专制,所以存续的时间都不会太长,当社会矛盾突出时只有由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

阅读 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