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育的发展决定了教学活动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集体的共同努力,才能成功面对和解决教学中的很多问题;只有集体合作,共同探究,才能有最佳成效。2月14日下午,我们五年级数学备课组进行了细致认真地集体备课,为接下来的开学工作夯实基础,让"教材"走进心中,让“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本次集体备课有四个环节:
环节一:教材梳理
本次教材梳理的是年级组组长马晓梅老师,马老师先阐述了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及学业要求,然后从四大领域入手先梳理了本册的单元内容、重点教学内容,然后梳理了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教学建议,让“教材”走进每位老师的心中,让我们对本册教材有了系统的了解和更深的认识,对教材的编排意图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我们今后如何让课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地,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环节二:微课
陈立芬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微课《观察物体》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本课重点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养是: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主要变现为: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素养,陈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用课前准备好的小正方体亲自动手操作、观察,亲自体验、亲自思考,积极与同伴交流,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平面视图之间的转换,发展空间观念。
环节三:描课
本次描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第二课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能根据三视图拼摆符合要求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的拼摆活动中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思考,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因为有第一课时的经验,李哲丰老师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能力,放手让学生思考并实物操作,然后交流,初步预设学生会有两种方法:可以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进行摆放,再根据其他两个方向进行调整;也可以借助表象直接尝试摆出一个立体图形,再验证和调整。在拓展练习中李老师设计的练习题既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也为学生在第三学段观察物体的学习做了衔接。
环节三:说课
承担本次说课的是赵秀霞老师,内容是《因数和倍数》第一课时,赵老师从新课标的学段目标和学生学业要求出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教学流程。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赵老师先提供一些整数除法算式让学生分类,然后观察每组算式的特点,根据第一组商是整数而且没有余数的算式呈现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接着举例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理解了概念也发展学生的抽象能力。
环节四:讨论交流
在备课过程中,甘校长以陈立芬的课为例,就数学核心素养及其要素如何在教学中落地和我们进行了交流,让我们受益匪浅。另外,我们就本次集体备课的三节课从要培养的核心素养,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学法的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讨论,集思广益对三节课进行了再设计,后期后我们还会根据课堂教学情况再次反思、改进。
这一次的集体备课,大家都收获满满。只有碰撞,才能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只有分享和交流,才能使我们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与意义。
撰稿排版:陈立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