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渊阁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他乡为客 (一)口腹之欲

创建于2019-12-23 阅读159

                              作者:大佐

  旅途中与朋友聊天,打发无聊的时光。朋友说坐一天一夜的硬座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相比于以往几个小时的长途车程,这次对于我确实是一场考验。人生中有些事情常常是始料未及的,或许事前不曾预料到,事后也觉得不可思议,就像那年夏天离开南京前,我们住在同一个卧室里,一个上铺,一个下铺。晚上睡觉前聊天,睡至半夜醒来能听见另一个人的鼾声,早晨睁眼这个人又在你面前活动了。何曾想到今日需要经历漫长的路途才能相见。以前是一场梦的相隔,如今是南北相望了。

  火车在夜色中的铁轨穿行,车内喧嚣嘈杂,车外却是一片静寂。渐而可见车水马龙,城市中的流光溢彩。火车停下,我离开站台,终于踏上了这块从未涉足的土地,这不由让我想起了登月第一人的那句名言,我想: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友谊的一大步。
  旅程在夜晚中开始,在夜晚中结束。
  走出站台,我环顾四周,心中充满一种新奇感。这是一座离我居住地1600多公里的城市。23个小时的火车让这座城市终于变得可以触摸,让我置身其中。

  站台外是众多的摩的,他们热情地招呼游客,想要达成一笔买卖。如果说旅游与迁徙是人类的本能,那么这种奔波则纯粹是生活的无奈了。我们手中拎着箱子,摩托不是合适的交通工具,所以并没有人与我们谈话。当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时,我只能想象这是对远道而来的外乡人的热烈欢迎。
  军哥没能出现在车站的人群中,如此便没有了久别重逢后的仪式感。梁实秋说:你要走,我不送你;你要来,无论多大的风雨我都去接你。军哥一向不是浪漫的人,但他足够体贴,已经提前安排好车来接我们。左拐右绕,十来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门前,名曰:雅居乐 新地。

  出来迎接我们的是军哥的爱人—-阿秒。之前我只见过她的照片,这时又是夜晚,我担心认不出她来。那时,我们仿佛身处黑暗的孤岛上,等待救援的小船。终于,这个照片中的人物从昏暗的路灯下走出,她像一座灯塔,将我们指向了一个温暖的家。
  开门后,一切豁然开朗。那些曾经只在小小手机屏幕里的画面,如今成为现实。中式的家装风格,随处可见原木的家具,质朴厚重,空气中似乎可闻木材散发出的森林气息。走进书房,一股墨香沁人心脾。墙上挂着几幅墨宝,可见房屋主人高雅的心境。最吸引我的,是餐厅墙壁上的画作《牧童》。一头体型健硕,线条饱满的水牛,眸子里满是温柔。在它的背上,伏着一个牧童,手捧一本书,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让赏画者也不由地被他带入了书中的奇妙世界,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忍不住想要窥探他究竟看的是哪朝哪位大家的作品,又讲述着怎样的绝妙故事。最有趣的是牛角上挂的包裹,从形态上看,里面也必定是书。牛本是劳作的牛,牧童本是沉浸在书中世界的书童,然而,这牛角上的书,却将两者紧密相连,由外在的关联延伸到内在的关联。我相信,人与牛的心灵是相通的。
  这样一幅诗情画意,闲适恬淡的作品,让我舟车劳顿后烦躁的心情立马平静下来。我将视线由精致的物件转移到房屋主人身上。我很诧异,眼前的中年男子比我想象中的要胖,而他的另一半则比照片中漂亮。我相信,五年的时间终究会给我们留下岁月的痕迹。

  军哥的脸比以前更加红润,皱纹也比以前明显。记忆里他有点早熟,面相嫌老,可与如今相比,那时还算保留着稚气。天气炎热,他露出的肚子比以前更加圆润,白花花的肚皮紧致细腻,没有一丝褶皱,像一只充满气的皮球。在这座城市里,他有了新的身份,大多数人口中的军哥,爱人口中的胖墩,朋友之间自嘲为“未来的教育部部长”,然而他的头发如同大学时一样茂密,发型依旧精干,爱好嘲讽的说话风格一如既往。一旁的阿秒有着典型南方姑娘的特征,更准确来说,是广东姑娘的特征。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理位置的差异造就了人的精神风貌迥然不同,甚而是体貌特征的差异。我很难总结出广东姑娘的特征,但就后来几天遇见的男女老少而言,我发现她们很少有特别胖的体型,我猜想与这里独特的饮食习惯有关。此外,她们略带有粤语口音的普通话,更凸显了她们的与众不同。
  在一番寒暄后便是等待。胖墩有几位学习书法的学生,学习时间在9点结束,待学生走后,我们方才出门,对于我与秀逗而言,真正地探索刚刚开始。

