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历史概述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地区。7千多年前,埃及人开始使用铜器,进入奴隶社会,比中国的轩辕黄帝早1千4百多年。后来随国家之间不断征战,逐渐统一成为尼罗河上游河谷地区和尼罗河入海口三角洲地区的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国家。象形文字也在这个时候出现,并沿用了3500余年。 公元前315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第一王朝,定都孟斐斯,美尼斯成为古埃及第一个法老, 埃及王国诞生。历经早王朝、古王国、第一中间期、中王国、第二中间期、新王国、后期埃及时期,共7个时期31个王朝的统治。在十八王朝时(前15世纪)达到盛世,南部尼罗河河谷地带的上埃及的帝国领域有苏丹到埃塞俄比亚,而北部三角洲地区的下埃及除了现在的埃及和部分利比亚以外,其帝国东部边界越过西奈半岛直达迦南平原。
Old Kingdom (c. 2613-2181 BCE)
New Kingdom (c. 1570 - c. 1069 BCE)
Third Intermediate Period (c. 1069-525)
Ptolemaic Dynasty (323-30 BCE)
法老王朝在持续了两千多年后,埃及就沦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法国人和英国人的附庸或殖民地。粗略地说,公元前525—332年,波斯帝国征服并统治埃及约二百年,直到公元前332年,希腊的亚历山大入侵埃及,使埃及成位希腊王国的一部分,统治埃及三百年,直到公元前30年埃及妖后女王灭亡,埃及又成为罗马人的属地。
公元641年前东罗马帝国的一个军事要塞。
公元641—696年,阿拉伯帝国时期。公元641年,阿拉伯帝国的军队打败了占据埃及的东罗马的军队,使埃及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同时给埃及人带来了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存在了6百多年,历经了四大哈里发(632-661),倭马亚王朝(661-750)和阿拔斯王朝(750-1258),最终灭亡于蒙古铁骑。
公元969—1169年,法蒂玛王朝。突尼斯的什叶派穆斯林在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909-1171)并于969年攻陷埃及,定都于开罗.
公元1169—1260年,阿尤布王朝。1171年法蒂玛王朝的大将萨拉丁在近卫军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法蒂玛王朝末代哈里发阿迪德,建立阿尤布王朝(1171-1250)。萨拉丁在埃及有着很高的威望,是埃及著名的民族英雄。
公元1260—1517年,马木鲁克王朝。萨拉丁创立的阿尤布王朝寿命并不长,1260年即被蒙古入侵者灭亡。后来,马穆鲁克军团建立了自己的王朝,统治埃及达三百年之久(1250年—1517年)。
公元1517—1789年,奥斯曼帝国。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但是马穆鲁克贵族仍然保留了相当强大的势力,割据为王,长达三百年之久。
公元1789—1801年,拿破仑入侵。
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但是马穆鲁克贵族仍然保留了相当强大的势力,割据为王,长达三百年之久。
公元1801—1867年,阿里王朝。1805年,奥斯曼帝国的埃及总督穆罕默德 阿里创立了埃及的最后一个王朝:阿里王朝。
公元1867—1952年,英国殖民地。
公元1952年至今,埃及共和国。
1953年埃及的独立元勋纳赛尔总统说,继埃及最后一位法老于公元前343年被波斯人废黜以来,他是第一位行使主权的埃及本土人士。这话大致不错,在这段近两千三百年的历史中,埃及一直是被各种外族人压伯奴役。不大准确的是,在这两千多年里,外族人的移民和混血早已改变了古埃及人基因。纳赛尔是阿拉伯人,而古埃及人既不是非洲黑人,也不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是公元641年之后占领埃及的异族人,不过既然在埃及生活了千余年,算是埃及本土人了,但却不是古埃及人的后裔。
文明的定义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
1968年,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的英国学者格林・丹尼尔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把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这三条标准是:a
(1)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
(2)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
(3)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日本和中国学者提出再加上一条,即
(4)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
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文明
古埃及有完善的文字系统、和政治体系,以及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统。十八王朝之后的埃及统治者被称作法老,古埃及国土紧密分布在尼罗河流域的狭长地带,古埃及人通过治理和控制尼罗河一年一次的泛滥,获得农业生产的巨大成功。古代埃及文化影响深远、博大精深、绚烂多彩,是古代近东地区文化带主要影响国之一,在世界文化体系内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人文、经济方面也各有特点。传统艺术形式有 雕塑、建筑、绘画等,塞得节等则是埃及古代重要的传统节日,古埃及文明对后世的古希腊、古罗马、犹太等文明产生巨大影响。
发源地 - 尼罗河流域。
文明形成时间 - 约公元前4000年。
统一政权建立时间 - 约公元前3100年埃及第一王朝。
国家灭亡时间 - 共9个时代31个王朝,公元前30年托勒密王朝被罗马帝国吞并。埃及土著政权灭亡(托勒密王朝虽为希腊人建立,但其很快埃及化)。
文明灭亡时间 - 公元3世纪年古埃及文化与宗教没落并消失,科普特语由古埃及语发展而来。
社会阶级 - 王室,僧侣,贵族,自由民,奴隶。
文字 - 象形文字。
天文历法 - 太阳历。
遗址建筑 - 开罗金字塔群,狮身人面像,阿布辛贝勒神庙,卡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方尖塔等。
早期城市 - 孟斐斯,底比斯。
古埃及文明之最
- 世界最早的统一王朝/帝国——美尼斯统一上下埃及建立埃及第一王朝(51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农业——埃及阿旺斯以北二十公里的栽培大麦遗迹(约1.7万年前) [4]
