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少年体能训练体系研究 ——学龄前期儿童篇

创建于2023-02-19
阅读 2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邓聪

指导老师:肖瑶


关键词:“双减” 少年体适能运动   学龄前期儿童   训练研究  

 

摘要

随着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强国理念不断深化。青少年体适能在体育发展和体育强国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也引起了学界业界的众多关注。由于我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各城市各地区之间的资源财力物力差异等多方面限制。少年体适能训练理论体系仍然存在较为显著的问题。本文基于国家青少年体适能雏形发展期阶段的时代背景,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广泛搜索和整理,在此基础上运用了调查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学龄前期儿童的体适能训练理论体系进行展开研究,意图整理出一套适用于学龄前期儿童的体适能训练理论体系为研究目的,希望能促进对学龄前儿童体适能发展。

引言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不停的运动,才能够更加健康生活,而健康就是生命的第一财富,运动俱有绝对的必要性,而人刚出生就在不断的运动中,学龄前儿童参与少儿青少年训练能够有利于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智力开发。从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来看,他们是处于人生初步阶段,还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行为习惯和特点。因此,启蒙性体适能训练教育的意义不言而喻。研究发现:学龄前期儿童参与少儿体适能训练比不参与或参与较少的学龄前儿童的孩子在性格、心理状态和智力等各个方面还强得多。出现该类型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主流因素的影响、目前少年体适能训练理论体系不够完善以及孩子家长只注重智力的原因。所以,想要孩子得到更好成长和发育进行科学合理体适能训练十分重要,而且非常有必要让人们知道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制定出一套科学有理并且适合少年的运动训练体系。

创新点与项目特色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实施,体育强国理念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已经成为及语数外的第三主科,但由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现在家长更注重于少年儿童智力培养,往往忽略了青少年儿童身体素质的培养,以至于现在校园中“小胖墩”越来越多,“高分低能者”现象也不断涌现,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从小对体育训练及能力不够重视。本文将以少年学龄前期阶段为例,进行研究分析,构建适应于少年学龄前期阶段的运动训练体系,达到从运动中从小培养孩子的团结意识和吃苦耐劳等优秀的中华精神,丰富小朋友日常生活,提升少青年儿童的体质,开发智力加快大脑发育,提高青少年儿童健康的概念水准,增强意志,不轻言放弃,培养恒心和耐心,深化终身体育理念。

项目简介

    现如今,我国“双减”政策的实施,课后服务的优化改革,伴随着体育事业迅速发展,体育强国成为少年儿童的必修课程。2022年1月,体育总局编制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行业标准,其中在执教人员资质中明确了:执教人员应持有国家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书上岗工作。2021年9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明确要求,非学科类人员(体育类)应具备相关行业资质证书或专业能力证明。2021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课外体育培训行业服务监管工作的通知》,提出将与教育行政部门共同遴选符合条件的少年体育俱乐部,为中小学校提供课外体育培训服务。2021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明确提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的执教人员至少持有一个证书。2022年2月,教育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中明确,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教育部发言,体育将取代英语,成为第三主科。

    为了给儿童少年提供科学、精准的体适能训练指导与服务,促进少年提高身体素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祖国“花朵”健康状况,作为“体医融合”、“体教结合”的有力抓手,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牵头主办了全国“儿童少年体适能教练培训班“。培训面向各从事儿童少年体适能从业人员、健身教练、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在校大学生、退役运动员、退伍军人及孩子家长。培训课程系统的优化整合了国内外儿童少年体适能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知识。我们特别邀请了权威专家及优秀讲师授课,课程内容涵盖了测试与评估、儿童少年健康、儿童少年体适能训练理论与方法、运动损伤康复等多方面内容,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形式创新,内容丰富实用。

    因此,我国少年体适能训练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体育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落后的教学观和传统的观念制约了少年体适能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如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例如各阶段少年的少年体适能开展是最基础也是最困难,所以我们本次所关注的是各阶段少年训练方法、理论体系结构与创新研究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创新训练,制定方式方法,保证少年全方面成长,少年体适能事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并探讨出新的教学方法,将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去。

研究目的

    1.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以“运动改变大脑”提升少年儿童的认知力、创造力、竞争力。

    2.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提升少年儿童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保障,从基础运动功能开始,避免运动损伤,全面开发运动潜力。

    3.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为“人生只有一次”在生长发育窗口期内,全方面发展特定身体运动功能的基础。

    4.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提高少年儿童竞技体育能力。

    5.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帮助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6.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改善少年儿童身体体态与体型。

    7.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让其成为学生升学体育加试的保障者。

    8.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提高少年儿童的团队意识与思维发展能力,提高自信心。

    9.通过“科学训练”训练年龄阶段化、模块化、量化、标准化、按照训练目标通过测试、训练、监控、评价的系统流程控制达成训练目标。

    10.通过少年体适能训练,发展少年儿童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协调性)、灵敏性、力量和耐力等各方面综合素质。

研究内容及目标

少年儿童体适能训练作为体育教学领域中一个十分新颖的概念,在我国体育教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关注。在儿童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积极参加体适能训练对少年身体素质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同时也为我国未来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体能保障,促使全国人民在整体上摆脱亚健康状态。