  为了犒劳我们,胖墩将我们带到一所当地有名的茶楼,品尝地道的广东茶点,不知这顿算是晚饭还是夜宵了。茶楼的名字很是气派,冠以“中华”二字。走进里面,装修也算精致。一个大厅里摆了几十张桌子,坐满了食客,服务员往来络绎不绝。我们刚坐下,胖墩便展示他泡茶的功夫来。北方人也喝茶,但以煮茶的方法,茶味极浓。南方人采用开水泡,入口清淡。显然,胖墩展示他在南方学的手艺。桌上有个取水机,他将水壶装满水后,煮沸,接着将茶叶放入砂壶中,并加入白糖。沸水倒入砂壶中后,茶叶立刻舒展开来,空气中氤氲着淡雅的茶香。第一遍倒出的茶水用来洗杯子,同时去掉杂质,第二遍的茶水色泽更加澄净,像薄至透明的翡翠。
  胖墩说,饭前喝茶是广东人的习惯。对于茶,我们的做法更多地是饭后清口,或者今日吃了过于油腻的食物,用茶来涮涮肠胃。广东人的餐桌有着独特的文化,吃饭在他们眼中不只是进食那么简单。饭前先喝茶,以茶会友,先进行感情与思想的沟通,在茶香中品悟人生,让一顿饭有了更多的延伸以及更深层的意义。

  但是,火车上难以下咽的饭菜以及一天没正常进食的我,更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美味的粤菜。不像川菜那样风靡全国,粤菜在我生活的地方很难尝到,在此之前,只能通过电视来了解一二。可是一道美食,需色香味俱全,通过图片,你只知道了三分之一而已,因此亲自品尝才能真正了解美食的魅力。
  忙碌的服务员将菜端到我们面前,还没开吃,秀逗便拿出手机要拍照。如果以后她能复制这道菜,我支持她的做法,然而她的行为只是炫耀或者纪念,今日得以品尝,日后即便难忘,也怕很难吃到了,真让人哀伤。但眼前的诱惑已让人忘却所有烦恼。我们大快朵颐,味觉有着前所未有的体验,菜刚端上来便被清盘,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嘴巴的速度远超服务员手脚的速度了。

  饭后闲坐,我望向其他桌上的客人,他们谈笑风生,举止从容淡定,神情中是对人生的坦然与释怀。这里的人大都是来吃夜宵的,从他们夜宵的菜谱上,就知道广东人如何享受生活了。他们为何能摆脱一顿三餐的约束,将时间进行更精细地划分呢?因为他们热爱生活,同时他们也懂得生活。
  广东人吃的多,也吃的雅。如同网络上的资料所说,粤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气氛,是一种渲染,是一种和谐,是一种民俗,是一种精彩,也是一种健康标准的体现”(百度百科)。粤菜由三种地方特色风味组成,一是广州菜,二是潮州菜,三是东江菜,即客家菜。河源是东江流域客家人的聚居中心,因而我所品尝的便是地道的东江菜了。
  精致的小吃糕点是这里的特色。中华茶楼里的服务员推着餐车,车内大多摆放着小巧的蒸笼,高高低低,可见广东人对于糕点的喜爱了。包子在人们的餐桌上似乎是普遍的,许多地方都有特色的包子。比如扬州著名的富春包子,无锡也以汤包为特色,还有老幼皆知的天津包子。河源的包子也很有特色,我最喜爱的是猪仔包。惟妙惟肖的猪头造型,让人下口前忍不住多看两眼,觉得此等萌物应该是用来把玩与欣赏的。等真正咬上一口,里面便会流出金色的汁来。猪仔包的馅不像汤包里的汁那么稀,不像肉包里的馅那么硬,它介于两者之间,有稀有稠。我问旁人此中的缘故,说是用蛋黄做馅,加入各种调料。难怪有如此独特的口感,让人惊呼一个妙字。除猪仔包外,还有以虾肉做馅的包子,一口下去,肉质紧实,味道极其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鲜”大概是客家菜的一个特色,是客家人独特的味觉追求。万绿湖旁有许多特色饭店,我们游玩万绿湖后便来品尝湖里鲜美的鱼。优质的水源以及广袤的水域面积让湖中的鱼虾更美味。一盘湖鱼红烧,盘中有4种不同的鱼,不同的鱼肉口感略有差异,但自身的鲜味却合二为一,让食客大呼过瘾。离别前几日,胖墩挑选了一家海鲜馆。在馆中,我见到了许多说不出名字的鱼虾等,有比普通龙虾大上几十倍的虾,有奇形怪状的鱼,还有闻所未闻的贝类等,这不禁让我产生错觉,这不是一家饭店,而是一座海洋生物博物馆。胖墩挑选了一个包间,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我甚为满意,胖墩却不满足,承诺下次来要请我去VIP房间,这个承诺我在此记下,以便将来作为凭证。