- 世界最早的玻璃制造技术——古埃及遗址中出土的玻璃珠(约50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数学——古埃及数学(52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几何——古埃及几何(5000年前)。
- 世界最早的专用书写工具——芦苇笔、莎草纸(5000年前)。
孟斐斯 ,吉萨金字塔群
孟斐斯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4700多年的历史,古埃及中古王朝时期的首都。它的遗址位于开罗以南的Mit Rahinah 村,在开罗南32公里。孟斐斯是古埃及的政治、宗教、文化中心之一。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建都于此。中王国和新王国时代迁都底比斯,孟斐斯仍不失为重要城市之一。公元前1000年后,库施王国、亚述、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帝国等先后围攻、占领过孟斐斯,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埃及, 孟斐斯遭到毁灭性破坏。
孟斐斯现时遗迹一带仍留存了许多著名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从北至南,主要的金字塔遗址包括:吉萨金字塔群,阿布西尔,塞加拉和代赫舒尔等金字塔群。孟斐斯有著名的阶梯状的金字塔,它是古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此外还有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花岗岩雕像以及其他古迹。
【吉萨金字塔群】
孟斐斯附近的巨型金字塔,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由这些法老所建。胡夫王的陵墓体积最惊人,被誉为“大金字塔”,底部平均每边长二百七十米,原高估计约一百六十七点五米,但因沉降关系,高一百五十多米, 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据说是古埃及时期十多万人用了近260万块巨石,历时三十多年建造而成,共重625多万吨。据说胡夫金字塔和他儿子孙子三代法老金字塔的石块全部加起来的话,可以变成围绕法国边界一周的高三米厚一米的石墙,可见其工程的浩大与艰巨。2300年前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2000年前的凯撒大帝和200多年前的拿破仑都曾进入胡夫金字塔墓室中,并在墓中待过一夜。
看似平凡的数字,为什么说他最神奇呢?
我们把它从1 乘到6 看看
142857 × 1 = 142857
142857 × 2 = 285714
142857 × 3 = 428571
142857 × 4 = 571428
142857 × 5 = 714285
142857 × 6 = 857142
同样的数字,只是调换了位置,反复的出现。
而142 +857 = 999
14 + 28 + 57 = 99
最后,我们用 142857 乘以 142857
答案是:20408122449
前五位加上后六位的得数是多少呢?
20408 + 122449 = 142857
关于其中神奇的解答…
142857这个数字发现于埃及金字塔内,它是一组神奇数字!
142857 × 1 = 142857
142857 × 2 = 285714
142857 × 3 = 428571
142857 × 4 = 571428
142857 × 5 = 714285
142857 × 6 = 857142
1/(L + 1).
Conversely, if the digital period of 1 /p (where p is prime) is
p − 1,
then the digits represent a cyclic number.
For example:
1/7 = 0.142857 142857...
Multiples of these fractions exhibit cyclic permutation:
1/7 = 0.142857 142857...
2/7 = 0.285714 285714...
3/7 = 0.428571 428571...
4/7 = 0.571428 571428...
5/7 = 0.714285 714285...
6/7 = 0.857142 857142...
Form of cyclic numbers
From the relation to unit fractions, it can be shown that cyclic numbers are of the form of the Fermat quotient
where b is the number base (10 for decimal), and p is a prime that does not divide b. (Primes p that give cyclic numbers in base b are called full reptend primes or long primes in base b).
For example, the case b = 10, p = 7 gives the cyclic number 142857, and the case b = 12, p = 5 gives the cyclic number 2497.
In mathematics, two quantities are in the golden ratio if their ratio is the same as the ratio of their sum to the larger of the two quantities. The figure on the right illustrates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Expressed algebraically, for quantities a and b with a > b > 0,
(a+b)/a = a/b = phi
where the Greek letter phi represents the golden ratio.It is an irrational number that is a solution to the quadratic equation x*x-x-1=0, with a value of 1.618...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geometrical design of the Great Pyramid of Khufu. It discusses theories derived from the golden ratio and pi which seek to explain the Great Pyramid’s plan and the most recent surveys of its dimension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offering a theory which suggests that the Great Pyramid’s design was intentionally based on the 4th Dynasty Egyptian canons of the proportion of the human figure.
