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旅游:去哪里?看什么?

枫桥
创建于2019-10-20
阅读 1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埃及历史概述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7千多年前,埃及人开始使用铜器,进入奴隶社会,比中国的轩辕黄帝早1千4百多年。后来随国家之间不断征战,逐渐统一成为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的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3500余年。 公元前315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美尼斯成为古埃及第一个法老, 埃及王国诞生。历经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期埃及时期,共7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盛世,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亚以外,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Old Kingdom (c. 2613-2181 BCE)

New Kingdom (c. 1570 - c. 1069 BCE)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c. 1069-525)

Ptolemaic Dynasty (323-30 BCE)


法老王朝在持续了两千多年后,埃及就沦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的附庸或殖民地。粗略地说,公元前525—332年,波斯帝国征服并统治埃及约二百年,直到公元前332年,希腊的亚历山大入侵埃及,使埃及成位希腊王国的一部分,统治埃及三百年,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妖后女王灭亡,埃及又成为罗马人的属地。


公元641年前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军事要塞。


公元641—696年,阿拉伯帝国时期。公元64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打败了占据埃及的东罗马的军队,使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同时给埃及人带来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存在了6百多年,历经了四大哈里发(632-661),倭马亚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最终灭亡于蒙古铁骑。


公元969—1169年,法蒂玛王朝。突尼斯的什叶派穆斯林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909-1171)并于969年攻陷埃及,定都于开罗.


公元1169—1260年,阿尤布王朝。1171年法蒂玛王朝的大将萨拉丁在近卫军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建立阿尤布王朝(1171-1250)。萨拉丁在埃及有着很高的威望,是埃及著名的民族英雄。


公元1260—1517年,马木鲁克王朝。萨拉丁创立的阿尤布王朝寿命并不长,1260年即被蒙古入侵者灭亡。后来,马穆鲁克军团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公元1517—1789年,奥斯曼帝国。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但是马穆鲁克贵族仍然保留了相当强大的势力,割据为王,长达三百年之久。


公元1789—1801年,拿破仑入侵


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但是马穆鲁克贵族仍然保留了相当强大的势力,割据为王,长达三百年之久。


公元1801—1867年,阿里王朝。1805年,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 阿里创立了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阿里王朝。


公元1867—1952年,英国殖民地


公元1952年至今,埃及共和国


1953年埃及的独立元勋纳赛尔总统说,继埃及最后一位法老于公元前343年被波斯人废黜以来,他是第一位行使主权的埃及本土人士。这话大致不错,在这段近两千三百年的历史中,埃及一直是被各种外族人压伯奴役。不大准确的是,在这两千多年里,外族人的移民和混血早已改变了古埃及人基因。纳赛尔是阿拉伯人,而古埃及人既不是非洲黑人,也不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公元641年之后占领埃及的异族人,不过既然在埃及生活了千余年,算是埃及本土人了,但却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


文明的定义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


1968年,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的英国学者格林・丹尼尔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把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这三条标准是:a


(1)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2)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3)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日本和中国学者提出再加上一条,即

(4)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


四大文明古国

四大文明古国,是广泛流传于中国国内的关于世界四大古代文明的统称,分别是古巴比伦(位于西亚,今地域属伊拉克)、古埃及(位于北非,今地域属埃及)、古印度(位于南亚,地域范围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和中国(位于东亚)。四大文明古国实际上对应着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分别是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这四个大型人类文明最早诞生的地区,而稍后的爱琴文明未被包含其中。四大古文明的意义并不在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后来诸多文明的发源地,对其所在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四大文明是原生文明,而其他文明属于派生文明,深受临近地区原生文明的影响。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有完善的文字系统、和政治体系,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十八王朝之后的埃及统治者被称作法老,古埃及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流域的狭长地带,古埃及人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古代埃及文化影响深远、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古代近东地区文化带主要影响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 雕塑、建筑、绘画等,塞得节等则是埃及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发源地 - 尼罗河流域。

文明形成时间 - 约公元前4000年。

统一政权建立时间 - 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第一王朝。

国家灭亡时间 - 共9个时代31个王朝,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吞并。埃及土著政权灭亡(托勒密王朝虽为希腊人建立,但其很快埃及化)。

文明灭亡时间 - 公元3世纪年古埃及文化与宗教没落并消失,科普特语由古埃及语发展而来。

社会阶级 - 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奴隶。

文字 - 象形文字。

天文历法 - 太阳历。

遗址建筑 - 开罗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勒神庙,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方尖塔等。

早期城市 - 孟斐斯,底比斯。

古埃及文明之最

  • 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帝国——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农业——埃及阿旺斯以北二十公里的栽培大麦遗迹(约1.7万年前) [4]
  •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技术——古埃及遗址中出土的玻璃珠(约50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数学——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几何——古埃及几何(50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专用书写工具——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

    
埃及,尼罗河,红海,地中海
    

孟斐斯 ,吉萨金字塔群

孟斐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4700多年的历史,古埃及中古王朝时期的首都。它的遗址位于开罗以南的Mit Rahinah 村,在开罗南32公里。孟斐斯是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建都于此。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迁都底比斯,孟斐斯仍不失为重要城市之一。公元前1000年后,库施王国、亚述、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帝国等先后围攻、占领过孟斐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 孟斐斯遭到毁灭性破坏。


孟斐斯现时遗迹一带仍留存了许多著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从北至南,主要的金字塔遗址包括:吉萨金字塔群,阿布西尔,塞加拉和代赫舒尔等金字塔群。孟斐斯有著名的阶梯状的金字塔,它是古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此外还有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以及其他古迹。


【吉萨金字塔群】
孟斐斯附近的巨型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由这些法老所建。胡夫王的陵墓体积最惊人,被誉为“大金字塔”,底部平均每边长二百七十米,原高估计约一百六十七点五米,但因沉降关系,高一百五十多米,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据说是古埃及时期十多万人用了近260万块巨石,历时三十多年建造而成,共重625多万吨。据说胡夫金字塔和他儿子孙子三代法老金字塔的石块全部加起来的话,可以变成围绕法国边界一周的高三米厚一米的石墙,可见其工程的浩大与艰巨。2300年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2000年前的凯撒大帝和200多年前的拿破仑都曾进入胡夫金字塔墓室中,并在墓中待过一夜。


更令人惊讶不已且长期争论不休的是金字塔建筑中的仰角,金字塔都采用的51°52’这个特殊仰角,而且金字塔的高与底部周长的比率恰好都是1/2π(圆周率)。但是在大量的古代文献中与古文物考据中的发现那时埃及人对于圆周率和角的概念非常模糊,是不可能利用圆周率来建造金字塔的,所以又有人猜想是外星人帮助埃及人建造了金字塔。

金字塔自重×1015=地球的重量,金字塔高度×1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金字塔底周长×2=赤道的时分度,金字塔塔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π=3.14159)。

Types of pyramidology

Metrological: theories regar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Giza by hypothetical geometric measurements.

Numerological: theories that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Great Pyramid and its passages have esoteric significance, and that their geometric measurements contain some encoded message.

Pyramid Power: claims originating in the late 1960s that pyramids as geometrical shapes possess supernatural powers, such as the ability to preserve foods, sharpen or maintain the sharpness of razor blades, improve health, function as thought-form incubation.

Metrological pyramidology dates to the 17th century. John Greaves, an English mathematician, astronomer and antiquarian, first took precise measurements of the Great Pyramid at Giza using the best mathematical instruments of the day. It was John Taylor who first proposed the idea that the number pi might have been intention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design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Khufu at Giza. He discovered that if one divides the perimeter of the Pyramid by its height, one obtains a close approximation to 2pi. He compared this to the fact that if one divides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by its radius, one obtains 2pi. He suggested that perhaps the Great Pyramid was intended to be a representation of the spherical Earth, the height corresponding to the radius joining the center of the Earth to the North Pole and the perime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Earth's circumference at the Equator. Taylor's ideas were presented in his book The Great Pyramid: Why Was It Built? And Who Built It?, published in 1859. Taylor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Great Pyramid of Giza is related to the golden ratio as well. Although the Great Pyramid's measurements have found to be within the margin of error,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ancient Egypt and the golden ratio have been explained by modern scholars as coincidental, as no other knowledge of the golden ratio is known from before the fifth century BC.