  我们品完茶,服务员便陆续端来不同的菜品。首先是河豚汤,每人一碗,除河豚外,汤中辅以鸡肉、猪骨等增味。接着便是油炸皮皮虾。皮皮虾,学名口虾蛄,虽早有耳闻,但还是第一次品尝。皮皮虾的外貌有点吓人,让我想起了百足虫。虾皮油炸后很脆,但是虾肉不多,虾壳有点空。油炸除了皮皮虾,还有一种小鱼,鱼身较长,油炸后金黄酥脆。后来又品尝了清蒸的鱼,不知是何种鱼,鱼肉与我们当地的蓟(ji,四声)花鱼相似。鱼肉上撒上姜丝,浇上生抽,味道清淡鲜美。

  来到广东,除了海鲜让人陶醉外,必不能少特色的饭,如煲仔饭。煲仔饭是煲出来的,用一个饭碗大小的砂锅,加入生米,现做现煲,因此,吃一顿煲仔饭是需要时间等待。然而,这样的等待是值得的。当做好的煲仔饭带着火后的余温来到你面前,打开的那一刹那,饭香与菜香扑鼻而来。火能够让两块铁融为一体,更能让不同的食材融合。米饭粒粒饱满,菜汁流入饭中,使得每一勺入口的米饭都迸发出菜香。余温烤出的锅巴,既不焦,也不糊,脆巴巴的,让米饭的口感更加有嚼劲。煲仔饭做法不变,变得是搭配的菜。有叉烧的,也有烤鸭。叉烧是广东的特色菜,我品尝的第一份煲仔饭便是它。叉烧原料采用的是腌制后的猪肉,采取火烤的方式,烤出肉中的油脂,香味四溢,色泽鲜明,入口软嫩多汁。
  尝完了煲仔饭,胖墩的楼下有家砵仔饭小吃店。据阿喵讲,砵仔饭诞生于她的家乡,毗邻河源市的和平县。砵仔饭与煲仔饭读音相似,然而做法迥然不同。砵仔饭是将不同的荤素菜放入钵中。钵是一种陶制的食器,形似盆,上下粗细均匀,大小如碗。因此,我个人猜测,砵仔饭里的砵应该是通钵。每一个瓦钵按照顺序叠放在一个铁桶里,铁桶有温度,像是炉子,因而里面的砵仔饭一直都是热的。食客来了,自由挑选、搭配,饭菜立马上桌。这可能是传统的中式快餐。相比于做法颇具特色的煲仔饭,砵仔饭采用的是普通饭菜的加工方式,但是采用特殊的食器存放,特殊的方法保温,达到了中式快餐的效果。

  广东的汤很有特色。难得在家做饭的几次,胖墩买了鸡来煲汤。与我炖鸡汤的方法相似,胖墩先用铁锅翻炒鸡肉,接着放入砂锅。砂锅煲汤,火候均匀,久煮后肉质松散,肉的香味全部融入汤中。鸡汤的佐料十分丰富,除了去腥必用的姜蒜,还放入了党参、红枣等,增加了鸡汤滋补的功效。我戏称广东人都是半个中医,善于将药材融入家常菜,注重食补。比如,枇杷炖鸡汤,止咳。虽然鸡汤的味道我不太喜欢,毕竟良药苦口,鸡汤缺了些特有的味道,然而想起这其中的营养,对于人体的健康,觉得还是值得推广的。这里的人只喝汤,不吃鸡的做法也让我觉得诧异。一块鸡肋,尚且“弃之有味”,对于鸡腿、鸡翅等上等部位,许多人熟视无睹。虽说入乡随俗,然而我在喝鸡汤的时候,还是把鸡肉吃了。此非贪吃,只是节约而已。

  如果说鸡汤让我看到了广东人对于汤的复杂处理方式,那么紫金八刀汤则更是如此。紫金八刀汤是典型的地方特色菜,以地名命名。之所以叫做八刀汤,是精选了猪身上的八个部位—-猪心、猪腰、猪肝、猪粉肠、猪肚、猪肺、猪胰脏、瘦肉等—-各切一刀,放进锅里煮十分钟,时间短,保证肉的滑嫩的口感。除盐外,汤里加胡椒粉,末了加入葱花。虽说样样都是荤,但是吃起来却不油腻。所以,紫金八刀汤是当地人早餐的重要选择。那天早晨,胖墩骑着摩托,载着我,走了十来分钟,路过他的学校,来到辉智家小区楼下的紫金八刀汤馆子。这是他刚来河源不久,租房期间经常来的地方。我早晨不喜欢吃荤,何况像紫金八刀汤这样的全荤呢?但是在他的极力推荐下,我放弃宝贵的懒觉,跟他去了。在胖墩的引路下,我先来到辉智家,见到了他的幸福爱巢,拜访了他的妈妈。辉智妈妈热情周到,坚持要请我们吃早饭,胖墩提前付了款,她过意不去,又坚持请中午饭,我们难以推却她的好意,便在她家附近的一家饭店,共同吃了午饭。饭后应她之邀,去家中坐了一会。然而我们忘了买些水果,空手去,显得不够礼貌。告辞后,胖墩在小区门口数落我,而我抱怨他事后诸葛。这是饭后的一段插曲。