I began by taking the averages of the most reliable published data from three highly respected surveyors/researchers, Cole (1925), Dorner (1981) and Lehner (1997). The height of the Great Pyramid averaged at 146.515 m and the base at 230.363 m. Half of the base is 115.182 m and so, by the Pythagorean theorem 146.5152 + 115.1822 = 34,7332 = 186.369 m (apothem). Dividing the apothem by half the base gives 186.368 ÷ 115.182 = 1.61803… which is exactly Φ (1.61803…) to five decimal places and the ratio of height to half side is 1.27203… and similarly an excellent approximation of √Φ (1.27202…). This is very compelling evidence to conclude the Great Pyramid’s cross section triangle’s sides, whether by accident or design, are in a harmonic geometric progression of 1, √Φ, Φ (Fig. 1).
在“大金字塔”南面,有一座由石山雕凿而成的巨型狮身人面像,面貌与哈夫拉王十分相近,身体则如卧狮,长约八十三点五米,高达二十三米,这就是由石山雕凿而成的吉萨狮身人面像。
希腊神话中有只人面狮身的怪兽斯芬克斯,奥林匹亚山十二主神之一,权力最大的女神赫拉命它坐在底比斯的一个悬崖上,拦住过往的行人,问一个艺术女神缪斯教給它的谜语:“什么动物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晚上用三条腿走路?腿最多的时候,也正是他走路最慢,体力最弱的时候。” 行路人猜不出谜语就被斯芬克斯吃掉,底比斯死掉很多人。底比斯的国王俄狄浦斯听说后来到悬崖下,当斯芬克斯问他这个谜语时,俄狄浦斯答出了谜底:人。斯芬克斯羞愧万分,跳下悬崖自杀了。
斯芬克斯的神话在东地中海流域流传甚广,且有不同版本,埃及的人面狮身像即是其一。埃及的古迹中,最著名的是金字塔,其次就是人面狮身像,因其体形庞大也称大斯芬克斯。人面狮身像是一座坐落在哈夫拉金字塔旁的巨石雕像,外型是一个狮子的身躯和人的头颅,头上还戴着头巾。狮身人面像长73.5米,宽19.3米,高20.2米,仅人像的耳朵就有2米长。除了前伸达15米的狮爪是用大石块镶砌外,整座雕像是在一整块巨石上雕成。与希腊斯芬克斯不同处在于少了一对翅膀,这是现今已知最古老的纪念雕像,一般相信是在法老哈夫拉统治期间(约公元前2558年至2532年)内建成。
相传公元前 2611年,埃及第四王朝的第四位法老哈夫拉到此巡视自己的陵墓哈夫拉金字塔工程时,命令手下为自己雕凿石像。工匠们以这位法老的面像作为狮子的头。在古埃及,狮子是力量的象征,狮身人面像实际上是古埃及法老的写照。雕像坐西向东,蹲伏在哈夫拉的陵墓旁。原来的狮身人面像头戴皇冠,额套圣蛇浮雕,颏下留长须,脖颈围着项圈。经过几千年来风吹雨打和沙土掩埋,皇冠、项圈不见踪影。整个雕像只有个头颅在沙土以上。1817年,意大利探险家开始从沙堆里挖掘雕像,但不成功,直到1926年,整个雕像才被挖掘出来重见天日。
阿斯旺大坝及周边神庙
【阿斯旺大坝】阿斯旺是埃及最南部省份,南面与苏丹接壤。阿斯旺市是省府,20多万人口,也在尼罗河的东岸,距离开罗近一千公里。阿斯旺水坝(Aswan High Dam)高111米,长3830米,位于埃及开罗以南900公里的尼罗河畔,尼罗河美丽的自然景观,舒适的热带气候,丰富的文物古迹和世界上首屈一指的高坝,使阿斯旺的旅游业特别发达。
1902年,英国人在菲莱岛的北边的尼罗河上建造了第一座大坝,现在称阿斯旺老坝。1946年时洪水几乎漫过坝顶,引起人们的巨大恐慌。在埃及总统纳赛尔革命后,决定在旧坝上游6公里处建造新坝,建坝要花6亿美元,埃及政府当时已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计划用苏伊士运河的收入来进行这项工程。前苏联为了抗衡西方世界,也为埃及提供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资助,还派来了工程师和重型机械。新坝的建设自1960开始,历时10年,耗资9亿美元,站在111米的阿斯旺水坝上,脚下波涛翻滚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被拦腰截断,放眼南望是宽15公里长500多公里的纳赛尔湖,这座世界第二大人工湖吞下尼罗河的全年径流,实现河水多年调节,使1964年的洪水,1972年的干旱,1975年的特大洪峰和1982年以来的持续低水位都化险为夷。在几乎全非洲都在闹饥荒的时候,埃及的粮食基本自给自足。阿斯旺水坝由主坝、溢洪道和发电站三部分组成。大坝所使用的建筑材料约4300万立方米,其体积相当于开罗西郊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堪称世界七大水坝之一。