在埃及金字塔内,考古人员曾发现一组看似平凡、却很神奇的数字:142857

看似平凡的数字,为什么说他最神奇呢?
我们把它从1 乘到6 看看
142857 × 1 = 142857
142857 × 2 = 285714
142857 × 3 = 428571
142857 × 4 = 571428
142857 × 5 = 714285
142857 × 6 = 857142
同样的数字,只是调换了位置,反复的出现。

那么把它乘以7是多少呢?我们会惊人的发现是999999
而142 +857 = 999
14 + 28 + 57 = 99

最后,我们用 142857 乘以 142857
答案是:20408122449

前五位加上后六位的得数是多少呢?
20408 + 122449 = 142857

关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这个数字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A cyclic number is an integer in which cyclic permutations of the digits are successive integer multiples of the number. The most widely known is the six-digit number 142857, whose first six integer multiples are

142857 × 1 = 142857
142857 × 2 = 285714
142857 × 3 = 428571
142857 × 4 = 571428
142857 × 5 = 714285
142857 × 6 = 857142

Cyclic numbers are related to the recurring digital representations of unit fractions. A cyclic number of length L is th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1/(L + 1).
Conversely, if the digital period of 1 /p (where p is prime) is

p − 1,
then the digits represent a cyclic number.

For example:

1/7 = 0.142857 142857...
Multiples of these fractions exhibit cyclic permutation:

1/7 = 0.142857 142857...
2/7 = 0.285714 285714...
3/7 = 0.428571 428571...
4/7 = 0.571428 571428...
5/7 = 0.714285 714285...
6/7 = 0.857142 857142...
Form of cyclic numbers
From the relation to unit fractions, it can be shown that cyclic numbers are of the form of the Fermat quotient

(b^(p-1)-1) / p
where b is the number base (10 for decimal), and p is a prime that does not divide b. (Primes p that give cyclic numbers in base b are called full reptend primes or long primes in base b).

For example, the case b = 10, p = 7 gives the cyclic number 142857, and the case b = 12, p = 5 gives the cyclic number 2497.

In mathematics, two quantities are in the golden ratio if their ratio is the same as the ratio of their sum to the larger of the two quantities. The figure on the right illustrates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Expressed algebraically, for quantities a and b with a >  b >  0,

(a+b)/a = a/b = phi

where the Greek letter phi  represents the golden ratio.It is an irrational number that is a solution to the quadratic equation x*x-x-1=0, with a value of 1.618...


The Design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Khufu (link.springer.com)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eometrical design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Khufu. It discusses theories derived from the golden ratio and pi which seek to explain the Great Pyramid’s plan and the most recent surveys of its dimens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offering a theor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Great Pyramid’s design was intentionally based on the 4th Dynasty Egyptian canons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human figure.

I began by taking the averages of the most reliable published data from three highly respected surveyors/researchers, Cole (1925), Dorner (1981) and Lehner (1997). The height of the Great Pyramid averaged at 146.515 m and the base at 230.363 m. Half of the base is 115.182 m and so, by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146.5152 + 115.1822 = 34,7332 = 186.369 m (apothem). Dividing the apothem by half the base gives 186.368 ÷ 115.182 = 1.61803… which is exactly Φ (1.61803…) to five decimal places and the ratio of height to half side is 1.27203… and similarly an excellent approximation of √Φ (1.27202…). This is very compelling evidence to conclude the Great Pyramid’s cross section triangle’s sides, whether by accident or design, are in a harmonic geometric progression of 1, √Φ, Φ (Fig. 1).
有人用了从1840到2012年间21个测量数据的平均值:底边230.478, 高146.726计算出胡夫金字塔截面直角三角形斜边与底边(金字塔底长的一半)的比1.61893…, 作为phi的近似值精确到三位小数。
胡夫金字塔截面图中的黄金比例三角形 (图片来自网络)
人体中的斐波那契序列和黄金比例(图片来自网络)
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
在“大金字塔”南面,有一座由石山雕凿而成的巨型狮身人面像,面貌与哈夫拉王十分相近,身体则如卧狮,长约八十三点五米,高达二十三米,这就是由石山雕凿而成的吉萨狮身人面像。

希腊神话中有只人面狮身的怪兽斯芬克斯,奥林匹亚山十二主神之一,权力最大的女神赫拉命它坐在底比斯的一个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行人,问一个艺术女神缪斯教給它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行路人猜不出谜语就被斯芬克斯吃掉,底比斯死掉很多人。底比斯的国王俄狄浦斯听说后来到悬崖下,当斯芬克斯问他这个谜语时,俄狄浦斯答出了谜底:人。斯芬克斯羞愧万分,跳下悬崖自杀了。

斯芬克斯的神话在东地中海流域流传甚广,且有不同版本,埃及的人面狮身像即是其一。埃及的古迹中,最著名的是金字塔,其次就是人面狮身像,因其体形庞大也称大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是一座坐落在哈夫拉金字塔旁的巨石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颅,头上还戴着头巾。狮身人面像长73.5米,宽19.3米,高20.2米,仅人像的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雕像是在一整块巨石上雕成。与希腊斯芬克斯不同处在于少了一对翅膀,这是现今已知最古老的纪念雕像,一般相信是在法老哈夫拉统治期间(约公元前2558年至2532年)内建成。

相传公元前 2611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到此巡视自己的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工程时,命令手下为自己雕凿石像。工匠们以这位法老的面像作为狮子的头。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写照。雕像坐西向东,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原来的狮身人面像头戴皇冠,额套圣蛇浮雕,颏下留长须,脖颈围着项圈。经过几千年来风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项圈不见踪影。整个雕像只有个头颅在沙土以上。1817年,意大利探险家开始从沙堆里挖掘雕像,但不成功,直到1926年,整个雕像才被挖掘出来重见天日。
尼罗河
尼罗河就埃及的生命之泉,大河流经之处孕育了人类最古老的文明。尼罗河全长6671公里、流域面积逾335万平方公里。这条世界第一长河纵贯非洲大陆东北部,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埃塞俄比亚、苏丹、埃及7个国家,跨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后注入地中海;它流经埃及的部分虽然只有1350公里,却是自然条件最好的一段,难怪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早在2000多年前就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尼罗河邮轮旅行沿着伟大文化的踪迹前行,前往古老的历史遗迹。


古希腊作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一个普通数字足以让人了解:埃及人97%的水需求靠的是这条河的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河流稍有变化都有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在开罗看来,复兴大坝有可能引发的种种改变威胁其经济发展和已经很困难的食品供应。今年2月,埃及水利灌溉部长在苏丹的一次会晤中恼怒地重申了这一看法。他说,“如果抵达埃及的水流量下降2%,我们就有可能损失大约10万公顷的可耕地。而半公顷的土地就可养活一家人。且如果我们认为一家有5口人,这就意味着百万人有可能面临没有了生活来源的问题”。埃及研究人员认为,这样的冲击有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

阿斯旺大坝及周边神庙

【阿斯旺大坝】阿斯旺是埃及最南部省份,南面与苏丹接壤。阿斯旺市是省府,20多万人口,也在尼罗河的东岸,距离开罗近一千公里。阿斯旺水坝(Aswan High Dam)高111米,长3830米,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尼罗河美丽的自然景观,舒适的热带气候,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坝,使阿斯旺的旅游业特别发达。


尼罗河流经东北非九个国家,总长6853公里。两条最主要的支流青尼罗河和白尼罗河都发源于中非高原,向北流到苏丹首都喀士穆附近时交汇为一,被称为尼罗河。尼罗河向北穿过苏丹边界进入埃及的阿斯旺地区,再一路向北流经开罗后分成若干支流,分别注入地中海,形成了以开罗,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为顶点的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象是中国的黄河,也挟带着中非高原上的大量泥沙。随气候的变化,河水的径流量也变化很大,9月份丰水季的径流量可能是3月份枯水季的40倍。旱季时河水青澈,雨季时河水红浊。过去每到雨季,河水就漫出河床,淹没两岸的庄稼和农舍,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所以埃及人一直想在尼罗河上建坝调节水流以避免泛滥为害。


1902年,英国人在菲莱岛的北边的尼罗河上建造了第一座大坝,现在称阿斯旺老坝。1946年时洪水几乎漫过坝顶,引起人们的巨大恐慌。在埃及总统纳赛尔革命后,决定在旧坝上游6公里处建造新坝,建坝要花6亿美元,埃及政府当时已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计划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进行这项工程。前苏联为了抗衡西方世界,也为埃及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资助,还派来了工程师和重型机械。新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坝上,脚下波涛翻滚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放眼南望是宽15公里长500多公里的纳赛尔湖,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来的持续低水位都化险为夷。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阿斯旺水坝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大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约4300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

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

1、在阿斯旺库区有着不少的古埃及文物,特别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布·辛贝勒神庙。由于这些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埃及政府极为重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赞助,对这些古迹进行了迁移或保护。