  繁杂的食物加工方式是高超技艺的体现,然而大道至简,有时候,简单的食材与做法同样匠心独具,让人留下深刻印象,比如广东的特色—-肠粉。
  品完中华茶楼的精致点心,我们决定去路边的小吃店里品尝更亲民的地方特色美味。这世间的美味,未必都在高档大气的餐厅里,普通百姓的厨房,街头巷尾的小摊也有令人回味无穷的佳肴。那晚,我们欣赏亚洲第一高喷泉后,穿过一座桥,步行至和平古街。街道两旁的建筑有着古朴的风貌,应和了“古”字,但是绚丽的霓虹灯,各种卖力的吆喝声,琳琅满目的商品,一副现代商业街的样子。老街换新颜,拥抱现代都市的例子有太多,扬州的关东街和和平古街都是如此,因此,我对于这里并没有特别的陌生感。

  古街里小吃最多,各种食物的味道争相散发,互相交融,不断升腾,弥漫在热闹的空气里。耳边萦绕的是店员的叫卖声、食客的谈话声、食物的咀嚼声。仿佛眼前的喧嚣是精心布置的电影场景,所有的人都事先约好,从城市的不同角落涌向这座古街,赶走这里的夜。幸而人只有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与一个嘴巴,否则这将是灾难的现场。
  我们在人群中穿梭,没有过多地停留,因为实在没有寻到合适的夜宵。出了古街的门,胖墩提出去别处继续寻找。为了避免空手而归,我们买了些水果,胖墩则向店员打听附近的美食,询问哪里可以尝到肠粉。店员认为我们“身在歧途”,将我们指向了一家较远的店。店名起初没听清楚,在车上,经司机介绍,才知这家店在当地远近闻名。司机将我们送到一处略显冷清的街道,在马路的一角,看见了这家店:察记

  进入店内,我们找了靠窗的一处坐下。此刻店内并没有满客,阿喵对此解释:对于当地人,十点多吃夜宵算早了。为我们服务的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应该还在上学的年纪。我们点了这里的招牌—-肠粉。肠粉是以米浆做成,呈透明状,形如猪肠,整齐摆放在盘里,外加生抽等调味,味道清淡爽口。在炎热的夏夜,点一份肠粉,口中清凉,燥热的心立刻就能平静下来。不过,对于我们四个人而言,一份是不够的。
  除肠粉外,我们点了一碗黑蒜汤。汤如其名,黑乎乎的一碗,极具特色,不知此物的人,看到这碗黑色的汤,怕不敢贸然尝试。汤以猪骨熬成,特别之处在于加了黑蒜。黑蒜通体黑色,每棵都是独蒜,只需一颗,足以让一锅汤变色。加了黑蒜的猪骨汤,味道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自身的油腻与肉腥被一种陌生的味道完全包围,几乎已经让人尝不出这是骨头汤的味道了。我本想带几颗黑蒜回去,尝试几道菜的新做法,将黑蒜与我的食谱发生交集,然而胖墩家没有存储,后来我们去了超市菜场,那晚也算出奇,原本常见的黑蒜,竟也买不到,只得遗憾离开。

  从察记离开后,我们坐车回家。路上,我望着车窗外的场景,若有所思。路灯下忙碌的身影,去往不同的方向,做着不同的事情,有着不同的人生,然而他们却有着共同的生活习惯,因为他们喝的是一江水,尝的是一家菜。中国人特别注重餐桌上感情的培养,而如果连桌上的菜都寻不到共同喜好,那么这样的感情也是脆弱的。我们极其看中味觉的认同。远离家乡、多年漂泊的游子,不在乎住怎样的房子,交何地的朋友,最为关键的是,品尝家乡味道的菜。虽是粗茶淡饭,却也有难以抑制的感动,所有的记忆都能够被立马唤起。
  口腹之欲,除生存的本义之外,还掺杂着人生百味

监制:雷军
助理:芹菜
发行:文渊阁

阅读 15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