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第四期“三名培训”之名班主任1组培训侧记 (2)

五月风
创建于2023-02-24
阅读 16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2月24日上午,浙派教育家、长三角名校长周菊芳老师作了作了《三名工作室建设若干问题》的报告。周校长从四个大方面讲解了工作室的组建、管理与发展:组织的动力从何而来,二如何做到大而不散、大而不僵、大而不乱,如何突破个人发展的局限,工作室可能遇到的瓶颈。她强调,工作室的管理与发展,关键在于激励每位工作室成员的积极性,帮助每位成员打破思想舒适区和工作舒适区,让每位工作室成员都不同程度上获得成长。

下午,我们分系列展开学习,来自浙江省绍兴市文澜中学的高珺校长和顾丹群老师分别作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追光、筑梦、道且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下的个人规划及成长》的报告。高老师采用人物采访的形式,让老师们提出班主任职业生涯中的逆境与挑战。两位上台展示的班主任,充分展示出了自己极高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情怀,令人感动。此外,高老师还讲到了激发工作室成员向心力和内驱力的具体办法以及如何打造别具一格的工作室。顾舟群老师则从自身经历出发,讲了在工作室的成长以及在班级管理中的种种有效的做法。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晚上的时间,我们分组讨论制定了工作室及个人三年发展计划。

个人感悟

李翠老师:

今天聆听的高珺老师《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以及顾丹群老师的《追光 筑梦 道且长--名班主任工作室引领下的个人规划及成长》,感受颇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管是工作室还是个人,首先要有一个成熟的研修规划,从理论学习,班级管理,课题能力,论文能力,讲座能力等方面认真剖析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制定出年度成果数量。其次进行实践,借助寒暑假,不断充电,积蓄力量。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项要不断地总结反思提炼观点,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主张。很多事情不是因为热爱而做得好,而是因为做得好而热爱,希望自己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继续把事情做得更精更细更实,更加热爱这份工作!


韩长勇老师:

今天的讲座和学习,让我对名班主任身份和角色的定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名班主任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可靠且有凝聚力的组织(名师工作室),这个组织必须有清晰的流程,而流程要建在清醒上。要想成为名班主任,还必须打破思想及工作的舒适区,具有开放的意识。要在导师的引领下制定好个人的发展规划,同伴之间互助提高。一个班级中,班主任是灵魂,任课老师是队友,尖子生是门面,中等生是支撑,后进生是希望,家长是后援团,要想带好班级,有赖于各方协调推进。


赵辉老师:

    通过2月24日一天的三名培训,让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从这些优秀的班主任身上,我看到她们共同的特点就是爱好读书,喜欢积累,在工作中勤于反思,及时总结。高珺和顾丹群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本好书,不仅使我从理论上重新认识了班主任工作的内涵,更从一些优秀班主任的案例实践上,给了我处理班级事务的启示。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来指导工作,不断学习、反思、总结,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


王成方老师:

今天的讲座让感受最深的就是:班主任要成长不能仅靠当班主任时间的长短,更要不断反思和学习。正如波斯纳认为,教师成长的规律是“经验+反思=成长”。对于反思的重要性,叶澜教授曾这样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想要做一个成长型班主任,阅读和反思,缺一不可。


邢晓峰老师:

今天聆听了专家报告,收获良多。班主任肩负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的阶段性成长,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班主任的站位和目标从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这些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发展。回想自己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虽然也是尽心尽力,但是在站位、目标意识上有欠缺。其次,平时的工作也略有收获,自己缺乏积累和整理,缺少探究和深思。今天报告为我今后的班主任工作明确了新的方向。


王敏老师:

今天听了周菊芳和高珺两位校长关于名工作室建设的报告,让我再次深切的感触到: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一个好的班主任代表的是一个好的班级。班主任工作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变分散的自我成长为有组织有方向的团队培养,变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为自觉追求高层次的生存状态,打破工作的舒适区,加强个人工作中的问题意识,目标意识,开放意识,创建鲜明的班级管理特色,以各种活动及形式为载体,创造别具一格的班级品牌。


陈永康老师:

2月24日上午聆听了周菊芳校长《三名工作室建设若干问题》下午学习了高珺老师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管理》。

1.两位老师介绍了相关工作室建设与运行的相关事项。两位老师都提到要规划自己发展方向与目标。打破思想、工作舒适区,不断成长。高校长介绍了成为一名名班主任的培养方法,并就个人成长规划做了悉心指导。

2.课堂主题活动中,几位班主任的发言,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与启发。很多老师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从学校做到家庭,做的全面细致。反思自己做的还是很不够,尚需继续努力。


夏志强老师:

周校长的报告总结了三句话。能力建在组织上,让组织永处于激活状态;组织建在流程上,让流程成为习惯动作;流程建在清醒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感觉与我们学校四步并举的工作模式是相似的。认识到位就是保持清醒,知道为什么做。真实目标就是明确前进的方向,激励前进的斗志。团队架构就是组织,那些人做这些事。管道运行就是流程,机制。只要道对了,术只是一种手段而已。


王庆林老师:

    听了浙派教育家、长三角名校长周菊芳老师有关于“三名”工作室建设的若干问题后,我受益匪浅,她提出了“每一个工作室都是一个组织”这一命题,她提出的成长三境界、目标意识、开放意识正好是我在工作室发展中急需的理论指导。高珺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名班主任工作室的运行与管理模式,顾丹群老师则从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的角度向我们介绍了她在工作室的成长历程和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做法。他们的介绍让我认识到距离一名真正的“名”班主任还有很大差距,需要在三名这片沃土上奋力扎根、成长,不断学习、进步。

笔记

阅读 16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