阿布·辛贝勒神庙的迁移工作十分庞大和和细致。整个古迹和移民迁建的投资达15亿埃镑,超过水电站的投资。

2、使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

如今,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

3、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如今沙丁鱼已经绝迹了。

菲莱神庙
【菲莱神庙】(Philae Temple)

菲莱神庙是保存得最好的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庙宇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供奉爱神伊西丝 (Isis)。神庙原址是在尼罗河河心里的小岛上,岛名叫菲莱,所以称菲莱神庙。菲莱岛(Philae Island)在阿斯旺以南15公里,岛长450米,宽150米。岛上有被称为古埃及国王宝座上的明珠的埃及古神庙群,以辉煌而奇特的建筑、宏伟而生动的石雕及石壁浮雕上的神话故事而闻名。菲莱神庙建于公元前4-3世纪的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前30年),托勒密(公元前367-前282年)是亚历山大大帝麾下的一员大将,马其顿帝国海军舰队司令,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任埃及总督。亚历山大死后,他于前305年在埃及自立为王,开创了历时275年的埃及托勒密王朝,被称为托勒密一世。

托勒密王朝定都于亚历山大港,托勒密一世虽然是希腊人,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的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其间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著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

菲莱神庙就是根据古埃及神话而建造的。传说奥西里斯(Osiris)是天神与地神的儿子,他与其妹妹伊西斯结为夫妇将埃及引向繁荣。但是他被弟弟赛特嫉恨用计谋害。赛特制作了一个华美的棺材,上面装饰满了美丽的宝石和黄金,让奥西里斯躺进去试试,然后盖好盖子并用沸水浇洗,再把棺材扔进尼罗河。伊西斯后来在丛林里找到了奥西里斯的尸体,然后藏在沼泽里并准备用法力使丈夫复活。但被赛特发现。他将自己的哥哥分尸成14块,扔到了埃及的各个角落。虽然伊西斯再次找到他的尸骸,但只找到13块,生殖器部分被鱼吃掉了,伊西斯只好用橄榄木做了阴茎。奥西里斯只复活了一个晚上,但性功能很好,让伊西斯受孕并生出了一个儿子荷鲁斯为他复仇,荷鲁斯人身鹰头,是古埃及的第一位法老。奥西里斯死后做了阴间的神,如同中国的阎王,与他的妻子伊西斯,儿子荷鲁斯一起在神庙里接受人们的祭祀

1902年阿斯旺低坝拦截尼罗河水时,部分被淹没。60年代在菲莱岛南面筑起高坝后,神庙几乎全部被淹没。为了保护这些珍贵文物不受毁损,从1972年开始,埃及政府在神庙四周筑起围堰,将堰中河水抽干,然后将这组庙宇拆成45000多块石块和100多根石雕柱,于1979年8月在离菲莱岛约1千米处的阿吉勒基亚岛上,按照原样重建。1980年3月10日,菲莱神庙在新址上重新正式开放。神庙共有三座,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一座最古老的尼克塔尼布二世国王神庙,建于公元前4世纪。最大的一座叫伊西斯神庙,系托勒密二世费拉底尤斯国王(公元前285年—前246年在位)于公元前三世纪中期所建,还有一座神庙为罗马时期所建。

菲莱神殿的入口是两座梯形的塔门,相夹形成一个门庭,柱廊与主殿大门又构成一个不小的广场,砖墙上有不对称的浅浮雕,讲述宗教与神话故事。穿过有两尊狮子坐像的主门入口,即进入中庭,眼前又是两座梯形浮雕塔门,浮雕不仅有大型人像,还有密密麻麻的古埃及象形文字。大殿的柱式风格统一,为开花纸莎草式,在柱头位置雕有面朝四方的女神方柱头。细看,每个柱子有的图案各不相同,可谓根根柱子独具匠心。大殿内的石刻精美,特别让人注意的是十字图案。十字图案出现在大殿的若干个地方,各不相同,是典型的宗教图案。关于宗教渊源的探索有很多是与十字图案相关的。
阿布辛贝神庙
【阿布辛贝大小神庙】是拉美西斯二世时期古埃及最壮丽的神庙,埃及南方城市阿斯旺的重要旅游景点,位于阿斯旺以南280公里处。阿布辛贝神庙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古埃及新王国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二世( Ramses Ⅱ)建造了这座大型岩窟神庙,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了,也是新帝国的法老王时代最受保护的遗迹。

神庙建在人迹罕见的撒哈拉大沙漠之中,由于年代久远,慢慢地被沙漠中的风沙所掩埋,只有四座神像中最边上一尊的皇冠露在外面。1813年,被瑞士人伯克哈特发现,但是他无法找到神庙的入口。1817年,意大利人贝尔佐尼在当地一个小男孩的指引下,最终挖掘成功,使这座神庙重见天日。阿布辛贝就是这个小男孩的名字,为了表彰小男孩的功劳,贝尔佐尼就以阿布辛贝命名了这座神庙。

这座神殿最大的独特之处,就是它不是用一块块巨石堆砌而成的,而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的悬崖峭壁上,用人工在山体上开凿出来的宏伟建筑。阿布辛贝神庙是在尼罗河西岸粉红色砂岩悬崖的山体上,用人工劈凿出的宏伟建筑。庙高30米,宽36米,纵深60米,门前4座巨型石质拉美西斯巨型坐像,每尊高20近米,重1200余吨,像旁还精心策划且有序散落着其母、妻、子女的小雕像,无不栩栩如生。雕像历经三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可见其石质之坚硬,以及古埃及人三千多年前所具有的选料水平,都会令世代后人惊叹不已。

跨进神庙第一道门后,映入眼底的还有二道石门。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它显然成为大跨度的核心构件,正是这些石柱承受着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石柱旁,大厅四周刻满壁画,记述着拉美西斯二世远征古努比亚所建树的卓著战功。 从选址到定向,从庙门设计到内部结构,从庙内壁画到庙外各尊神像的雕刻,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现。

神庙内部是一个大列柱室,是由8座高达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构成的。大列柱室两侧墙上的雕刻绝对不容错过。上面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现叙利亚地区)和赫梯人激战的壮观场面。大列柱室深处的前室中的观光亮点是奈菲尔塔利王后的浮雕。

阿布辛贝神庙最神秘的地方,是穿过第三道石门,大厅最深处的小石室,这里是神殿的圣地。室内有四座神像,从左往右分别是冥界之神普塔赫、太阳神阿蒙、拉美西斯二世和老鹰神荷鲁斯。三千多年前神庙的建筑师们精确地运用天文学、数学、物理和地理学等知识,把神庙设计成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2日)和登基日(10月22日)这两天,旭日的金光会准确地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深的庙廊,照耀在拉美西斯二世和太阳神、老鹰神的身上,长达20分钟之久,而最左边的的冥界之神却永远躲在黑暗中,人们把这举世无双的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为太阳节。

1963年,埃及建设阿斯旺大坝时,为了保护阿布辛贝神庙不被尼罗河水淹没,联合国发起了拯救呼吁,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向埃及提供资金和技术,各国著名的科学家们经过测定方位和严格的计算,决定把神庙后移590英尺,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英尺。整个工程耗费了五年时间,把整座神庙切割拆分编号,又在新址按原状重新组装起来重新向世人开放。新组装的神庙里的四座神像中,第二尊的头部和上身都掉在了地上,据说在人们最初发现神庙时就是这般景象,可能是地震破坏的,所以在迁移时保持原状,第二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头部就永远留在了地上。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迁移工程,将神庙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但遗憾的是,尽管在神庙迁移时,一流的科学家们用了一流的科技测算技术,但因为无法如古埃及人那样精确地掌握天文,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误差错后了一天。

*拉美西斯二世的执政时期是古埃及新王国最强盛的时代。他是一个伟大的法老,百胜将军,杰出的建筑家,在他统治的67年里,古埃及拥有前所未有的广阔疆域,成就了它的最后辉煌。拉美西斯二世是第19王朝的法老,生于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卒于公元前1213年,活了91高龄。在那个年代活到如此高寿,简直是奇迹!须知当时埃及人平均寿命仅为40岁。他有数不清的皇后和嫔妃,还有一百多个儿女。但是他先后选立了13位王储。因为他活的太长了,前12位王储都死在他的前面。他死的时候,第13位王储继位,也是60多岁的高龄。
科翁坡神庙
【科翁坡神庙】(Temple of Kom Ombo) 离开阿斯旺,沿着尼罗河顺流而下,几小时后就可到达位于河东岸边的科翁坡神庙。全世界最古老的一个日历图案就保留在神庙中。神庙离尼罗河很近,因为离河面很近,受尼罗河泛滥的影响,科翁坡神庙是埃及风化最厉害的神庙。Kom Ombo在古埃及语中意为“金城”。它位于尼罗河边的一座小山丘上,建造于托勒密王朝。和别的神庙一样,它也有高大的石柱和因残破而显得苍凉的庙殿,但与众不同的是,它有两个大门。一个大门是专为鹰神荷露斯(Haroeris)所建的,另一个是专为鳄鱼神(Sobek)所建,因此科翁波神庙又被称为“双神殿”。

