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晨雾重,晖晖冬日微。”。迎着冬日的暖阳,抚州高新区实验学校初中部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跟我一起赴《中国石拱桥》之约,了解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和不朽的艺术价值,感受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事非亲历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此次集体备课,先由我简单阐述了个人的教学设计,就教材、学情和教学目标,提出在自主备课时遇到的困惑和棘手的问题。随后,各位老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环节的设计展开了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石拱桥》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也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接触到的第一篇说明文。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以确定说明的重点;掌握各种说明方法,更好的说明事物特征;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顺序,提升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是学习本文需要落实的要点。但是一节课的容量有限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在考虑到本文是“单元首篇”的实际情况后,作出了取舍:从说明方法入手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简单点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暂且不提说明顺序。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11月25日下午,我在八年级(5)班开展了公开教学。
课堂伊始,我以两则谜底分别是桥和拱桥的谜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拱桥的外形特点有初步的感知。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和历史悠久的特点并通过迁移旧知的方式初步学习说明方法。随后,激励学生学以致用,寻找赵州桥部分的说明方法,并适时点拨说明语言的特性。在学习卢沟桥的板块,由扶到放,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明确说明对象的特征,把握说明方法。最后,在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中结束课堂教学。
评课环节,由我对本堂课进行总结和反思,各位老师从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对教学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
反躬自省期不止,多获须得细细耘。真正的知识不是地皮上的积水,掬手可得;真正的技能不是落地的果子,随手可捡。反思本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对课堂的驾驭应更自如,对学生的引导应更有效,课堂中的语言应更严谨。有得如此,便有了明确的方向。我相信,教学的路上,只要扎扎实实精打细磨,定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