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
1、在阿斯旺库区有着不少的古埃及文物,特别是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阿布·辛贝勒神庙。由于这些古迹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瑰宝,埃及政府极为重视,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国家的赞助,对这些古迹进行了迁移或保护。
阿布·辛贝勒神庙的迁移工作十分庞大和和细致。整个古迹和移民迁建的投资达15亿埃镑,超过水电站的投资。
2、使下游丧失了大量富有养料的泥沙沃土。由于失去了泥沙沃土,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的土地开始盐碱化,肥力也丧失殆尽。
如今,埃及是世界上最依赖化肥的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化肥厂正是阿斯旺水电站最大的用户之一。
3、水坝严重扰乱了尼罗河的水文。原先富有营养的泥沙沃土沿着尼罗河冲进地中海,养活了在尼罗河入海处产卵的沙丁鱼,如今沙丁鱼已经绝迹了。
托勒密王朝定都于亚历山大港,托勒密一世虽然是希腊人,但是却没有扼杀埃及的文化传统,甚至修建了不少埃及神庙,最著名的就是菲莱岛上的伊西斯神庙。在这个时期埃及与希腊的文化开始全面融合,甚至包括宗教信仰。其间大量古希腊学者来到埃及,如今我们看到的古埃及著作,大多都是在这个时期经由希腊人记录与撰写的。
跨进神庙第一道门后,映入眼底的还有二道石门。尤其引人注目的就要算左右两排的柱廊大厅,它显然成为大跨度的核心构件,正是这些石柱承受着洞顶极为沉重的压力。身着盔甲的勇士群雕整齐对称分立在石柱旁,大厅四周刻满壁画,记述着拉美西斯二世远征古努比亚所建树的卓著战功。 从选址到定向,从庙门设计到内部结构,从庙内壁画到庙外各尊神像的雕刻,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再现。
神庙内部是一个大列柱室,是由8座高达10米的模仿俄塞里斯神的拉美西斯二世立像构成的。大列柱室两侧墙上的雕刻绝对不容错过。上面刻着拉美西斯二世在卡叠什(现叙利亚地区)和赫梯人激战的壮观场面。大列柱室深处的前室中的观光亮点是奈菲尔塔利王后的浮雕。
1963年,埃及建设阿斯旺大坝时,为了保护阿布辛贝神庙不被尼罗河水淹没,联合国发起了拯救呼吁,全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向埃及提供资金和技术,各国著名的科学家们经过测定方位和严格的计算,决定把神庙后移590英尺,高出以前所在位置210英尺。整个工程耗费了五年时间,把整座神庙切割拆分编号,又在新址按原状重新组装起来重新向世人开放。新组装的神庙里的四座神像中,第二尊的头部和上身都掉在了地上,据说在人们最初发现神庙时就是这般景象,可能是地震破坏的,所以在迁移时保持原状,第二尊拉美西斯二世的头部就永远留在了地上。这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迁移工程,将神庙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但遗憾的是,尽管在神庙迁移时,一流的科学家们用了一流的科技测算技术,但因为无法如古埃及人那样精确地掌握天文,太阳节的时辰还是被误差错后了一天。
科翁坡神庙是人们祭神的地方,同时也是一座古埃及的医院,遗址里的好几个房间就是当时的诊所或手术室。神庙旁有口水井,据说已有3500年的历史,还保持得那么完好无损,真乃是奇迹。井水在地下与尼罗河相通,观察井水的深浅就能知道尼罗河的水位高低。
埃德福(Edfu)
【埃德福神庙】(Edfu Temple) 埃德福是一座名气不大但却位于尼罗河最好地势的城市,保留着几千年来古埃及文明的缩影。埃德福神庙是埃及保存的最完好的古埃及第二大神庙。神庙就建于尼罗河西岸边,几千年来尼罗河水的周期泛滥把神庙掩埋在12米深的沙土和淤泥之下,形成厚厚的保护层,避免了自然和人为的破坏。随着岁月的流驶,在风力的作用下沙层逐渐变薄,神庙最高的楼塔顶端慢慢露出了沙面,被1798年入侵埃及的拿破仑军队所发现。1860年,还是法国的考古学家,埃及博物馆之父马里埃特率人进行了挖掘,埃德福神庙终于重见天日。
卢克索(Luxor)
