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的知识难度和思维的深度,让我校不少学生学习数学倍感吃力,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动力。如何在我的数学教学中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形成自己学习的方法,教学相长,实现"不教之教"?我为此进行了教学思考,并开展了“数学小讲堂”人人都是数学小老师的教学实践。
有趣的故事很能吸引人。于是,我从初一开始就在所带的班级开展“数学小讲堂”活动,利用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讲一个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希望人人都是数学小老师。一开始,同学们很害羞,不敢上台,即使上台,也是磕磕巴巴的念课本里的小故事。叶圣陶先生主张的“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我鼓励学生去关注数学家、寻找数学故事、了解数学发展历史,形式不限,可以是配图朗读,可以制作PPT讲故事,可以是小品、小剧。
我指导学生们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寻找素材。他们兴趣盎然、积极性高涨,利用课余时间纷纷行动起来:有负责找故事的,有负责打字的,有找图的,有制作PPT的。同学们展示之前还多次与我沟通和修改讲稿和PPT,希望能惊艳到班里的同学们。
学生制作PPT的水平越来越高。韦润升同学给大家讲了数学家欧拉小时候的故事。他制作的精美的PPT中还穿插了小视频,让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润升用心收集资料,用心设计,用心讲故事,让我和同学们都获益匪浅。
数学,也可以很浪漫。爱笑的黄小粞宝贝,配上精心挑选的背景音乐,浪漫讲诉心形函数。
学生不再满足于仅仅讲故事,他们还编写剧本。韦丽媛的小组带来小剧《国王与王冠》。剧本经过组员反复的讨论,他们在周末多次排练,终于把故事生动诙谐的演绎出来,博得同学们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从单调的念稿,到学做PPT,融入视频;从一人展示到小组表演;从寻找数学小故事,到自己编写剧本,故事的展示形式越来越丰富。孩子们从青涩、害羞的磕磕巴巴,到欲罢不能的滔滔不绝;从谦让的抽签,到主动请缨;从不完整的演讲,到预约下一轮的再次展示,学生们不服输的韧劲,精益求精的精神,为小组争光的荣誉感,对数学故事感悟的深度,无不体现出“数学小讲堂”的魅力。
蔡雪静校长给我支招——趁热打铁,从讲故事变成讲题,提升小讲堂的深度。我请学生把课堂上不易理解的题进行讲解并录成小视频,发到家长群和学生群,可以让学生反复的观看和学习。我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素材的寻找者、成为课程内容的创作者、成为学习成果的表达者。
要达到"不教"的境界,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学生自己动脑筋,得到的东西格外深刻。”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学习者懂得他们应该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和怎样改进。”开展了“数学小讲堂”活动后,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参与者,而是自己去探索、解析、历练,从而获得持续的学习内驱力、蓬勃的自主学习力,而这些素养的涵育与发展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自由、自动学习。
责任主编:蔡雪静
稿件审核:梁逸绯
文字供稿:利萍
图文编辑:利萍
图片拍摄: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