科翁波神庙是个轴对称的建筑群,左右两个入口、两个中庭、两个廊柱厅、两个祭坛,分别供奉鹰神和鳄鱼神。这个鹰神荷鲁斯是冥神奥西里斯和和他的妹妹伊西斯所生的儿子,人身鹰头,他打败了谋杀他父亲奥西里斯的叔父沙漠之神塞特,是古埃及的第一位法老,也称为战神或空中之神。塞特杀死哥哥是因为垂涎嫂子的美色,而奥西里斯也与塞特的老婆通奸,生下了狼头人身的死神阿努比斯,成为他亲爹冥神奥西里斯管理阴间的助手。塞特的儿子就是索贝克,鳄头人身,是尼罗河之神,也是荷鲁斯的堂弟。

科翁波神庙中有很多珍贵的古代壁画,壁画上的人物身体比例协调,表情生动,有的还有残存的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是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古埃及日历、手术器械、以及女人分娩的浮雕。神庙中用古埃及法老时代的数字标注太阳历,以及祭祀活动的日程安排表,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日历,虽然已是残缺不全。神庙后墙有一处刻有手术刀等手术器械的壁画,两千多年前法老们已经掌握外科手术的方法,真是让人惊叹。浮雕上所刻画的产妇,蹲坐着分娩,古埃及人认为蹲坐是一种最佳分娩姿势,还有母亲哺育儿童的壁画。古埃及的医学非常发达,3800多年前就有了医学著作史密斯纸草卷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医学文献。

科翁坡神庙是人们祭神的地方,同时也是一座古埃及的医院,遗址里的好几个房间就是当时的诊所或手术室。神庙旁有口水井,据说已有3500年的历史,还保持得那么完好无损,真乃是奇迹。井水在地下与尼罗河相通,观察井水的深浅就能知道尼罗河的水位高低。

埃德福神庙

埃德福(Edfu)

【埃德福神庙】(Edfu Temple) 埃德福是一座名气不大但却位于尼罗河最好地势的城市,保留着几千年来古埃及文明的缩影。埃德福神庙是埃及保存的最完好的古埃及第二大神庙。神庙就建于尼罗河西岸边,几千年来尼罗河水的周期泛滥把神庙掩埋在12米深的沙土和淤泥之下,形成厚厚的保护层,避免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随着岁月的流驶,在风力的作用下沙层逐渐变薄,神庙最高的楼塔顶端慢慢露出了沙面,被1798年入侵埃及的拿破仑军队所发现。1860年,还是法国的考古学家,埃及博物馆之父马里埃特率人进行了挖掘,埃德福神庙终于重见天日。


来到埃德福神庙跟前,高高的塔门犹如横空出世,巍然挺立。主殿长137米,宽79米,殿内大梁高达37米。埃德福神庙也称“荷鲁斯神殿”,祭奉的是天空之神(或天神)鹰头人身的荷鲁斯。埃德福神庙供奉的是鹰神荷鲁斯,这个鹰头人身的神被看作埃及的第一个法老,在古埃及神话中被看做法老的守护神,也是王权的象征。法老被视为荷鲁斯在人间的化身,是荷鲁斯的传人。至今,埃及的国徽和国旗上还有鹰神荷鲁斯的形象,可见他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

埃及神庙多如牛毛,尼罗河两岸随处可见。庙虽多,但没有一座是有屋顶的,埃德福神庙是唯一还保留有屋顶的一座。因位其保存的完好,规模的巨大,庙里有很多的壁画雕刻和象形文字,所以在埃及的考古学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埃德福神庙之所以保存的相对完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年轻,只有两千多岁。比起4600岁的金字塔,4千岁的卡纳克神庙和3300多岁的阿布辛贝神庙,埃福德神庙真是太年轻了。

公元前334 年亚历山大大帝灭了埃及,他手下的大将托勒密就成了埃及的法老。作为外来民族的统治者,托勒密王朝试图以维持埃及历史悠久的传统来争取人民的忠诚。他们建立了埃及风格的神庙,把自己描绘成法老。此后的埃及,开始了希腊与埃及两种文明的碰撞与融合,埃德福神庙也是在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期间兴建的。从神庙的规模可见当时的埃及是颇为繁荣的。公元前30年,凯撒大帝灭了托勒密王朝,把埃及变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在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统治埃及期间,于公元391年颁令禁止神像崇拜,荷鲁斯神庙被废弃,基督教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埃德福神庙里的许多铭文雕刻都被基督徒凿掉,甚至荷鲁斯的脸部和名字,而且多柱式的内殿的天花板也因罗马人生火做饭而被熏黑,很多精美的壁画都被毁了。失去了辉煌的埃德福神庙渐渐被荒废了,也被人们遗忘了,终于被埋进了漫漫黄沙,默默地等待了千余年才重见天日。

卢克索(Luxor)

【底比斯遗址】(Thebes) 即今埃及卢克索(Luxor)和卡纳克一带, 古埃及首都。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底比斯位于开罗以南700公里的尼罗河的右岸。公元前14世纪中叶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底比斯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史载,当时的底比斯有城门百座,人口稠密,广厦连亘,极为繁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百门之都”的美称,阿拉伯人曾赞誉这里为“宫殿般的城市”。 这里曾经是被荷马誉为“百门之都”。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然千年岁月流逝,宏伟的宫殿庙宇多已堙没无闻,但从仅存的庙宇遗址和帝后陵寝,贵族墓葬,仍可想象当年底比斯鼎盛时期恢弘的风采。

图坦卡蒙金面具

【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

在尼罗河西岸岸边7公里,与卢克索等现代化城市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带就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的所在地。帝王谷就坐落于离底比斯遗址不远处的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在那断崖底下,就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点。几个世纪以来,法老们就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他们显贵的遗体,同时这里还建有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这里曾经是一处雄伟的墓葬群,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其中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在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为什么法老和要埋葬在这里?首先,古埃及人认为,太阳从尼罗河东方升起,在尼罗河的西方落下,太阳从东到西,表示从生,到死。认为人也如此,人死了以后灵魂就到西方,因此要埋葬在尼罗河的西面,然后经过一个晚上就能复活。其次,帝王谷它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 Al-Qurn 之下,在古埃及是建造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工程浩大,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到新王朝时期就不再建金字塔,而这里正位于金字塔形状的山峰下,所以也就象征是座天然金字塔了。其三,帝王谷在荒无人烟的沙漠山谷中,交通困难。加之墓室是从隐蔽的山崖下的岩壁上开凿,深入山体数百米,洞口封闭后,被人发现而盗墓的可能性小,较为安全。


至今为止,帝王谷所有的法老墓都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掘,珍贵的文物和木乃伊大多流失或损坏。只有一座小小的图坦卡蒙陵墓逃过了劫难,因为当时在修建拉美西斯六世陵墓时,挖掘出的大量沙石掩埋了图坦卡蒙墓,结果后来在这座未被盗掘的墓中发现了大量的稀世珍宝,让全世界为之震惊。1922年11月5日,这是世界考古史上的一个辉煌的日子。这一天英国人卡特,经过10年的努力,最终发现图坦卡蒙陵墓,也就是帝王谷迄今已知唯一没有被盗掘的陵墓。墓主人是第18王朝的第12个法老-图坦卡蒙法老。

图坦卡蒙18岁暴亡,死因扑朔迷离,因此他的陵墓被一种神秘的色彩所笼罩。在他阴森的墓道里,刻着法老的咒语:“不论是谁搅扰了法老的宁静,‘死神之翼’将降临到他的头上。” 卡特看到这个咒语并不以为意,认为是无稽之谈。然而就在墓穴刚开挖的5个月后,图坦卡蒙挖掘的投资人,卡特的重要助手卡纳凡勋爵离奇去世了,他的远在巴黎的妻子也于1929年病逝,症状于她丈夫完全相同。卡特本人也在1939年神秘的死亡,此后,参加过墓穴发掘工作的人员接二连三地因为各种原因而死去,总数达40-50人。于是法老的咒语便不胫而走,使人心惊胆颤,毛骨悚然,也使得图坦卡蒙法老的大名响遍全球。