【底比斯遗址】(Thebes) 即今埃及卢克索(Luxor)和卡纳克一带, 古埃及首都。从公元前2134年左右,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孟苏好代布兴建底比斯作为都城,直到公元前27年,底比斯被一场大地震彻底摧毁时止,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发展史上始终起着重要作用。底比斯位于开罗以南700公里的尼罗河的右岸。公元前14世纪中叶古埃及新王国时期,底比斯是当时世界上无与伦比的都城。史载,当时的底比斯有城门百座,人口稠密,广厦连亘,极为繁荣,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有“百门之都”的美称,阿拉伯人曾赞誉这里为“宫殿般的城市”。 这里曾经是被荷马誉为“百门之都”。历代法老在底比斯建造了大量的神庙、宫殿和陵墓,它们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然千年岁月流逝,宏伟的宫殿庙宇多已堙没无闻,但从仅存的庙宇遗址和帝后陵寝,贵族墓葬,仍可想象当年底比斯鼎盛时期恢弘的风采。
【帝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
在尼罗河西岸岸边7公里,与卢克索等现代化城市隔河相望的一大片沙漠地带就是古代埃及都城底比斯的所在地。帝王谷就坐落于离底比斯遗址不远处的一片荒无人烟的石灰岩峡谷中。在那断崖底下,就是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70年~前1090年)安葬法老的地点。几个世纪以来,法老们就在尼罗河西岸的这些峭壁上开凿墓室,用来安放他们显贵的遗体,同时这里还建有许多巨大的柱廊和神庙。这里曾经是一处雄伟的墓葬群,一共有60多座帝王陵墓,埋葬着埃及第17王朝到第20王朝期间的64位法老,其中有图特摩斯三世、阿蒙霍特普二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等最著名的法老。在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一座是第19王朝塞提一世之墓,从入口到最后的墓室,水平距离210米,垂直下降的距离是45米,巨大的岩石洞被挖成地下宫殿,墙壁和天花板布满壁画,装饰华丽,令人难以想象。墓穴入口往往开在半山腰,有细小通道通向墓穴深处,通道两壁的图案和象形文字至今仍十分清晰。
帝王谷内主要开放的墓室有:
1.拉美西斯三世葬祭殿:保存有表现拉美西斯三世应用事迹的浮雕:讨伐敌人、捕杀野牛等。第2院落内有由24根石柱组成的列柱室,顶部保存有色彩鲜艳的浮雕。
2.阿蒙荷太普二世(第十八王朝):墓室内的2根柱子上绘有奥塞里斯神、阿努比斯神、哈物尔神、荷鲁斯神及阿蒙荷太普二世。
3.图坦卡蒙(第十八王朝):法老的木乃伊仍安置于墓室之中。墓室正面的墙上,绘有以奥塞里斯神形象出现的图坦卡门王,以及其继位者阿伊王。图坦卡蒙的陵墓是目前帝王谷中最后被发现的也是唯一一座未遭盗掘的法老墓。
4.荷莱拇赫布王(第十八王朝):内有精美壁画。
5.西蒂二世(第十九王朝):有木乃伊。
6.美耐普塔(第十九王朝):红色花岗岩制成的石棺。
7.塔乌塞尔托女王(第十九王朝):西蒂二世妻子墓地。
8.拉美西斯一世(第十九王朝):精美壁画。
9.拉美西斯三世(第二十王朝):竖琴演奏者的石像。
10.拉美西斯四世(第二十王朝):巨大的石棺。
11.拉美西斯六世(第二十王朝):保存良好的壁画。
12.拉美西斯九世(第二十王朝):小于拉美西斯六世之墓。
13.图特摩斯三世(第十八王朝):墓内的线条构图十分漂亮。
【卡尔纳克神庙】(The Amun Temple of Karnak)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精湛的建筑工艺满含中王朝时期的爱恨情仇。原有的运河将卢克索一分为二,南部称卢克索,北部的村庄地区称为卡纳克。在这里有许多巨大的古老建筑遗址,也是古代底比斯的部分遗址所在。卡尔纳克神庙位于卢克索以北5公里处,是古埃及帝国遗留的最壮观的神庙,因其浩大的规模而闻名世界,仅保存完好的部分占地就达30多公顷。整个建筑群中,包括大小神殿20余座。院内有高44米,宽131米的塔门。大柱厅宽102米,深53米,其中共有134根巨型石柱,气势宏伟,令人震撼。其中最大的12根高23米,周长15米,其上足可容纳50个人站立。晚上有声光表演,用五彩的灯光变幻映照着遗址,配有解说词和音乐,向游客叙述古埃及人民的生活情景。
卡尔纳克神庙始建于中王国时期第十二王朝(约公元前 1991 - 1783 年),但真正把神庙扩建成大致上今天规模的,仍是新王国时期、第十八至第二十王朝(公元前1570 - 1090年)的那几位法老王。 之后直到罗马统治初期仍有扩建,但只属于小规模的增建和修筑。之后直到罗马统治初期仍有扩建,但只属小规模的增建和修筑。
