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上午,故城县聚龙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在学校录播室参与了县教育局“读课标、析教材”培训活动。此次培训内容更新了老师们的教学理念,让人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了老师们的业务水平。
老师们认真聆听,细心观察课堂的每一个细节,用心记录课堂中的“教”与“学”,生怕错过每一个精彩。
培训结束后,老师们畅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武林芳老师:
非常感谢局领导安排的此次培训活动,经过一上午的时间,我们听取了秘玉芳老师关于“语文课标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与探索”,以及马俊玲老师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受益颇深,让我在此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感官认识,同时对自己以后的教学指引了方向,让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去掌握语文要素,如何让语文课堂灵活起来,下面我就从以上课程内容中得到的感悟进行总结:
语文是一个融合所有学科的知识点较为全面的拥有一定知识网络的学科,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会说,会读,会写,拥有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柳琳老师:
通过本次专题学习,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学以致用,把它落实到我的日常教学中。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为人师表”是教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教师的神圣天职。要求学生文明礼貌,教师自己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遵守行为规则,教师应自觉遵守教师守则。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参加了本次培训,我更是深刻地体会到,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绝对不能再停留在机械地进行书本知识的灌输,不能做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应该以学定教,教的法子应该根据学的孩子,从学习内容出发,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既不急于求成也不固步自封。而且我们明白了教学工作应该从教、学、评三者应该统一,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之后的评价要有一致性,不能井水不犯河水,互相毫无关联。正是小学语文教学如此重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是应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成长的动力。本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我们的学习永远不会结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继续努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中扎扎实实的用功,相信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将会在小语这片天地中开出更加美丽的花朵,结出更硕大的果实!
王俊昭老师:
学习任务群是由相关要素有机组合的“群”。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学习任务群。因此,学习任务群注重整体规划,强调多方面要素的有机整合。作为“群”,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内容的丰富性,更要关注聚合、整合的有机性,要在把握内在关联性上下功夫。
苑采红老师:
今天上午我学习了新课标,收货颇多!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听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正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文字,感知知识,从中感到学习知识的快乐,并深深体会到知识与现时生活的紧密联系。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条常流常清的河。作为新时代的老师一定要有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教书育人谨记于心!
张晓甜老师:
新课标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属于一个整体。这一点令我印象深刻。学生在此素养内涵下应具备以下能力:1.认同并热爱中国文化,对中国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懂得去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2.具备良好的语感,会积累梳理整合中国的语言文字,能在具体语境中有效沟通,对国家的语言文字有深厚的情感。3.具有积极思考的习惯,思维有敏捷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还要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4.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的能力,还要有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意识。我们要谨记思维能力的提升、文化的传承、审美能力的培养都是建构在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上。
说到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审美”,“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是语文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核心素养中再次提到“审美鉴赏与创造陶冶高尚情操"。每次去听课我总是特别关注上课老师的板书,发现一堂优质语文课的板书真是“思维”与“审美”的完美结合。现在一些有审美情趣的老师,把“黑板"变做“舞台”,展示自己的课堂亮点,这些“优质板书”,无一不是思维和审美的结合,这样的美,是内外兼具的,不仅只是漂亮而已。“文学鉴赏"也是审美的活动,让孩子在多元的品评中学会文字的鉴赏,文学的鉴赏,从而慢慢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马云鹤老师:
从两位老师的学习听讲中,我体会到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学习,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要注重内外结合,掌握书本知识,提高自身素养。
在文化传承中也对自己有所启发,在适当的课程中可以建立小型性的游戏体系,从系统和统筹的高度对一系列游戏的组合进行严肃立意,确保一整套游戏组织下来,孩子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也健全了人格:在游戏中享受了乐趣,也成就了习惯;在些小细节中释放了天性,也形成了价值取向,在游戏的片段中,形成思维和方法。
因此,树立职业理想、提高职业道德、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放心的教育,是我们当代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国英老师:
在今天的“读课标、析教材”的主题培训中,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马俊玲老师讲的文化自信一部分中的文化参与,我感受颇深,日常生活中我也经常鼓励我的学生们多读多用,在平时的班会上孩子们会引经据典讲述自己生活中的感悟,在课堂上也会让孩子们演一演人物角色,同时我们学校也一直推广“经典诵读”活动,让古诗词走进我们的课间活动,陶冶情操。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人以知识、助人以成长。我校老师将树立崇高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一直学习、终生学习的理念,保证自己的知识库处于“长流水”的状态,这样才能适时为学生提供“一杯水”,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专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