在为图坦卡蒙陪葬的五千多件奇珍中,最著名的是图坦卡蒙黄金面具,重10.23公斤。图坦卡蒙的木乃伊由三个人形棺与三个外廓层层保护,每一个的大小恰好卡进另一个,手工技艺相当精细。最内一层的人形棺由22K金打造,重110.9公斤。

帝王谷内主要开放的墓室有:
1.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保存有表现拉美西斯三世应用事迹的浮雕:讨伐敌人、捕杀野牛等。第2院落内有由24根石柱组成的列柱室,顶部保存有色彩鲜艳的浮雕。
2.阿蒙荷太普二世(第十八王朝):墓室内的2根柱子上绘有奥塞里斯神、阿努比斯神、哈物尔神、荷鲁斯神及阿蒙荷太普二世。
3.图坦卡蒙(第十八王朝):法老的木乃伊仍安置于墓室之中。墓室正面的墙上,绘有以奥塞里斯神形象出现的图坦卡门王,以及其继位者阿伊王。图坦卡蒙的陵墓是目前帝王谷中最后被发现的也是唯一一座未遭盗掘的法老墓。
4.荷莱拇赫布王(第十八王朝):内有精美壁画。
5.西蒂二世(第十九王朝):有木乃伊。
6.美耐普塔(第十九王朝):红色花岗岩制成的石棺。
7.塔乌塞尔托女王(第十九王朝):西蒂二世妻子墓地。
8.拉美西斯一世(第十九王朝):精美壁画。
9.拉美西斯三世(第二十王朝):竖琴演奏者的石像。
10.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巨大的石棺。
11.拉美西斯六世(第二十王朝):保存良好的壁画。
12.拉美西斯九世(第二十王朝):小于拉美西斯六世之墓。
13.图特摩斯三世(第十八王朝):墓内的线条构图十分漂亮。

孟农巨像
【孟农巨像】孟农巨像(Colossi of Memnon)又称门农神像,是矗立在尼罗河西岸和帝王谷之间原野上的两座岩石巨像,他们原来是法老阿蒙荷太普(AMENHOTEP)三世神殿前的雕像,但神殿本身已无踪影。雕像高20米,风化严重,面部已不可辨识。坐像是由新王国时代鼎盛期的阿蒙荷太普三世建造的。雕像身后,原来是他的葬祭殿,但后来的法老拆了这座建筑,并把他作为自己的建筑物的石料。到了托勒密王朝时代,建筑物已经完全被破坏了。人们认为石像是希腊神话中的孟农的雕像,就给石像取名为孟农像。罗马统治时期的地震使雕像出现了裂缝。每当起风的时候,孟农像就会发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悠扬婉转的歌声般的声音,十分神奇,仿佛在向人们诉说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有过的传奇。但后来经过修补之后,孟农像再也没有唱过歌。

卡尔纳克神庙

【卡尔纳克神庙】(The Amun Temple of Karnak)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精湛的建筑工艺满含中王朝时期的爱恨情仇。原有的运河将卢克索一分为二,南部称卢克索,北部的村庄地区称为卡纳克。在这里有许多巨大的古老建筑遗址,也是古代底比斯的部分遗址所在。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石柱,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长15米,其上足可容纳50个人站立。晚上有声光表演,用五彩的灯光变幻映照着遗址,配有解说词和音乐,向游客叙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


卡尔纳克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91 - 1783 年),但真正把神庙扩建成大致上今天规模的,仍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570 - 1090年)的那几位法老王。 之后直到罗马统治初期仍有扩建,但只属于小规模的增建和修筑。之后直到罗马统治初期仍有扩建,但只属小规模的增建和修筑。


卡纳克神殿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也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侧的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2.5公顷;另一侧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Mut女神,现尚未发掘卡纳克神殿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形象地说,卡纳克神殿的体量可以装下一个巴黎圣母院,占地超过半个曼哈顿城区。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宽 102米,深53米,在这个厅中树有134棵13米至23米高的柱子。柱顶为开放的纸莎草花,周长为15米,可容纳50个人在上面站立。想象一下,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置向其中,人们不禁感到自身的渺小;据说当年建造卡纳克神殿时,将工匠、祭司、卫士、农民全包括在内,共有81322个人为这座神殿付出了汗水。在卡纳克神殿前还遗留着一座图特莫一世(TutmoseⅠ)的方尖碑。据说这里原来有一对,另外一个已经不知去向。神殿的西北角还有一个长120米的圣湖,据推测原来这里是用来给阿蒙诺菲斯三世建造灵堂圣湖湖水清澈,水中可以看到神殿的倒影在卡纳克神殿。

斯芬克斯神道
卢克索神庙
【卢克索神庙】(Luxor Amon Temple)卢克索是埃及中南部城市,坐落在开罗以南670多公里处的上埃及尼罗河畔,位于古埃及中王国和新王国的都城底比斯南半部遗址上。卢克索神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的第十九个法老(公元前1398-1361年在位)艾米诺菲斯三世为祭奉太阳神阿蒙、他的妃子及儿子月亮神而修建的。到第十八王朝后期,又经拉美西斯二世扩建,形成现今留存下来的规模。

卢克索神庙是阿蒙大神庙的附属神庙,与卡纳克神庙之间有斯芬克斯神道相连。斯芬克斯神道从尼罗河畔朝拜的人首先来到内克塔内布一世造的前院,从这里有一条两旁蹲坐着上百狮身人面像的大道通向东北方向。在古代这条大道连接卢克索神庙与2.5千米外的卡纳克神庙。到2004年为止这条大道上还有现代卢克索城市的建筑,此时市政府已经开始将这条大道重新整清。内克塔内布一世时狮身人面像之间还种有树和花。

拉美西斯二世像以及方尖塔 在古代这里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两尊坐像、四尊立像和两根方尖塔。今天这些像中只剩下了两尊坐像、一尊立像和一根方尖塔。1836年总督穆罕默德·阿里将一根方尖塔送给了法国国王路易·菲利普。今天这根卢克索方尖塔位于巴黎协和广场。作为交换穆罕默德·阿里为开罗的一座清真寺获得了一座钟塔。

卢克索神庙是阿蒙大神庙的附属神庙,与卡纳克神庙之间有斯芬克斯神道相连。第一塔门是神庙的正门,门前有拉美西斯二世的一对坐像和两对站像。塔门内原有2根方尖碑,现在仅存一根,是颂扬埃及最伟大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的。右侧的另外一根方尖碑现在立于巴黎的协和广场之上,是1829年被“近代埃及之父”穆罕默德 阿里总督赠送给法国国王路易 菲利普的礼物。这位阿里总督(约1769年-1849年)并不是埃及人,而是阿尔巴尼亚人,他开始是奥斯曼帝国驻埃及的总督。但后来反叛奥斯曼,两次打败土耳其军,创立了埃及的阿里王朝。他消灭马木留克地方割据势力,统一埃及并进行一系列改革,使埃及走向现代化,被称位近代埃及之父。这位阿里对法国情有独钟,他的改革也是依法国为榜样的。在古埃及文明的发现和保护方面,法国人贡献巨大。其中尤以解读四千八百年前的象形文字,圣书体为最。1799年7月15日,拿破仑的法军攻占埃及的罗塞塔港。一个法军上尉在带人挖掘工事时,挖出了一块黑石碑,上面刻满了奇怪的文字,这就是著名的罗塞塔碑。上尉虽不认识碑文,却意识到此物的不寻常,立刻送交专家研究。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最后破解了罗塞塔碑上的文字,从此人们有了研究古埃及历史的强大工具,世人也因此认识了埃及古文明。为了感谢法国人的贡献,阿里把另一根方尖碑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法国。
法國語言學家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
巴黎协和广场上的埃及方尖塔(Obelisk)
    
赫尔格达红海

赫尔格达(红海)

赫尔格达 (Hurghada) 以前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村,因为濒临红海的绝佳优势,埃及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使小渔村变身为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红海是在非洲东北部和阿拉伯半岛之间有一片形状狭长,色彩斑斓的海域,它长约2000多千米,最大宽度306千米,面积约45万平方千米,是欧洲、亚洲间非常重要的交通航道。但是红海被世界所熟知的,还是源于那种无法用言语修饰的纯净景致。这种一半海水,一半沙漠的独特景色,足以撼动每一位游客的心灵,在这片海天相接的汪洋前,您尽可以在海滩之上度过惬意的一整天,享受这份远离喧嚣的宁静和天然。

首都开罗(Cairo)