卡纳克神殿是底比斯最为古老的庙宇,由砖墙隔成三部分。其中中间部分保存得最完好,也是面积最大的一部分,占地约有30公顷,也是献给太阳神阿蒙的(Amon Temple in Karnak);左侧的是献给Montu神的,占地2.5公顷;另一侧是献给阿蒙神的妻子,形为秃鹫的Mut女神,现尚未发掘卡纳克神殿因为其浩大的规模而扬名世界,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用柱子支撑的寺庙。形象地说,卡纳克神殿的体量可以装下一个巴黎圣母院,占地超过半个曼哈顿城区。卡纳克神殿的大柱厅,宽 102米,深53米,在这个厅中树有134棵13米至23米高的柱子。柱顶为开放的纸莎草花,周长为15米,可容纳50个人在上面站立。想象一下,这些石雕彩绘的大柱已经在这里站立了几十个世纪。整座大厅用如此密集的粗柱创造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置向其中,人们不禁感到自身的渺小;据说当年建造卡纳克神殿时,将工匠、祭司、卫士、农民全包括在内,共有81322个人为这座神殿付出了汗水。在卡纳克神殿前还遗留着一座图特莫一世(TutmoseⅠ)的方尖碑。据说这里原来有一对,另外一个已经不知去向。神殿的西北角还有一个长120米的圣湖,据推测原来这里是用来给阿蒙诺菲斯三世建造灵堂圣湖湖水清澈,水中可以看到神殿的倒影在卡纳克神殿。
1822年,法国语言学家商博良最后破解了罗塞塔碑上的文字,从此人们有了研究古埃及历史的强大工具,世人也因此认识了埃及古文明。为了感谢法国人的贡献,阿里把另一根方尖碑作为礼物赠送给了法国。
赫尔格达(红海)
首都开罗(Cairo)
【孟菲斯古城】(Memphis)
世界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首都开罗仅30多公里,根据考证在公元前3100年就是一座大城市了,当古埃及第三王朝的法老王孟菲斯统一埃及后,即定都与此,后因首都迁往第比斯后而逐渐没落,游客主要参观孟菲斯的半露天博物馆,那里有拉姆西斯二世的巨型雕像,户外有雪花膏石雕的阿蒙霍特普二世的人面狮身像的遗址。
亚力山大
亚历山大(Alexandria)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这座古城曾为古埃及托勒密王朝都城,因亚历山大大帝时(公元前332年)兴建而得名。公元前四到前一世纪为地中海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十六世纪起一度衰落,十九世纪逐渐恢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较速。这里不但景色优美,而且气候宜人,是整个埃及的避暑胜地,也因此得到了“地中海新娘”的美誉。与其他地中海岸线的欧洲国家不同,亚历山大是一道阿拉伯风格十足的地中海风景线。从开罗到亚历山大在旅程的途中会看到浩瀚的撒哈拉沙漠,领略这片世界第二大荒漠的壮阔与荒芜。
【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始建于托勒密一世(约公元前367-前283年),盛于托勒密二世、托勒密三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之一。托勒密王朝以亚历山大城为中心,其版图南至现今的苏丹,北到塞浦路斯和爱琴海南部。王朝的统治者决意把亚历山大城建成像雅典一样的城市,使自己的国家不但成为军事大国,也成为文化大国。为此,他们仿效希腊,开始修建博学园和图书馆。馆内收藏了贯穿公元前400-前300年时期的手稿,拥有最丰富的古籍收藏,曾经同亚历山大灯塔一样驰名于世。可惜的是,这座举世闻名的古代文化中心,却于3世纪末被战火全部吞没。亚历山大图书馆曾是人类文明世界的太阳,它与亚历山大灯塔一起,是亚历山大城各项成就的最高代表。该图书馆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它到底是什么模样却无人知晓。今人只能从历史文献的零星记载中了解,因为它甚至连一个石块实物也没有留下;而大量考古发掘似乎也无确凿线索。
令人称奇的是,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亚图主体建筑都像是一轮斜阳,象征着普照世界的文化之光。在外围的花岗岩质地的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凸显了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随着军队出发的还有100多名学者,包括科学家、天文学家、工程师、医生、画家等等,很多都是当时法国顶尖的学术精英。
同时,学者们携带了大量的书籍和科学仪器,他们打算对埃及进行全面的考察和了解。拿破仑登陆后马上穿越沙漠进军开罗。当军队行进到在金字塔前时,他鼓舞士兵说:“四千年的历史在望着你们”。但那时候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尚未破解,并没有人谁确切的知道这四千年的历史到底意味着什么?那是还有人把金字塔看成是一个大粮仓的时代。甚至现在还有这种传说,狮身人面像的鼻子就是当时法军在练习发炮的时候,给轰下来的。带着学者行军颇为不便,每逢开战,都要把学者和驮着书籍仪器的驴子们放在中间,保护他们的安全。士兵们开玩笑说,这些学者好像半头驴子。但拿破仑一再强调要保护好学者们,他想的不仅是对这块土地的占领,还有对埃及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的了解。他心里有个富有文化历史气息的繁华帝国梦,埃及就是这个梦想最重要的一部分。
