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2月21日】《搬迁》读后感

加油007-22880
创建于2023-02-20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利用周末的时间读了于卓老师的《搬迁》一书,之前有读过于老师的《首长秘书》,这本书是首长秘书一书的延续,许多主人公都在上一书中有出现,所以读起来并不陌生,而且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读书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些许的叹息,原因是我好像忘记了上一本书写的所有内容,除了记住了主人公的名字,读的时候总是不自己的想找到上一本书翻来看看故事情节,在读完本书后,我还是找回上一本书大体翻阅了一下,然后就全都回忆起来了,叹息自己的记忆力。

       本书对我而言是闲书一本,所以读起来相对较轻松,感悟也比较随意,逻辑性也较为松散。

        1.书写结构内容取材方面。这本书可以说是现代网红书或网络书的典型代表,直接描述现代人的工作单位的状态,取材特别像前些年的《侯卫东官场笔记》,但是整本书的逻辑性方面要差一点,但是它却是现代网络文学的典型代表,网民就喜欢看这些看似真实的自己不知道的生活,它的取材也满足了一部分底层人对于高层的“意淫”,认为高层的很多决策就是这样产生的,当然现实生活是否是这个样子,现场的单位的工作状态是否如此,我们也不得而知,只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书中的内容题材取自生活但一定又经过了艺术手法的加工。就我个人而言对于小说中描写的内容,以及复杂的人物关系不置可否,只是当做了小说来看的。用书中的女主人公朱团团的有玄学朋友秦神嘴的一句话:你信则有,不信则无,闲来说说而已。当然就内容选择而言作者都是选择了与生活贴的非常近的故事,而且有许多故事都留下了伏笔,估计不久作者将会出第三本书,第四本书,当这些书都写完后,就可以成为类似于侯卫东样的书做成一二三四了。

       2.网络文学与名人名著的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这是一句废话,现在的网络文学都是以读者为中心,读者爱看什么就写什么加入什么,而被历史沉淀下来的书,则有自己明显的思想在其中,他能指引读者该怎样去做,能引发读者对于真善美的共鸣,当我们分析名著时,我们会对于他的逻辑层次,故事情节,主人公的形态等都想细腻的刻画,与网络文学有着鲜明的对比。网络文学更注重的是故事,而常常忽略故事的打磨,人物的塑造。

       3.这本书看完后,一个感觉是真实。不管书中内容的取材是否真实,但是书中描写的各个故事,故事的起因过程终结,让读者发生了共鸣,特别是有了一定生活经验的读者,在事业单位上混成了老兵油子的人会有更多的共鸣。作者在此方面特别是底层工作人员的描述特别的真实,特别细腻,相信作者一定是有这方面的“遭遇”否则不会刻画的如此的真实。对于高层领导的决策方式以及商人之间的一些来往交易,更多的应该是杜撰的,根据一些案件中的腐败事情情节,进行了艺术性的创作而成。其中的很多故事情节比较贴合生活,特别的生活化,给人代入感,当然更多的故事情节则是则是创作,而创作的基础则是以人的情感为基调,给人以痛快淋漓的感觉,让原本艰苦的生活增加了一些“高兴”的色彩,给大多数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平凡的读者一种不甘于平凡的“幻想”。

      4.作者对于读者的定位特别的准确。之所以给出这样的一个结论是因为,凡事看此书的人都是对网络文学感兴趣的人,而能经常看网络文学的人,一定是有稳定的工作,且在单位中并不忙碌的一个群体,作者为群体画的像特别的准确,针对这部分群体读者设计了故事情节,故事内容,让读者产生共鸣,给读者一种错觉就是代入到书中的人物中,我们可以从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对于符合自己形象的人物非常认同,但对于其他人物事件的刻画,由于自己不了解他们生活的全部,所以做出了认同作者写法的判断,当然也让读者有一种窥视他人生活方式的欲望,这是我觉得本书之所以能成为网络畅销文学的额原因。

       5.缺少细致的打磨,成为本书的遗憾。其实整本书就围绕“搬迁”一个事情为主线进行描写的,详细记录了这件事情的从立项开始到最终尘埃落定后,各种角色的人发生的故事,文笔特别细腻,而且里面有许多爆款的语句,符合这个网络时代特色的句子,还有不乏一些类似鸡汤式的感悟,都能特别引发读者的共鸣,但是文章缺乏打磨,特别是逻辑方面如果能进行一些修改,相信会更好。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