埃及的历史可上溯到五千五百年前,但是作为埃及和非洲第一大城的开罗,历史却不算长。虽然三千多年前被称为优努的地方就有人住,在古罗马时代也修建了教堂,但却没有具有规模的城市形态。古埃及的首都在孟菲斯等好多不同的城市,与开罗无关。

开罗和埃及数千年来一直受到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侵略和占领,直到1952年,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今天的埃及人早已不是数千年前的古埃及人,而是各种外来人种的混合体。自从阿拉伯帝国入侵后,埃及就开始了伊斯兰化,开罗市区有八百多座清真寺。在今天的埃及人中,90%信奉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但是还有10%人口信奉基督教犹太教或其他宗教。
【老城区】
这里有埃及第一大集市哈利利市场。这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遗址”名单的老城区中随处可见精美的手工艺品,老城区由几十条小街巷里的几千家个体小店组成,许多店铺的历史甚至可追溯到公元14世纪!在这里能买到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品,伊斯兰风格的古朴店铺和齐全的商品深受国际游客的喜爱。

【孟菲斯古城】(Memphis)

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首都开罗仅30多公里,根据考证在公元前3100年就是一座大城市了,当古埃及第三王朝的法老王孟菲斯统一埃及后,即定都与此,后因首都迁往第比斯后而逐渐没落,游客主要参观孟菲斯的半露天博物馆,那里有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户外有雪花膏石雕的阿蒙霍特普二世的人面狮身像的遗址。

埃及博物馆
【埃及博物馆】。这座尼罗河东岸的建筑内至少藏有30多万件古埃及时期的文物,直至建馆百年后的今天,工作人员依旧没能为数以万计、种类繁多的文物编订收藏总目。在展出的6.4万件藏品中,尤以图坦卡蒙 (Tutankhamun) 墓出土的文物最为引人瞩目,纯金的昂贵棺椁和华丽的法老面具不但极为珍贵,关于法老诅咒的神秘传说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观光客。

*1821年,一代梟雄拿破仑在大西洋的一座荒岛上结束了他辉煌灿烂的一生,默默地告别了人间。他当年在胡夫金字塔墓室里的神秘经历也就成了永恒的历史之谜,让人们魂牵梦绕。就在拿破仑去世的同年,一个婴儿在法国布洛涅诞生了,这个婴儿就是后来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埃及学家奥古斯塔 马里埃特(1821~1881)。从童年时期,他就被拿破仑的埃及之行所吸引,对神秘的金字塔和斯芬克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拿破仑远征埃及不仅是军事活动,也是对埃及的科学考察。他随军带去了数百名法国各领域最杰出的学者,导致了举世闻名的“罗塞塔石碑”的发现,石碑上的铭文帮助语言学家们最终破解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之谜,为研究古埃及的历史提供了一件极强大的利器。青年时期马里埃特就来到埃及,从事科普特文稿的搜集整理。当时大批欧洲文物贩子来到埃及寻宝,进行野蛮挖掘,致使很多珍贵文物遭到不可弥补的破坏。马里埃特大声疾呼了八年,终于促使埃及政府采取保护措施,使埃及考古发掘逐渐走上正途,他的贡献不可磨灭。1850年的一次偶然机会,马里埃特在孟菲斯古都附近发现埋在沙中的狮身人面像,便立即招来工人进行发掘。两年后出土了141座狮身人面像列队的大道和萨拉匹斯神庙,庙中有64具阿匹斯神牛的木乃伊,并有大批注明日期的铭文,因而具有编年史价值。发掘了重要遗迹数十处,如孟斐斯的圣牛墓地、萨卡拉墓地、阿拜多斯遗址等。他协助埃及组织特别的发掘与古物管理部,在开罗创办埃及博物馆,并被任命为馆长,毕生致力于埃及考古学的研究工作。从此他与埃及考古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埃及发掘4年后,马里埃特回国就任卢浮宫博物馆馆长。1858年,他辞去了巴黎罗浮宫博物馆馆长的职务来到开罗,出任新成立的埃及文物局局长。任职期间,他主持制定了埃及文物保护条令,制止随意发掘、搜集和贩卖出土文物。在埃及政府的支持下,初步制止了对埃及境内古墓和寺庙的大规模掠夺,使乱盗乱贩文物之风得以控制。1863年,奥斯曼帝国驻埃及总督接受了马里埃特的建议,在开罗附近建立了近东地区的第一所国家博物馆,成为今天埃及博物馆的前身,这是马里埃特在埃及考古学上的最大成就之一。从这时起,所有在埃及发现的,不论是偶然找到的还是有计划发掘出来的东西都属于博物馆,个别作为荣誉礼品留赠给那些严肃的挖掘者、考古学家和学者的文物除外。埃及是个穷国,没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进行考古发掘。埃及考古的模式是欧美人提供资金和技术,埃及政府发放许可证,在欧美专家的指导下,雇用埃及人来挖掘。自从1858年开始,马里埃特就定居在埃及,为埃及的考古事业殚精竭虑,直到1881年在开罗病逝。他的遗体葬于博物馆门前的花园中,他的雕像陈列在博物馆内。这位杰出的法国埃及学家从此长眠在他为之献身的埃及国土上,他的事迹和精神永远为埃及和世界人民怀念景仰。
        

亚力山大

亚历山大(Alexandria)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古城曾为古埃及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亚历山大大帝时(公元前332年)兴建而得名。公元前四到前一世纪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十六世纪起一度衰落,十九世纪逐渐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较速。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气候宜人,是整个埃及的避暑胜地,也因此得到了“地中海新娘”的美誉。与其他地中海岸线的欧洲国家不同,亚历山大是一道阿拉伯风格十足的地中海风景线。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在旅程的途中会看到浩瀚的撒哈拉沙漠,领略这片世界第二大荒漠的壮阔与荒芜。


【亚历山大灯塔】亚历山大灯塔是世界著名的七大奇迹之一。遗址在埃及亚历山大城边的法罗斯岛上。灯塔约在公元前280~278年建成,巍然屹立在亚历山大港外1500年,但因在1503、1532年两次地震中极度受损,埃及政府于1532年重建亚历山大灯塔,但因资金不足,未能完全重建。许多埃及的早期伊斯兰教清真寺的尖塔都模仿了亚历山大灯塔的三层式设计,这足以显示灯塔在建筑学上的广泛影响。2015年5月9日,埃及决定再次重建亚历山大灯塔。

*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埃及胡夫金字塔,公元前2700年 埃及。
-巴比伦空中花园,公元前604年 伊拉克。
-奥林匹亚宙斯神像,公元前470年 希腊。
-阿尔忒弥斯神庙,公元前550年 土耳其。
-摩索拉斯陵墓,公元前353年 土耳其。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 公元前400年,希腊。
-亚历山大灯塔,公元前330年 埃及。

这七大奇迹中的六个都在浩瀚的岁月中遭受地震,兵燹等灾害而毁灭了,有的今天甚至连遗址都找不到了,人们只能从两千年前的古籍中去寻找它们昔日辉煌的雄姿。然而,唯一的例外是埃及的金字塔。这些庞然大物造的太宏伟太坚固了,以至历经四五千年的风霜侵蚀,虽有所损坏,但是其主体依然苍劲挺拔,巍然傲立。

【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盛于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托勒密王朝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其版图南至现今的苏丹,北到塞浦路斯和爱琴海南部。王朝的统治者决意把亚历山大城建成像雅典一样的城市,使自己的国家不但成为军事大国,也成为文化大国。为此,他们仿效希腊,开始修建博学园和图书馆。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亚历山大图书馆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它与亚历山大灯塔一起,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该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它到底是什么模样却无人知晓。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因为它甚至连一个石块实物也没有留下;而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


鉴于亚历山大图书馆在世界历史上的赫赫名声和他在传播科学和文明中的巨大贡献,1974年,即亚历山大图书馆被毁后的两千年,埃及亚历山大大学的校长提出重建亚历山大“历史上第一个图书馆”的提案。提案得到埃及和世界各国政府的支持,于1989年举办国际设计图竞标,最后由挪威建筑师斯努赫塔(Snohetta)赢得竞图。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化费了各国捐助的70多亿美元,2002年10月16日,有“世界最佳建筑”之称的新亚历山大图书馆(Bibliotheca Alexandrina)在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主持下正式开馆。