1798年8月1日,英国舰队在尼罗河口的阿布基尔湾歼灭了法国舰队。法国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主帅阵亡,法军留在船上还没有来得及卸下来的各种补给也全部沉入海底。史称,尼罗河河口海战。同时英军封锁了海岸线,从此,法国军队无法从法国本土得到援军和补给。补给切断后,法军才意识到带着一大堆学者出行时多么的幸运!神奇的法国学者们博学多才也不缺乏动手能力,他们在开罗设立了兵工厂,啤酒厂,仪器设备厂和医院等。不但可以为法军制造弹药和武器,还能为自己制作指南针、望远镜,铅笔(当时重要的书写工具)等。同时他们对从埃及源源不断送来的各种文物进行清理,分类和分析和研究,这些研究涵盖了埃及的自然、经济与历史各方面。
学者们回到法国把带回来的资料编纂成23卷本的《埃及志》,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埃及热。无数欧洲人奔赴埃及去寻找古迹,其中不乏摸金中尉。那时候,埃及人还不知道保护自己国家的文物。很多文物不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且都被欧洲人拿走了。比如吉萨三个金字塔中的门卡拉金字塔就是被英国人炸开的,运送这里发现的法老石棺回英国的时候,船沉了,法老和他的棺材从此就静静地躺在了海底。
这时候,另外一个叫马里埃特的法国人站了出来,他先在埃及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埃及文物局。又在1858年建立了埃及第一个国家博物馆,这就是今天埃及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同时发布法律要求凡在埃及发现的文物,必须先送交博物馆。在此后的岁月里,马里埃特一直都在致力于埃及考古学的研究工作。大力倡导保护埃及古代遗产,反对破坏性的发掘,为埃及文物的保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纪念他,埃及在国家博物馆门口放了马里埃特的雕像,他的墓地也在里面。埃及国家博物馆里现在也有一块罗塞塔碑,这显然只能是个仿制品,还很粗糙。
马里埃特帮助成立的埃及文物局一直都在忙着跟欧洲的各个博物馆交涉,要求它们归还埃及的文物。其中就包括罗塞塔碑,还有狮身人面像的碎成几块的胡子等等等,几乎数不清。
距今7000多年前,古埃及人开始使用銅,这是巨大的科技进步。
又過了一千年,也就到了公元前4000年左右,国家和政权逐漸开始在古埃及产生,埃及各地出現了很多小国即独立的城邦,如底比斯(Thebes)、孟斐斯(Memphis)、布陀(Buto)、希拉康波利斯(Hierakonpolis)、阿拜多斯(Abydos)、提尼斯(Thinis)、坦尼斯(Tanis)等,然后逐渐合併成比较大的王国。
從公元前3400年~公元前3100年左右的三四百年时间里,王权和王国在埃及正式确立,象形文字也在這一时期开始出現。此时統治埃及的是一南一北兩个王国,南部是上埃及王国;北部是下埃及王国。
大約在公元前3150年左右,上埃及国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都在孟斐斯。这是古埃及历史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在此之前的埃及历史統称「前王朝時期(Predynastic period)」,而美尼斯建立的这个統一王朝則称作埃及历史上的「第一王朝」。
从公元前3150年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建立統一的埃及王国,到公元前2181年,这期間埃及共經历了以孟斐斯为首都的六個王朝,史称第一到第六王朝。其中第一第二王朝(約公元前3150年~公元前2686年)被称为早王朝時期(Early dynastic period)。而第三至第六王朝則称為古王国时期(Old kingdom),时间为公元前2686年~公元前2181年。大名鼎鼎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正是建造於这个时期,主要是在其中的第四王朝(公元前2613年~公元前2498年)时。一开始的金字塔是阶梯狀的,后來才成为我们今天熟悉的正四稜錐体,錐体金字塔又称真金字塔。显然,建造錐体金字塔的工程难度更高,在二者之間甚至还存在一种曲折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卡夫拉金字塔、孟卡拉金字塔是今天最为人所熟知的三大金字塔。
自公元前2181年開始,埃及經历了100多年的混乱和內战,君主无力控制各地諸侯,期間存在以孟斐斯为首都的第七第八王朝和以南部赫拉克里奧波里斯(Herakleopolis)为首都的第九第十王朝,直到兴起於中部底比斯的第十一王朝於公元前2055年重新統一埃及。
自第十三王朝(公元前1786年~公元前1650年)起,埃及局势又开始动荡和分裂,其中第十四王朝(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650年)就是与第十三王朝並立的。
