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化学组第三周化学学科教研活动

余干一中高三年级化学组
创建于2023-02-22
阅读 3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主题:1.第一次政治理论学习

2.《氮及其化合物》集体备课

主持: 阮瑶

主讲: 李火增

主评: 全体

主编: 王长炳

今天下午高一化学组如期展开了教研活动,活动在阮瑶老师的主持下进行。

首先,尹正兰组长传达了上级部门及学校党委相关工作文件精神,并在李火增书记的领读下依次学习了《关于治理违规违法开展校外培训行为公告》、《余干县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开展“树师德新风,展教师风采”主题活动 的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教师队伍管理的通知》。通过学习,全组成员都表示坚决拥护并严格遵守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思想站位,将其融入到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随后,我们进行了下一节内容《氮及其化合物》的集体备课。李火增书记从内容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一、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氮及氮的固定、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氨和铵盐、硝酸、酸雨及其防治。教材首先根据氮的原子结构知识,应用前一节掌握的研究非金属单质性质的基本思路预测氮的化学性质,渗透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引出氮的固定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意义。之后,根据物质类别研究氮的化合物,包括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硝酸、氨和铵盐的化学性质。以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硝酸的生产原理为载体,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设计含氮化合物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从一种原料转化成多种产品,路径之一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改变主要元素的化合价,提升"变化观念"等学科核心素养。教材设置铵根离子的检验、实验室制取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根据氨、铵根离子的性质和反应,选择合适的试剂,设计检验或者制取物质的方案,提升其科学探究的能力。最后,教材编入"酸雨及其防治"内容以及"测定雨水的 pH "的研究与实践活动,综合运用硫和氮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寻求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分析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有意识地渗透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氮的原子结构,推断含氮物质可能的化学特性,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等性质,感受化学变化的奇妙。

    (3)结合化学实验,了解氨与水、酸或氧气的反应,知道氨的催化氧化反应是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基础,知道铵盐是重要的氮肥。

    (4)通过对铵盐性质的学习,了解氨的实验室制法,知道铵盐的检验方法,培养学以致用的理念。

    (5)结合实验探究,了解硝酸的主要性质﹣一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知道硝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6)了解酸雨的概念,知道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进人大气,知道酸雨会严重危害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氮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与相互转化,硝酸的不稳定性和强氧化性,酸雨的概念。

    难点:二氧化氮的化学性质,硝酸的强氧化性。

    三、教学思路

    1.参照非金属元素学习的一般模式,以元素周期表为依据,完成氮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建构。

 2.选择适当的素材,设置有效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率。

3、正确把握教材中关于氮气、二氧化氮、氨、硝酸等的教学要求,合理控制知识的深广度。

 4.注重实验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全组对李书记的主讲进行了一定的讨论。尹组长认为此次的主讲内容全面,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的参照主讲内容进行渗透。何俊鸿老师也充分肯定了主讲内容,并做出了一些补充。教学一定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学情展开,突出重点的教学,难点要设计一定的梯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舒特亮老师认为本节课的素材很多,课堂上可以选择适当的素材,如 "雷雨发庄稼"可以作为本节开始时设置的情境,在播放情境视频后,可以设问:"空气中性质稳定的氮气是怎样被氧化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然后开始新课的进程。再如 "酸雨的危害"是学习酸雨及其訪治时的情境素材,教学中可以先插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图片,再提出问题:"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样形成的?怎样防止酸雨的形成?"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村,充成学习任务。通过设置有效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的效率。

阅读 3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