今天的亚历山大图书馆矗立在托勒密王朝时期图书馆的旧址上,俯瞰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主体建筑为圆柱体,顶部是半圆形穹顶,会议厅是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多姿多彩的几何形状勾勒出该馆的悠久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亚图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蒙塔扎宫】(Montaza Palace) 又称“埃及夏宫”、“蒙塔扎宫花园”、“蒙塔扎花园”、“法鲁克夏宫”等, 法鲁克王朝末代国王的宫殿,现已被改为埃及国宾馆。蒙塔扎宫紧紧依偎着地中海,主要建筑都集中在20公里长的海湾一带。与张扬着强烈视觉色彩冲击的红海相比,宁静平和的地中海却透着一股温柔婉约的美,你若站在岸边远眺地中海,那可是说不出来的心旷神怡的舒坦。海滨大道长达26公里,冬宫,盖特贝堡垒,亚历山大图书馆,总督府,行政大楼,海军纪年碑,亚历山大博物馆,地中海新娘雕塑和蒙塔扎宫都在这条线上。两边宾馆、饭店、咖啡厅、夜总会一应俱全,成为亚历山大城里最繁华热闹的区域。

附录一:英法与埃及文物
罗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 ),是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这块石碑之所以重要是它的出现直接导致了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译。所以说,大不列颠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是埃及的文物。罗塞塔石碑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要从拿破仑远征埃及说起。

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后,得罪了欧洲其它的封建君国。当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结成反法同盟对抗法国。法国的世仇英国自然是这个同盟的核心成员。这时,拿破仑跟当时的法国最高领导机构督政府提出,为了削弱英国的实力,他要远征埃及。拿破仑的想法是,埃及是英国海路去往印度必经之路,控制住埃及,可以截断英国从印度获得巨量财富的路。然后以埃及为根据地,把印度变成法国的殖民地,顺便还能再提高一下自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同时,拿破仑内心还有一个伟大的英雄梦。他要像古代的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建立一个横跨欧亚非的庞大帝国。这个帝国要以埃及为首都,因为埃及的地理位置,正是亚欧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

当时拿破仑打败意大利,在国内风头正盛。为了避免拿破仑在国内的势力越来越大,督政府非常高兴地同意了他离开法国去远征。也有一种说法是督政府给拿破仑挖了坑,让他主动提出去埃及。法国远征军1798年的7月1日在亚历山大港登陆埃及。
随着军队出发的还有100多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天文学家、工程师、医生、画家等等,很多都是当时法国顶尖的学术精英。
同时,学者们携带了大量的书籍和科学仪器,他们打算对埃及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拿破仑登陆后马上穿越沙漠进军开罗。当军队行进到在金字塔前时,他鼓舞士兵说:“四千年的历史在望着你们”。但那时候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尚未破解,并没有人谁确切的知道这四千年的历史到底意味着什么?那是还有人把金字塔看成是一个大粮仓的时代。甚至现在还有这种传说,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就是当时法军在练习发炮的时候,给轰下来的。带着学者行军颇为不便,每逢开战,都要把学者和驮着书籍仪器的驴子们放在中间,保护他们的安全。士兵们开玩笑说,这些学者好像半头驴子。但拿破仑一再强调要保护好学者们,他想的不仅是对这块土地的占领,还有对埃及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了解。他心里有个富有文化历史气息的繁华帝国梦,埃及就是这个梦想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法军占领开罗后,拿破仑指挥这些学者成立了埃及研究院。这个研究院阵容华丽。院长是蒙日(法国著名几何学家),副院长是拿破仑,秘书是傅里叶。就是傅里叶级数和傅里叶变换的那个傅里叶。当法国远征埃及的时候,它的老对头英国虽然事先探知了法国人要有大行动,但尚不知道目的地。当时的英国海军上将纳尔逊带着大英帝国的海军在地中海上到处兜风找法军,甚至先于法军到了亚历山大港。当然因为法军还没有到达,什么都没发现。于是掉头又去了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等到他得到法国人去了亚历山大的消息,拿破仑已经带着军队进军开罗了。纳尔逊上将又返回亚历山大附近。

1798年8月1日,英国舰队在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湾歼灭了法国舰队。法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主帅阵亡,法军留在船上还没有来得及卸下来的各种补给也全部沉入海底。史称,尼罗河河口海战。同时英军封锁了海岸线,从此,法国军队无法从法国本土得到援军和补给。补给切断后,法军才意识到带着一大堆学者出行时多么的幸运!神奇的法国学者们博学多才也不缺乏动手能力,他们在开罗设立了兵工厂,啤酒厂,仪器设备厂和医院等。不但可以为法军制造弹药和武器,还能为自己制作指南针、望远镜,铅笔(当时重要的书写工具)等。同时他们对从埃及源源不断送来的各种文物进行清理,分类和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涵盖了埃及的自然、经济与历史各方面。

1799年7月,在亚历山大附近的一个叫罗塞塔的小镇,法军在拆除一堵旧墙准备修建堡垒时,发现一块黑色的大石头,上面刻满了古怪的纹路。当时负责修建堡垒的法军中尉布夏尔很敏感,他注意到了这块石头的不寻常,把它送去了开罗的埃及研究院。这块石头就是后来举世闻名的罗塞塔碑。它以被发现的地点命名。埃及研究院的学者们认出了上面的纹路是三种文字,埃及的圣书体,世俗体和希腊文,认定这块石碑是破解埃及象形文字的关键,并把碑文拓下来供研究使用。

1801年6月,开罗被攻破,埃及研究院的学者们带着在埃及发现的所有的文物去了亚历山大。很快法军战败,9月英军在亚历山大与法军签订了亚历山大条约。条约规定法军要交出在埃及发现的所有文物和研究资料。法国人很生气,凭什么我们的研究资料也要交出来?于是威胁英军,他们将烧毁所有物品。双方再协商的结果,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资料和拓印,但英方则获得所有文物。然而法国人并不甘心把罗塞塔碑送给英国人,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偷运走,但被英军发现没有得逞。1802年,罗塞塔碑被收藏到了大英博物馆。但是英国人只是获得了罗塞塔碑的肉体,他们并没有得到罗塞塔碑的灵魂。

罗塞塔碑的意义是,由已知的希腊文可以知道碑文的内容。也就知道了另外两种文字表达的意思。这样从已知内容来破译象形文字就变得非常有可能性。把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的就是法国人商博良,他才是那个上天指定的开启罗塞塔碑灵魂的人。他的所有经历都好像是为破译古象形文字而准备的。
在他之前,已经有人研究出来碑文上被圈起来的文字,是当时的法老托勒密的名字。商博良的天才在于:他认识到,一直被认为用来表达意思的埃及象形文字,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而他弄清楚了这个关键后,很快就破译了古埃及文字,打开了通向古埃及历史的大门。后来商博良任卢浮宫埃及馆馆长,亲赴埃及考察,就站在法老陵墓前,宣读那些由象形文字写成的文件。

埃及政府为了感谢商博良的伟大贡献,当时的总督穆罕穆德阿里,特别把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方尖碑送给了法国。结果方尖碑本来是放在卢克索神庙前面的一对,就这样被拆散了。方尖碑是法老们用来献给太阳神并对自己和神歌功颂德的,为了表现威严感都修得又高又大。这个方尖碑也不例外,它高23米,重达230吨。法国人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才把它海运回法国,立在协和广场上,从此一对方尖碑相隔万里遥遥相望。这里有个悬案,同时期的英国人托马斯杨(干涉衍射杨氏双缝实验那个杨,那时候的名人都能文能武)也想到了象形文字表音这一关键点。杨曾经把这个想法写信告诉了友人,商博良也认识杨的这个朋友,但他否认看过这封信,当然也否认因此受到了杨的启发。商博良一生都在从事古埃及文化研究工作,成就巨大,被后人称为“埃及学之父”。他去世后葬在拉雪兹神父公墓,墓的是方尖碑的形状,沉默地指向天空。会有埃及学专业的学生专门来这里看他,给他送花。理由是,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专业。

从1802年开始,罗塞塔碑就一直待在大英博物馆,只有一战快结束的时候,伦敦被轰炸,才转移到一个地下15米深的邮政所保存起来。1972年,埃及象形文字破译一百五十周年纪念日,罗塞塔石碑才有机会去卢浮宫,在它的破译者生前工作过的地方展出。回过头来说拿破仑。罗塞塔碑发现不久,法军从开罗推向叙利亚的进展非常不顺利,而法国本土这时候正在跟欧洲反法第二同盟苦战。拿破仑不知哪里来的灵感认为这是个机会。1799年8月18日,趁着夜黑风高之时,拿破仑和亲信们绕过英国人的封锁,坐着快艇一溜烟儿跑回了法国。他事先什么都没说,仅留下一封信,任命他走后的军队司令。1799年11月9日,回到法国的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12月2日,拿破仑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他虽然没有征服埃及,但他当上了皇帝。而被他丢弃的军队,主帅战死在埃及,士兵们战败后辗转才回到法国。当然,死了的那些是回不去了,随军的学者们倒是大部分回来了。

