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物理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依托学校“5+27+8”课堂模式,城南学校物理组积极探索能够激发兴趣、落实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高效能课堂,我们希望学生在达成知识性目标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适应个人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必备的人格品质和关键的生活技能。
课前5分钟——“物理小讲师“活动
活动对象面对全体同学,让他们在“个人专场”中,增加自信心理和自我认同感。一段时间后发现,前面的一部分学生很享受去钻研习题,当他自己研究透了,来班里考别人的时候,从中获得了成就感,也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课堂上的典型例题,晚上的作业习题,都是同学们展示的平台。开展活动后,更多同学愿意发热发光,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可以分享其他与物理相关的内容,同学们在家用自己的实验器材验证课本上的物理现象,一边讲解一遍操作,从此抽象的电学知识也不再枯燥。
为调动更多同学的积极性,物理组通过自制教具,展示生活化物理实验,接着鼓励学生用触手可及的生活用品进行实验,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选择。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感。
在此之后,我们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学生们纷纷发来新奇有趣的小视频、小实验。学生家长也反馈说,孩子在手机上看到“物理实验”视频时很感兴趣,简单的还在家动手做一做!
这是学习光现象时,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的凸面镜、凹面镜;学习电学时,学生录制的家中电能表的工作状态,学生学会读取电能表,同时培养节约能源意识。很明显同学们见到物理相关现象更加敏感了!
我们的活动也为一些有“特殊技能”的同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这位同学对录制的视频精心编辑,所谓技多不压身,我们也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无论哪个方面,只要展示,我们就鼓励,鼓励后就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效应!
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我们无法预估学生长时期大范围的未来行为,但这课前的5分钟的展示,依据“蝴蝶效应”进行推理,或许会带来一场意想不到的“龙卷风”。
另外,新课程标准中引入“跨学科实践”模块,为此,我们给学生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这是我们的同学针对“光污染”课题,正在对路人进行采访。
创造性增进师生、家校关系
新课标要求“创造性的进行教学”,网课期间我们为学生布置“网红作业”,批作业时写“花样评语”,平时设计作业时也会设计一些有趣的小心机……
慢慢地从这样的点滴小事上去赢得学生好感,形成“亲其师,信其道”的师生关系。
如何与家长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也是值得我们去深度思考的。这个过程更要特别注意表达方式、说话语气,让家长明白我们跟他们一样,都是全心全意的为了孩子。
课后8分钟——及时反馈实现“教”“学”双赢
我们充分教研出重点题目,整理成《课堂检测》小册子,每节课完成后快速打分并汇总,筛选出需要加强关注的学生,晚辅时间再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帮扶过程中,教师试着把自己“藏起来”,若学生走歪了,在旁边点一下,若学生精彩了,欣赏一下。
我们始终相信,任何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丰富而又美好的世界等待我们去开发,而我们的任务就是帮他们找到心灵的阶梯。因此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生重组,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和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