体适能训练这一概念来自英语Physical Fitness,是一个较为全面的体育学概念。主要指的是每个人的身体各个部分或者是各个系统在面临突发状况时的随机应变能力,其考核的范围较为宽广和全面,主要有基本身体素质,包含力量、耐力、平衡能力、协调性、柔韧性,以及反应速度等各方面,还有基本动作技能,包括 走、跑、跳、投掷、攀、钻、爬行、悬垂、翻滚、推拉等基本生活技能。在体育教育和训练当中,只有以上各方面 均衡、同步发展,儿童少年的综合身体能力才能得以有效提升,并且确保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拥有充足的体能和精力,同时还能在业余时间拥有足够的身体能力去享受休闲活动,也能缓解学习和工作所带来的精神压力。 体适能训练作为现代化体育教育中十分重要和科学的一大教学理念,对于儿童少年的身体健康和体育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体育教育在近些年来才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因此体育教学工作的改革之路还很漫长。体适能教学涵盖了各方面体育素质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龄前期儿童园和小学尤为明显,对学生体育运动表现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并且也使得体育学科教育形成更为全面和严谨的学科体系。在上课过程中,体育教学形式也更为新颖和多元化。 因此,在促进体育教学改革,实现“体育强国”战略口号方面,体适能训练体现出了十分重要的角色。

1.对身体素质预测(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对其使用不同的运动技能训练,从而刺激少年儿童的神经和发育,有效的提高身体素质)

2.对身体平衡能力预测(通过不同的运动项目比如吊沙袋,秋千,蹦床等来帮助少年儿童培养一种协调与平衡能力)

3.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根据身体素质测评以及平衡能力预测,从而制定不同的课程,来培养少年儿童的其他力量耐力以及敏感性等多种综合能力)

4.运动方式的矫正(不同年龄阶段的少年儿童的灵活的也会不一样,通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性的进行动作姿势的调整与矫正,从而形成一个正确动作的定型,达到我们训练的目的)

5.运动强度的递增(每个阶段的身体素质不一样,通过对身体素质测评从而来实现强度的递增,让身体有一定的突破能力)

6.运动方式的调整(根据需要及时改进运动方式,避免少年儿童的身体受伤,也能够从一定角度来全面发展少年儿童的身体机能)

 7.性格品质的培养(通过运动过程中,不断塑造少年儿童的性格品质,从小培养一种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

少年体适能各阶段发展及方法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少年具有不同的发育特点,他们的运动表现根据心智认知水平和身体素质发展敏感期等,主要从运动技能、身体素质、运动知识以及性格品质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提升。

    体能健康管理中心根据年龄将3-12岁儿童分为3个阶段,每阶段体能训练的重点不同。少年体适能是人类身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温变化或者病毒因素)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是身体各部位或者各系统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如速度、反应力、耐力、肌肉、平衡性、柔韧性、协调性和敏捷性等。

(3-5岁)

3-5岁孩子主要通过体能游戏的形式学习动作模式、基础动作技能,身体素质方面通过自重发展速度力量,主要学习简单的运动解剖知识来认识身体,同时通过小游戏提高自身安全感,让孩子能够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同时,在运动生理知识方面,主要让孩子认识人体器官等,同时培养孩子主动探索的精神。

(6-8岁)

    6-8岁的孩子通过动作模式、基础动作技能的学习,开始向基础运动技能过渡,由于孩子6岁左右神经系统发育速度加快,进入动作速度敏感期,所以发展速度力量,进一步学习运动解剖、运动生理知识,着重培养勇气、友爱的品质。,同时该年龄段孩子即将或已经进入小学,所以会在课程中帮助孩子培养秩序感和组织观念,养成良好习惯,学会展示自我。

(9-12岁)

    9-12岁的孩子除了增加基础运动技能的训练比重外,也会学习较简单的动作技术,开始接触有负荷的力量练习,通过要求动作幅度发展柔韧性。此时孩子即将进入青春前期会学习一些营养知识,帮助孩子健康饮食,通过训练养成勤奋、努力、坚持等良好品质。同时,着重学习基础运动技能及加速跑、变向等动作技术,同时开始了解一些专项运动,提升力量水平,让孩子在运动中增加自信,并能够进行自我管理,提高与他人的协作能力。

学龄前期儿童体能训练理论为例

    激发学龄前期儿童本能学习能力,通过锻炼学龄前期儿童本能动作(爬、走、跑、跳、翻滚、抓握等)让孩子完善感觉统合的信息传导,有效促进健康的大脑发育及身体素质培养。

爬行

    少年儿童爬行的好处非常多,可以有助于大脑发育增强大脑对脚手眼的神经运动的调控,有利于平衡感。可以锻炼眼睛和肢体的协调能力。爬行会锻炼少年儿童的思维,语言和想象力和空间力,促进智力的发育。

