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师银笙老师

艾汀
创建于2023-02-22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忆师银笙老师


        我在甘肃庆阳长庆油田工作那会,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上看到师银笙的《万花魂》、《土黄色的……》等散文,喜爱得不得了,便从报纸上剪裁下来,贴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反复研读,反复琢磨,觉得他的散文构思精巧、语言优美、寓意深刻,简直字字珠玑,篇篇典范。当时我只知道他是延安报社的总编辑、大文人,还无缘认识他。

       有一次,我回到延安想送一篇稿子给报社编辑部,因为是第一次走进延安报社大院,不知道该送到哪里,正好遇见在报社印刷厂工作的一位邻居阿姨,她问我干什么哩?我回答想送一篇稿子,不知道编辑部在哪里,她给我指了一下房间,我正想走去时,她又问:“你写的是什么稿子?”我说是散文,她问我:“你认识编辑部的人吗?”我说不认识,她说:“我给你介绍一个人,他是专门写散文的。”于是,这位邻居阿姨就把我领到师银笙的办公室,没想到就这样意外地结识了银笙老师。这样我的第一篇散文《春雨》发表在延安报上,使我信心大增,后来通过邮寄的方式给延安报寄去好几篇稿子都被采用了。结婚休假那年,我又一次走进报社送稿子,在银笙老师的办公室,他问我结婚了没有,我说刚结婚不久,他有点惊讶,又问是在延安吗?我说在延安,妻在延安某某单位上班,银笙老师说:“你家住的不远吧?”我说不远,他说下午下班他到我家来一下,我喜出望外,赶紧回去告诉父母,做准备工作。黄昏时,银笙老师果然到我家来了,给我送了一对枕巾作为新婚礼物,同时他还带着两个人来了,一个是高建群(当时他还没有写出成名之作《遥远的白房子》),一个是杨葆铭。银笙老师介绍二位时说,他有时忙,不在报社,让我有稿子就交给他们二位,他们是杨家岭副刊编辑。

       因为我在外地工作,有时和银笙老师通信联系,银笙老师在百忙中不忘指导我的写作,他在信中说要我多读书,读好书,尤其读五十年前的名著,当时我不太理解,若干年后才明白读历史沉淀过的经典名著是多么重要,多么有益,多么收获之大,就像周国平说的:读书的档次决定你写作的档次。

       后来我从油田调回延安,意外地进了银行工作,本应该和老师多多接触请教,却为了生存,金融成为我主攻的方向,淡漠了文学写作,这样和银笙老师也就渐行渐远,文学创作被自己边缘化,成为我业余的业余爱好。尽管这样,每次遇见银笙老师,他都不忘关心我的写作,让我不要丢开,读书写作对从事什么工作都是有益处的,他甚至常常在我的新浪博客上给我点赞留言。

        年前惊闻银笙老师去世,很是纠结,伤感之余,一幕幕和银笙老师的过往掠过心头,深感老师平易近人,热情扶持我这样无名的文学爱好者,实在难得,即使他当宣传部长期间,每到他的办公室,他总是倒茶让座,没有一点架子。现在他的话犹在耳边,老师已经仙去,但他的音容笑貌就像他优美的散文一样,深深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


                             2023年2月22日记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