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上午, 河南大学“省培计划(2022)”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暨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育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开班典礼在河南大学明伦校区科技馆一楼报告厅举行。开班典礼结束后,班主任王黎明老师带领学员参观了河南大学校史馆。
图片来源于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
上午在校史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1925年,革命先驱李大钊先生应邀专程来校作《大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中国史》的演讲,随即在这里诞生了“河南高校第一个中共党支部”,马克思主义的红色基因成为鲜亮的办学底色。
在烽火的抗日战争时期,八年历经五次迁徙,成为全国唯一在敌前坚持办学的高等学府,将课堂当成战场,把读书当作战斗,河大人秉持“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河大校训,以血肉之躯守护文化命脉,播撒智慧星火。 而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河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进行院系调整,折枝成林,生生不息,医学院、农学院、行政学院分别独立建校,经济、财政、水利、建筑等专业调整至中南各校,为河南及中南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布局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誉为“生产大学的大学”,有人经常用“敬畏”一词来形容对河南大学的感受,那是因为河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延绵不绝的大学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下午,硕士生导师欧健教授主讲《以二十大精神为引领,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即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有目的的思想工作,主要通过引导思想观念、凝聚政治认同、推动文化传承等,以建构具有思想吸引力和政治凝聚力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说实话,意识形态工作更感觉是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比较虚的工作。
欧教授从意识形态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新形势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取得的成就及面临的挑战、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与措施进行重点讲解,让我们感觉豁然开朗,收获很大,意识形态工作不能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而是要扎扎实实、潜移默化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确保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落到位。
作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点承担的“省培计划(2022)”义务教育师资薄弱环节暨中小学素质提升工程项目省级骨干教师培育项目(初中道德与法治),参训的思政课教师纷纷表示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升能力素养,打造更多高水平思政“金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部分文字图片由曹海亮、薛群红、郭坤、王国辉、张丽、杨改伟、王钰、李艳厂、张川川、潘晓焕提供,一并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