    在少年体适能训练课程中,学龄前期儿童阶段爬行占比较大。那孩子要爬多久才够!爬行在少年少年训练中贯彻全程。并没有指定那个阶段。但在孩子学习直立行走阶段尤其关键。据研究表面在孩子十二个月以后才能完成大脑功能区分化。所以尤其关键。但是大脑各功能区的执行能力在一岁以后仍需继续强化。即使有爬行的孩子,爬行时间不足,一岁以后也要继续补爬。孩子要爬行800个小时才算足够。

    平衡能力是学龄前期儿童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能力,如果平衡能力非正常发展,会影响后来和更复杂的行动技能:奔跑,跳跃,攀爬等,同时还会增加儿童体育活动受伤的风险。

    跑走是刺激学龄前期儿童前庭平衡,促进感觉综合功能发展以及平衡能力的基础。

    跑步是讲究全身协调和呼吸的一种运动,在学龄前期儿童时期运动能力相对较差,身体应激能力不强,心频较快。所以在跑步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醒调整呼吸的节奏。跑步前用鼻子深呼吸吸入足够的空气,憋气5秒钟再慢慢吐出,能让身体进入最佳的运动状态,也能从小激发学龄前期儿童发展体育能力。

跳跃

    孩子跳跃有助于身体健康,增强身体抵抗力,增强腿部的力量和肌肉发达,包括大腿和小腿,同时跳跃属于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孩子的肺活量并为孩子成长发展各项身体体能运动提供力量个基础。

    但是学龄前期儿童蹦跳时间不易过长,长时间的蹦跳,很容易导致孩子膝盖受到损伤。同时在孩子跳跃时注意前脚掌落地进行缓冲。

运动拉伸

    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特殊阶段,正确运用拉伸来积极发展少年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对于少年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影响深远。经常进行拉伸训练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同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少年远离运动损伤,避免对运动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培养其对运动的兴趣,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正确的拉伸尤其主要。

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通过宣传少年体适能,强调科学有效运动训练方法重要性和终身体育的运动思想理念,调动社会认知度,提升孩子及家长运动思想理念。通过运动提升综合素质。

    身体发展层次:发展平衡力、协调力、灵敏性、力量和耐力等各项运动基础能力。

    心理发展层次:提升自我能力与自我保护的认知。尊重个体差异性与行为差异认知,建立良好的自尊心,构建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社会发展层次:强调突出团队协助的重要,建立良好的规则感,强化健康意识形成终身运动习惯。

    少年体适能对少年儿童心理以及社会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正面影响,可促进创意,刺激多方面思维,培养良好的情感及性格,增强自信,锻炼意志,认识正确的价值观都有极其重要作用。

执行情况

    1.前期准备(2022年5月—2022年6月)

    ①组建团队成员,确定研究课题,与指导老师商讨该课题的可行性。

    ②明确课题的重点和范围,写一份研究方案。

    ③确定成员分工,收集资料,查阅文献,相关于少年体适能的书刊,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完成申报。

    2.中期实验(2022年7月—2022年10月)

    ①向专业老师和同学们了解少年体适能的现状,分析少年体适能的市场前景。

    ②联系多地学校,了解各地学校以及培训机构对于“双减”政策下少年体适能训练理论体系结构与创新下的改进措施和方法。

    ③自身开展创新课程,将创新的训练方法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发现不足。

    ④课题成果征求专业人士的意见,进行修改。

     3.后期总结(2022年11月—2023年3月)

    ①整理前期和中期数据成果和研究材料,制作一个完整的课题研究报告,进行总结,完善,修订,准备审核。

    ②组织内部评估。

    4.结题(2023年4月—2023年5月)

    ①提交最终成果并定稿。

    ②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做最后的综合总结讨论以及结题。

实践情况

    ①参加本项目的学生是体育学院2020级的学生,以本文作者及指导老师为主要负责人。曾多次参与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较好成绩。指导老师为少年体适能专任教师,主持湖南省教育厅研究项目课题《“双减”政策下“家、校、社”联动机制促进少年体育健康发展的研究》;主持校级教改课题“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在研);对研究少年体适能教育具有丰富经验。

    ②我校体育学院开设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于2010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社会体育系青少年体能专业属于省双一流专业。

    ③参与调研研究开发积极主动,与人交流沟通能力较强,俱有能吃苦耐劳精神。

    ④在此期间我组成员在课余休息时间以及兼职的同时对长沙地区各中小学以及体适能训练馆等进行任教实践并对所接触的学生孩子进行实践调研,得出了一些俱有实际性的资料和结论。

总结

    ①本文是由青少年体适能专业方向学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进行学龄前儿童少儿体适能运动训练体系研究,通过文献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理论实践研究。可知,体适能较差的孩子从事体能性活动时、运动时,会出现较差的能力与适应力,并且更容易身体疲累或力不从心。在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素质敏感期不同,科学有效运动训练体系能够更好的提高孩子的身心健康、综合锻炼反应力、平衡能力、节奏感、反定位能力、辨别能力、手眼协调性等核心素质。

    ②针对当前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应该极力提倡学龄前儿童体适能训练。在保证孩子学习教育的前提下,采取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少儿体适能训练。最大程度上的发展孩子综合素质能力。完善我国青少年儿童体适能运动训练体系,希望能推动其发展。实现体育强国。

 

阅读 2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