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马阴--灰堆石长征路

微雨清晨
创建于2023-02-21
阅读 92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4名指战员从河南省罗山何家冲出发,开始了战略转移,原计划是一场“短途”,每人只准备了三天干粮,两双草鞋,虽然进入了冬季,战士们都穿着一身单衣上了路,没人想到这一走就是十个月,走出一个彪炳史册的“长征”。

    1934年12月4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当时的卢氏县叫河(现在属栾川县)。国民党方面为防红二十五军入陕,已于12月1日前在叫河前往陕南的朱阳关、温口、汤河布下重兵,控制了入陕道路。红二十五军在前堵后追的情势下,当即改变行军路线,另觅小路,从叫河的马阴越姬家岭、经灰堆石、大石河、文峪,从卢氏城南与洛河之间悄然西进,将国民党筹谋的堵击防线置于身后。

    88年过去了,我们和洛阳的18名驴友,于乍暖还寒的初春,一起徒步马阴至灰堆石那条当年红军走过的山间小道,重温红军史,再走长征路。

    走进马阴,一条小河在沟道里流淌,沟道两侧山峻林密,山脚下偶有一块块田地,灰瓦白墙的村舍守在其边。延伸在小河边的水泥公路,隔一段就会在路边出现一个有关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标志牌,指引我们走向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走过的路。当年红军战士走的是羊肠小道,“路宽一尺三,走路蹦石尖;涉水又攀崖,从早走到晚。”而今,即便是马阴摩云垛脚下的像䃥根这样一个处在高山密林边缘的小山村,也通上了平坦的水泥公路。

    为了体验当年红二十五军战士长征路上的艰辛,我们的领队磨哥,没有带我们走已被拓建为宽阔的沙石道路的当年红军长征路线,而是从䃥根这个小山村东侧的小山沟进山,绕行海拨约1800米的摩云垛,经骡子场到灰堆石这条原生态的野线,然后从灰堆石当年红军长征路线再返回马阴䃥根,全程约10公里,累计拨高约500余米。

    䃥,山沟里山溪流经的陡崖,山里人称之为“䃥”。䃥根,就是山沟里陡峻的山崖下的小山村。山顶尖峻为峰,圆阔为垛,摩云垛,就是高可与云相握的山巅。当年马阴沟垴的荒场,有许多百姓采掘银矿,治炼需灰堆石沟及与之接壤的马阴沟的石煤,用骡子驮运,平时养驯骡子的那条小山沟,就被称之为骡子场。光绪十九年刻印的《重修卢氏县志》,就记录了荒场这一带在明末采矿炼银,以及清末地方武装、土匪在这一带抢矿之事。农业学大寨时,在荒场村西边挖出一块石碑,上面记载:“明中叶,取北山之石,采南山之煤,于北麓建矿场冶之,炉火熊熊,银锭灿灿”,据此,荒场可能并不叫荒场,而叫矿场。灰堆石,也是一个有历史故事的地方。相传明朝李闯王潼关兵败,带领残军进入河南西部大山韬光养晦,就在灰堆石一带银矿采石炼银。灰堆石的大山全是石灰岩,且有丰富的石煤,那时方圆百里用的白灰全是灰堆石烧制的,人挑车拉,行销栾川、洛宁、灵宝、西峡、商洛等地,明清两朝多次修建卢氏城墙,修城墙所用的石灰均由灰堆石所供。若遇天灾人祸,建筑工程不在,石灰卖不出去,堆得象山丘一样,真是“灰堆石,堆石灰,石灰堆上灰堆石”,村故名灰堆石。

    磨哥带我们走䃥根东侧的小山沟进山,这条路,开始还是沿村民的山田间小道行走,虽不宽阔,倒也不甚坎坷,渐行渐高,小路也变成了林间小道,路边野草杂芜,灌木荆棘丛生,只能沿当地山民上山采药踩出来的崎岖小径,踏着洁净的略有消融便又冻的坚实的白雪,向摩云垛顶攀爬,脚下雪面被踩碎而发出的“喀嚓、喀嚓”声,伴随驴友的欢声笑语,让我们的徒步变得欢快而轻松。

    趟草丛,钻灌藤,穿密林,雪路留下了我们的脚印,山林回荡着我们的喘息。我们身着防寒防水的越野行装,依然能感受到高山密林的冷凛,遥想当年衣单且破的红军战士,在这冰天雪地的北方山野,饥肠辘辘,前有堵截重兵,后有尾追之敌,一天的时间,从叫河到横涧,70公里的山路,是怎样的行色匆匆,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残酷程度远远出乎我们的想象。今天想来,我们不能不为红二十五军坚韧的生命力而震撼,为信仰的力量所感动。

    行约两个小时,我们一行终于登顶摩云垛。天蓝云淡,望远视阔,南望群山连绵,山阴白雪苍苍。垛顶一山神小庙,尚有香火,看来周边村民偶有登顶祭祀。因山高天寒,我们稍做停留,体验一下“山高我为峰”的豪壮之后,就沿垛顶北侧山脊下撤。

    11:30左右,我们到达䃥壕与骡子场交界的山垭。这里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垭口,也是现在卢氏与栾川的分界,亦是长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栾川的老乡在这里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二十五军一支连队从这里经过,掩护红军主力经姬家岭前往灰堆石的故事后,我们从这里向北径直下山,到达骡子场,在山脚下的农家,磨哥与几位驴友迸发浓浓的悯农情怀,购买了近千元土蜂蜜放入了行囊。

    继续前行,走在卢氏境内的山村水泥路上约二公里,来到文峪灰堆石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从纪念馆我们了解到,灰堆石,红二十五军入现在卢氏第一村,从这里走过了97位开国将军。这是一片资源丰富、风景如画的红色热土,也是一块民风淳朴、人文厚重、人才辈出的山乡宝地。当年红二十五军从这里走过,播下革命的种子。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这个村又有数十人参军入伍,守土戍边,保家卫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乡村振兴,村民勤劳苦干,发展经济,富家强村。

    在灰堆石红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用过午餐,我们一行踏上返回马阴的行程,走的是当年红二十五军主力部队走过的那条路,现今已拓建成三四米宽的水泥路和砂石路,从灰堆石的岭壕沟越姬家岭,直通马阴的䃥根。在姬家岭(当地人称庙岭),栾川老乡讲述了红二十五军经栾入卢的艰辛和苦难,让我们听的心头沉甸甸。

  16:00左右,我们一行22人,完成了重走长征路壮举,返回到来时䃥根的停车处。

    当年红军的艰辛、挫折与磨难,早已化为生命的沃土和雨水,在这里播下的革命种子,拨节着永不凋谢的希望,就像充满希冀的春风,拂过我们走过的山野,将是一程的绿意盎然,一程的繁花灼灼。

阅读 92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