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钱学森图书馆,于2011年12月11日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建成对外开放。图书馆的建筑外形简洁、庄重,远看恰似戈壁滩中的风蚀岩,面向华山路的红色外墙上隐约看到钱老微笑的面庞,眼光向前,似乎正凝视着玻璃幕墙中显现的“两弹结合”导弹,体现了“大地情怀、石破天惊”的设计理念。图书馆总用地面积93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1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陈展面积约3000余平方米。馆内基本展览分为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科学技术前沿的开拓者、人民科学家风范和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四个部分。馆藏钱学森同志文献、手稿和书籍61000余份,珍贵图片300余张,实物近700件。馆内设有多功能厅、专题展厅、学术交流厅等文化设施。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有两弹一星、航天与喷气、物理力学、应用力学、系统科学、工程控制论。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自动化控制之父。 钱学森在火箭与航天领域提出了很多概念,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将中国航天系统工程的实践提升成航天系统工程理论。 钱学森还与冯·卡门合作进行的可压缩边界层的研究实验,创立“卡门—钱近似”方程。
本厅集中展示钱学森对中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历史性贡献,呈现他传奇人生中最为壮丽的篇章。
1955年钱学森回国后,在国力薄弱、百废待兴的情况下,他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最高技术负责人和重要领导人之一,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勇敢承担起创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任。他高度关注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了一支品德优良、技术过硬的人才队伍,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强劲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本厅主要介绍钱学森在科学理论研究上的诸多学术成就。钱学森早年在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稀薄气体动力学等应用力学领域解决了很多前沿难题,还开创了物理力学和工程控制论这两门新的技术科学。
本厅主要展示了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科学品质和崇高精神境界。
爱国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精神支柱,他始终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人民紧紧相连。从交通大学毕业后,钱学森便赴美学习飞机结构设计,并逐渐树立了自己在空气动力学领域的权威。旅美期间的钱学森时刻挂念着故土,但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让他归国无路。后经多方努力,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归祖国。钱学森具有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和永无止尽的探索欲望,并十分推崇学术民主集中制。面对权力地位与物质荣誉,钱学森时刻保持着淡泊之心。这些精神品质,使得他无愧于“人民科学家”这一称号。
本厅主要揭示钱学森的学习与成长历程,以及他作为一位战略科学家的成功之道。
钱学森先后就读于北京师大附小、北京师大附中、交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加州理工学院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校,为日后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但一直坚持学习哲学,有很深的哲学感悟和造诣,并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用于指导自己的科学研究工作,而且拥有一个多姿多彩的艺术世界,做到了科学和艺术的结合。钱学森一生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数十年如一日,畅游书海,学无止境,铸就了一座座学术高峰。在钱学森献身祖国科技事业的历程中,党和人民对他高度信任、深切关怀,也给了他很高的荣誉,为他提供了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
我参观了钱学森图书馆后,感慨颇深,深受钱学森科学精神的沐浴。他,是一个拥有具有科学奉献精神又是精忠爱国的世纪典范。他,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楷模。希望我们以后努力学习他坚持不懈的精神,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