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古城镇位于闽赣两省交界处,距县城22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辖区面积23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4万亩,林地面积30.8万亩,其中竹林16.3万亩。是震惊闽赣地区的“古城暴动”所在地,汀西游击队活动的主要地,也是开国少将彭胜标的故乡,全镇共有省定革命基点村12个。近年来,古城镇党委、政府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做实绿色发展文章,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促进乡村文化繁荣
营造红色氛围。突出红色主题村标建设,以梁坑、黄陂等村为代表,以党建引领为主题,建设主题村标、枪杆雕塑等,引导村民群众从百年党史中学习革命先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拼搏精神,学习时代先锋艰苦奋斗、迎难而上的无私奉献精神,配合支持、投入参与乡村振兴各项工作。创建红色载体。充分挖掘以“古城暴动”为重点的古城革命历史,打造两处红色载体。古城革命史迹陈列馆:成立收集专班,深入梁坑、青山、长塅等村收集革命史迹,应纳尽纳、整理归档,确保史迹丰富、准确。古城英烈纪念广场:为纪念古城子弟为创建和保卫红色政权付出的重大牺牲,镇党委政府通过走访烈士后人、查看史料,利用陈列馆左侧空地建成古城英烈纪念广场。打造红土初心讲堂。立足用好红色资源,在古城革命史迹陈列馆附属房处打造“红土·初心讲堂”,作为全镇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基地,并邀请优秀党员、老干部、老前辈、先进典型等走上讲台,通过故事讲述、情景重现、主题宣讲、事迹报告等形式,向党员干部、群众讲述初心故事,回顾革命、建设历程,抒发爱党情怀,传承红色及基因。
充分利用生态优势,做实绿色发展,促进乡村产业兴旺
竹制品产业逐步壮大。古城镇作为全市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有效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推动长汀县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高质量发展,全镇共拥有竹制品加工企业30余家,今年3月长汀县闽赣竹木制品加工园区服务中心在古城镇中都村顺利揭牌,开启了竹木制品发展的新起点。现代农业稳步发展。依托万亩竹林优势,全面推广林下套种三叶青、仿野生灵芝,林地套养河田鸡、蜜蜂等种养模式。积极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羊肚菌种植初具规模,莲子、脐橙、“八月炸”等特色种植规模不断强盛。传统农业重现新春。古城镇着力撂荒地重新开发,动员村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盘活丢荒、闲置耕地,力争土地连片规模化流转、集约化经营,并构建上半年种烤烟、下半年种高经济附加值作物的“烟+N”粮烟种植结构,打破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经济和社会“双赢”效益。
强化人居环境整治,着力美化绿化,促进乡村生态宜居
深入开展“两治一拆”暨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全镇范围内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村庄清洁行动。组织农村党员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日”活动,发挥基层组织优势,以党员作示范,做给群众看、带着村民干,不断提高村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021年梁坑、丁黄、黄陂3个村顺利通过市级验收。深化“林长制”工作,持续开展造绿、增绿、护绿行动,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6.9%,获评“闽浙赣第六联防区第七分会护林联防工作先进单位”。深入推进“河长制”工作,逐步构建河道常态管护机制,断面水质达到III类标准以上。黄陂、元口等11个村获评初级版“绿盈乡村”,梁坑获评中级版“绿盈乡村”,丁黄获评高级版“绿盈乡村”。
精准施策打造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乡村生活富
充分挖掘客家文化,发展“客家山寨”古村落乡村旅游品牌。按照农文旅有机融合的总体目标,以完善丁屋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旅游业态为重点,投资实施丁屋岭研学教育基地项目、江氏三杰故居修缮工程、丁屋岭古村落核心区生态景观提升等项目。充分挖掘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游学载体。“永源祥”红色交通线秘密接头点修复、长征及红色线路(长汀古城段)体验步道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古城革命史迹陈列馆、古城英烈纪念广场等,促进长汀红色旅游线路向古城延伸。充分挖掘生态资源,打造绿色乡村旅游新名片。改造提升建设占地约2000平方米集餐饮、住宿、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避暑胜地梁坑村省级森林人家“翠竹农家苑”;引资打造“易思书屋”,由村两委牵头,与北大学子合作,通过租赁农舍、流转农田、整合规划等,打造一个集青少年科普教育、亲子体验、户外拓展为一体的特色乡村“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