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年龄越小,体内所需水分比例就越高,及时补水对幼儿身体发育非常重要。喝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常又必不可少的一件事,也是幼儿园孩子入园时家长和老师沟通最多的话题。
发现共性问题
香稚园的孩子们刚刚进入幼儿园,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老师们在平日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不懂按需取水、喝水拖拉不积极、喝水方法不正确。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良好的喝水习惯,教师组根据幼儿的喝水情况展开了讨论。
聚焦“喝水环节”进行专项教研
研讨时,各班根据本班幼儿的喝水情况,分析存在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并且认真做好记录。
(一)存在问题
☆ 1. 拿杯子时老是掉地上;
☆ 2. 喝水时喜欢聊天;
☆ 3.洒水现象:接水过满、没有端平;
☆ 4.拥挤现象:空间过小、接完水站在原地喝水。
(二)喝水环节的常规要求和指导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针对喝水环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讨,并从幼儿在园饮水习惯培养、教师的指导要点及家长配合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习惯培养
◐幼儿需要时主动饮水,饮多少接多少;
◐剧烈活动后稍作休息再喝水;
◐幼儿选择合适的位置再喝水,避免洒水和浪费水;
☆ 教师指导要点
◐教师关注幼儿每日的喝水量,鼓励幼儿按需喝水;
◐引导幼儿排队喝水,喝完后水杯放回杯架等,逐步帮助幼儿建立有序的喝水习惯;
◐在组织幼儿游戏活动时,渗透关于喝水的儿歌,培养幼儿喝水的意识和习惯。
☆家长配合的建议
◐建议家长尽量少给幼儿喝饮料。
◐建议家长根据教师反馈的幼儿在园喝水情况,及时在家相应地引导幼儿喝水。
运用策略,培养幼儿喝水的好习惯
(一)促进幼儿喝水的有效方法
☆ 1.开展相关主题活动
通过开展《喝水啦》《我是小水滴》等相关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爱喝水的愿望,让幼儿懂得白开水对人体的重要性。
☆2.保证每天幼儿喝水的总量
3-6岁幼儿一日饮水量为400-600ml,可根据季节变化酌情调整;通过老师的引导,提醒幼儿需要时主动饮水,饮多少接多少,保证孩子们都能喝够足量的水。
☆3.提醒幼儿按需喝水、主动喝水
在盥洗、餐前、离园前等多个环节,教师根据幼儿自主饮水的情况,通过适当组织幼儿集体饮水并提醒孩子主动喝水。
☆4.合理规划喝水区域空间
尝试对班级喝水空间进行合理规划。划分不同的区域:接水区、喝水区等。避免幼儿发生拥挤。同时,区域的合理划分,也避免了出现因拥挤产生的打闹现象。
☆5.利用环境标识记录提醒孩子
充分利用环境与幼儿互动,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每个班张贴一些提醒孩子喝水的有趣标语和喝水记录板,时刻提醒幼儿记得喝水,激发幼儿喝水的积极性。
(三)家园合作
☆ 1.家园沟通合作促进幼儿良好饮水习惯的形成
教师向家长宣传喝水的重要性,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喝水情况,共同交流和探讨幼儿在家的喝水情况,不喝可乐等饮料,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 2.更换杯子,让孩子喜欢喝水
建议家长尝试使用带不同动物图案的杯子装水给孩子喝,这会让他们觉得新鲜有趣,喜欢上喝水
☆ 3.家园合力达成共识
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在喝水问题上,通过沟通,幼儿园和家长取得了共识,引导幼儿愿意喝水、按需喝水、主动喝水!
翟园长和王园长分别总结了好经验、好做法,带领老师们反思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查找原因,帮助大家夯实基础,提升了经验。
此次教研帮助老师梳理了喝水环节 ,老师们分别从问题的引出,到汇总新的问题,在推进问题的层层反思,大家通过集体智慧、实践观摩、解决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愉快、有序的饮水环境,培养孩子健康良好的饮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