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多高,新疆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
2月6日,自治区党委农村工作会议暨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明确提出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如何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为建设农业强区作支撑,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尹飞虎。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绿洲灌溉农业区,建设节水型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尹飞虎说,近些年,通过水资源高效配置等一系列举措,全疆节水灌溉面积已超过6000万亩,占播种面积的50%以上,每亩地灌溉用水节约40%左右,节水灌溉效果非常显著。
“此次会议提出,以水定地、因地制宜扩大耕地种植面积。”他说,在新疆现有水资源条件下,要坚持节水优先,节水才能增加耕地面积。
“田间节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尹飞虎认为,首先要加强抗旱品种的培育,在新疆育种除了高产优质外,还应当考虑品种是否耐干旱耐盐碱,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其次要更加重视盐碱地的治理。他建议总灌溉量不变的情况下,应当因地制宜,减少灌溉次数,增加每次灌溉量,这样才更有利于作物对水的吸收和土壤耕作层盐分下移。
尹飞虎解释,我们现在的灌溉定额每亩地为560—580立方米水,实际上作物的生长期仅需280—320立方米水,那么还有近一半的水到哪儿去了?它主要是用来压盐。由此来看,如果把盐碱地治好了,将会节约很大一部分水。盐碱地的治理是新疆科研工作者长期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此外,他还建议灌溉应当更加精准。“滴灌是目前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之一。”尹飞虎说,灌多少水,什么时候灌,灌溉量和作物需求量是否吻合等都是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重点,也是科研人员攻关的重点。
发展节水农业旨在节本增效,如何让节水真正惠及各族群众,实现增产增收?尹飞虎认为,要大力推广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
该项技术由尹飞虎带领团队历经30余年研究集成,它让新疆农业生产走出了节水增产增效的新路子。
“然而,当前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尹飞虎举例说,间隔一个渠道,同一作物的产量就存在差异,这就是技术到位率的问题,当然还包括肥料的配方问题,作物生长不同时期需要的肥料配方是不一样的。
他说,下一步我们需要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各环节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更需要加强对新技术的普及力度,要把农业技术推广的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建立起来,做好示范,让老百姓真正看得见实效,从心底里认可并接受这项技术。
不仅如此,为了解决技术到位率低的问题,尹飞虎还带领团队加快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研究。
“技术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再加上目前农民老龄化的现状,我们正在研发通过一部手机APP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操作。”尹飞虎说,让操作过程简单化,什么时候浇水、施肥,用量多少效果最佳,不用人工判断,仅凭借手机轻轻一点就可以实现效果最佳。
他说,新疆建设农业强区有特殊优势和巨大潜力,此次会议围绕种业振兴行动、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提出了明确目标,良种良田良法相配套,新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就夯实了。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2023.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