公元前17世紀,古埃及还遭到了來自亞洲西部的希克索人的入侵,第十五、十六王朝(約公元前1650年~公元前1550年)就是由外來的希克索人統治的。直到第十七王朝(約公元前1580年~公元前1550年)法老卡摩斯的弟弟阿赫摩斯彻底驱逐了入侵的希克索人並建立第十八王朝(公元前1550年~公元前1295年)。被希克索人入侵和統治的這段時期在埃及历史上称为「第二中間期(second intermediate period)」。阿赫摩斯建立的第十八王朝是古埃及最強盛的王朝,从公元前16世紀到公元前13世紀,存在了近300年。
这个时期出現了好几位著名法老。
第十八王朝早期的几位君主消灭了埃及的地方势力,強化了中央集权,王朝君主作為太阳神的化身,集軍、政、神权於一身,代表太阳神在世間进行統治,「法老」这一词汇也是在第十八王朝时期开始成為古埃及君主的专用尊称,並在之后演变成君主的正式称号。大家熟悉的几个古埃及「法老」,比如图特摩斯、图坦卡門、女法老哈特谢普苏特,都出自第十八王朝。第十八王朝的第六代法老图特摩斯三世在對外战爭中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使埃及領土向東北扩張到幼法拉底河流域,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今苏丹西北部),被历史学家称為「古埃及的拿破崙」。
強盛的第十八王朝,其麻煩在於法老无後,圖坦卡門死時,不仅沒有兒子,连僅有的兩个女兒也早已夭折,王位只好傳給了大臣伊特努特·阿伊,阿伊也沒有兒子,死後王位傳給了女婿哈倫海布,哈倫海布仍然沒有子嗣,去世時任命自己的親信大臣,首席大祭司和zhong稅務官普拉美斯作為继承人。
公元前1295年,普拉美斯登上埃及王位,称為拉美西斯一世,他的家族統治埃及約110年,称為第十九王朝(公元前1295年~約公元前1189年)。第十九王朝的第二代法老塞提一世、第三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都奉行军事扩张政策,这一时代的古埃及成了一个庞大的帝國,疆域橫跨北非和西亞,北至今天敘利亞境內,南到今天苏丹西北部。
拉美西斯二世活了91歲(公元前1303年~公元前1213年),在位60餘年(公元前1279年~公元前1213年),一生不僅熱衷於开疆拓土,同样也喜好大兴土木,統治期間扩建了卡尔納克神廟和卢克索神廟,兴建了阿布辛貝勒神廟,並在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營建了一座新首都,名為「培尔-拉美西斯」(意為「拉美西斯之家」)。
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是古埃及強盛的頂點,然而軍事行動和土木工程的龐大开銷也消耗了國力,拉美西斯二世死後,王朝開始由盛轉衰。
拉美西斯二世時期是古埃及強盛的頂點,然而军事行动和土木工程的庞大开銷也消耗了国力,拉美西斯二世死後,王朝开始由盛转衰。
第十九王朝的权力最終落到了第四代法老麦倫普塔的一個女婿賽特納赫特的手裡。公元前1189年,賽特納赫特登上王位,第十九王朝結束,埃及开始了第二十王朝(約公元前1189年~公元前1069年)的統治時期。
第十八、十九、二十王朝,称為古埃及历史上的「新王国時期(new kingdom)」,從公元前1550年第十八王朝建立到公元前1069年第二十王朝結束,历时近500年,這一时期的法老不再以金字塔為陵墓,而是埋葬在著名的「帝王谷」中。
第二十王朝之後,埃及又开始了长达四百余年的「第三中間期」,從大約公元前1069年一直持續到公元前664年左右,跨越了第二十一到第二十五共5個王朝。
從第二十六王朝(公元前664年~公元前525年)起,史學家稱為古埃及後期。
公元前525年,埃及被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歷史上把波斯的統治稱為「第二十七王朝」,但实际这时埃及是作为波斯帝国的一個省,由总督統治的。
到了公元前404年,第二十六王朝的後裔曾短暫复國,建立了第二十八、第二十九和第三十王朝,這三個王朝共歷時60年,公元前343年再次被波斯帝國征服,第三十王朝滅亡。
第三十王朝是古埃及最後一個本土王朝,滅亡時間:公元前343年。這一年在中國是:战国时期;距秦王嬴政滅六国統一天下还有122年。
波斯帝國第二次征服埃及之後十年,公元前332年,新的征服者希腊人亞历山大大帝驱逐了波斯人,埃及進入希腊化时期。古埃及的最後一個王朝托勒密王朝,就是亞历山大大帝麾下將軍托勒密所建立的。
这个时期最为我們熟知的历史人物,可能要算托勒密王朝的末代女王克利奧佩特拉七世,俗稱「埃及艳后」,其後埃及被納入罗马帝国版图,成為帝國的一個行省。
「古埃及」时代至此結束。
公元四世紀,罗马帝国分裂,埃及属於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疆域。
公元七世紀,埃及被新兴的阿拉伯帝国納入版图。埃及今天的主体民族阿拉伯人就是這個時候開始進入埃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