学者们回到法国把带回来的资料编纂成23卷本的《埃及志》,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埃及热。无数欧洲人奔赴埃及去寻找古迹,其中不乏摸金中尉。那时候,埃及人还不知道保护自己国家的文物。很多文物不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都被欧洲人拿走了。比如吉萨三个金字塔中的门卡拉金字塔就是被英国人炸开的,运送这里发现的法老石棺回英国的时候,船沉了,法老和他的棺材从此就静静地躺在了海底。

这时候,另外一个叫马里埃特的法国人站了出来,他先在埃及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埃及文物局。又在1858年建立了埃及第一个国家博物馆,这就是今天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同时发布法律要求凡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必须先送交博物馆。在此后的岁月里,马里埃特一直都在致力于埃及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大力倡导保护埃及古代遗产,反对破坏性的发掘,为埃及文物的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埃及在国家博物馆门口放了马里埃特的雕像,他的墓地也在里面。埃及国家博物馆里现在也有一块罗塞塔碑,这显然只能是个仿制品,还很粗糙。
马里埃特帮助成立的埃及文物局一直都在忙着跟欧洲的各个博物馆交涉,要求它们归还埃及的文物。其中就包括罗塞塔碑,还有狮身人面像的碎成几块的胡子等等等,几乎数不清。
罗塞塔
附录二:极简古埃及历史
距今9000多年前,人们在尼罗河谷地区进行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活东,並建起房屋开始定居生活,此时人们使用的是簡單的石制和木制工具,还不会冶煉和使用金属,靠着这些簡陋的工具,人们在尼罗河流域生活了2000多年。

距今7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开始使用銅,这是巨大的科技进步。

又過了一千年,也就到了公元前4000年左右,国家和政权逐漸开始在古埃及产生,埃及各地出現了很多小国即独立的城邦,如底比斯(Thebes)、孟斐斯(Memphis)、布陀(Buto)、希拉康波利斯(Hierakonpolis)、阿拜多斯(Abydos)、提尼斯(Thinis)、坦尼斯(Tanis)等,然后逐渐合併成比较大的王国。

從公元前34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三四百年时间里,王权和王国在埃及正式确立,象形文字也在這一时期开始出現。此时統治埃及的是一南一北兩个王国,南部是上埃及王国;北部是下埃及王国。

大約在公元前315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都在孟斐斯。这是古埃及历史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的埃及历史統称「前王朝時期(Predynastic period)」,而美尼斯建立的这个統一王朝則称作埃及历史上的「第一王朝」。

从公元前3150年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統一的埃及王国,到公元前2181年,这期間埃及共經历了以孟斐斯为首都的六個王朝,史称第一到第六王朝。其中第一第二王朝(約公元前3150年~公元前2686年)被称为早王朝時期(Early dynastic period)。而第三至第六王朝則称為古王国时期(Old kingdom),时间为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大名鼎鼎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正是建造於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其中的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8年)时。一开始的金字塔是阶梯狀的,后來才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正四稜錐体,錐体金字塔又称真金字塔。显然,建造錐体金字塔的工程难度更高,在二者之間甚至还存在一种曲折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是今天最为人所熟知的三大金字塔。

自公元前2181年開始,埃及經历了100多年的混乱和內战,君主无力控制各地諸侯,期間存在以孟斐斯为首都的第七第八王朝和以南部赫拉克里奧波里斯(Herakleopolis)为首都的第九第十王朝,直到兴起於中部底比斯的第十一王朝於公元前2055年重新統一埃及。

第十一王朝重新統一後,埃及進入一個新的稳定時期,史称「中王国時期(middle kingdom)」,包括第十一王朝(公元前2133年~公元前1991年)和第十二王朝(公元前1991年~公元前1786年)兩个王朝,首都底比斯。

自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650年)起,埃及局势又开始动荡和分裂,其中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650年)就是与第十三王朝並立的。

公元前17世紀,古埃及还遭到了來自亞洲西部的希克索人的入侵,第十五、十六王朝(約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550年)就是由外來的希克索人統治的。直到第十七王朝(約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550年)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彻底驱逐了入侵的希克索人並建立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295年)。被希克索人入侵和統治的這段時期在埃及历史上称为「第二中間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阿赫摩斯建立的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最強盛的王朝,从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3世紀,存在了近300年。

这个时期出現了好几位著名法老。

第十八王朝早期的几位君主消灭了埃及的地方势力,強化了中央集权,王朝君主作為太阳神的化身,集軍、政、神权於一身,代表太阳神在世間进行統治,「法老」这一词汇也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开始成為古埃及君主的专用尊称,並在之后演变成君主的正式称号。大家熟悉的几个古埃及「法老」,比如图特摩斯、图坦卡門、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都出自第十八王朝。第十八王朝的第六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對外战爭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使埃及領土向東北扩張到幼法拉底河流域,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今苏丹西北部),被历史学家称為「古埃及的拿破崙」。

強盛的第十八王朝,其麻煩在於法老无後,圖坦卡門死時,不仅沒有兒子,连僅有的兩个女兒也早已夭折,王位只好傳給了大臣伊特努特·阿伊,阿伊也沒有兒子,死後王位傳給了女婿哈倫海布,哈倫海布仍然沒有子嗣,去世時任命自己的親信大臣,首席大祭司和zhong稅務官普拉美斯作為继承人。

公元前1295年,普拉美斯登上埃及王位,称為拉美西斯一世,他的家族統治埃及約110年,称為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年~約公元前1189年)。第十九王朝的第二代法老塞提一世、第三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都奉行军事扩张政策,这一时代的古埃及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國,疆域橫跨北非和西亞,北至今天敘利亞境內,南到今天苏丹西北部。

拉美西斯二世活了91歲(公元前1303年~公元前1213年),在位60餘年(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一生不僅熱衷於开疆拓土,同样也喜好大兴土木,統治期間扩建了卡尔納克神廟和卢克索神廟,兴建了阿布辛貝勒神廟,並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營建了一座新首都,名為「培尔-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之家」)。

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是古埃及強盛的頂點,然而軍事行動和土木工程的龐大开銷也消耗了國力,拉美西斯二世死後,王朝開始由盛轉衰。

拉美西斯二世活了91歲(公元前1303年~公元前1213年),在位60餘年(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一生不仅热衷於开疆拓土,同样也喜好大兴土木,統治期間扩建了卡尔納克神庙和卢克索神廟,兴建了阿布辛貝勒神廟,並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營建了一座新首都,名為「培尔-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之家」)。

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是古埃及強盛的頂點,然而军事行动和土木工程的庞大开銷也消耗了国力,拉美西斯二世死後,王朝开始由盛转衰。

第十九王朝的权力最終落到了第四代法老麦倫普塔的一個女婿賽特納赫特的手裡。公元前1189年,賽特納赫特登上王位,第十九王朝結束,埃及开始了第二十王朝(約公元前1189年~公元前1069年)的統治時期。

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称為古埃及历史上的「新王国時期(new kingdom)」,從公元前1550年第十八王朝建立到公元前1069年第二十王朝結束,历时近500年,這一时期的法老不再以金字塔為陵墓,而是埋葬在著名的「帝王谷」中。

第二十王朝之後,埃及又开始了长达四百余年的「第三中間期」,從大約公元前1069年一直持續到公元前664年左右,跨越了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五共5個王朝。

從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年~公元前525年)起,史學家稱為古埃及後期。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歷史上把波斯的統治稱為「第二十七王朝」,但实际这时埃及是作为波斯帝国的一個省,由总督統治的。

到了公元前404年,第二十六王朝的後裔曾短暫复國,建立了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王朝,這三個王朝共歷時60年,公元前343年再次被波斯帝國征服,第三十王朝滅亡。

第三十王朝是古埃及最後一個本土王朝,滅亡時間:公元前343年。這一年在中國是:战国时期;距秦王嬴政滅六国統一天下还有122年。

波斯帝國第二次征服埃及之後十年,公元前332年,新的征服者希腊人亞历山大大帝驱逐了波斯人,埃及進入希腊化时期。古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就是亞历山大大帝麾下將軍托勒密所建立的。

这个时期最为我們熟知的历史人物,可能要算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克利奧佩特拉七世,俗稱「埃及艳后」,其後埃及被納入罗马帝国版图,成為帝國的一個行省。

「古埃及」时代至此結束。

公元四世紀,罗马帝国分裂,埃及属於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疆域。

公元七世紀,埃及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納入版图。埃及今天的主体民族阿拉伯人就是這個時候開始進入埃及的。

阅读 1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