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市第56中学四(6)班第170期线上读书活动--《你只是教育他,而不是帮助他》

毛毛虫
创建于2023-02-11
阅读 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元宵佳节来临之际,四(6)班的线上读书活动如期进行,带着节日的祝福,一起来看看微信读书分享群。

  《你只是教育他而不是帮助他》

咨询

    一个妈妈说,孩子上一年级了,半个学期过去了,

现在是班里最差的,老师说他上课不认真听讲,小动作特别多。我说他,他还特别有理。

     我问妈妈:"你有留意过吗?孩子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妈妈回答说:"这个我还真没注意到。"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在学校"挣扎"了半个学期,做父母的竟然连他是否遇到困难了都不知道,这个回答让我意外且有点小怒。

点评

   孩子的表现经常会达不到父母的预期,这很正常,因为孩子本来就是在学习、在成长,会不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但父母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孩子是不是遇到了困难",而是把一些不那么让人满意的表现,当成原因指责孩子:"你不专心、不认真、不努力、不听话......"

换句话说,遇到困难的孩子,不但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情、理解、支持和帮助,反而被张冠李戴地批评和责备,这让孩子变得很可怜。

指导

1.留意孩子的困难,是父母必备的同理心

     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富有同理心,能够体贴、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和诸多不易。希望孩子听话时,想让孩子理解,父母这么说你都是为你好;希望孩子用心学习时,想让孩子明白,父母这么焦虑是对你的未来负责任。

      但越是这样的父母,却越少给予孩子同样的同理心。孩子成绩不佳时,不会想到他在学习上是否遇到了困难;孩子情绪不佳时,不会想到他在学校是否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孩子不想马上写作业时,不会想到他是不是累了,想先休息一会。

      父母在育儿中遭遇的很多问题印烦恼,其实都来自同理心不足。己要求孩子理解父母,却很少理解孩子,于是和孩子越来越疏离,父 母的"管教"也越来越无效。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阐述"共情"时曾说:"倘若我们认为共情只在一对一的心理治疗中才有效就大错特错了,甚至在教室中,它也会导致重要的差异,当老师表现出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改善。"

2.试着跟孩子说这两句话

     比如你可以尝试跟孩子说这样的两句话:"有什么困难吗?""需要爸爸妈妈帮吗?"这两句话虽然很简单,但它表达的是父母对孩子的同情、理解以及父母乐于提供帮助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够经常温和地使用这两句话,不含敌意、不含否定、不带负面情绪,孩子就乐于告诉父母他遇到了哪些困难;也乐于相信,告诉父母他遇到了一些困难是安全的,而且父母也会为他提供帮助。

       很多在困难中挣扎的孩子,是因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信心,他们会担心,如果告诉父母他哪道题不会做、哪门课听不懂,会被父母不由分说地批评:"你上课干什么去了?别人能听懂,你为什么听不懂?"

        他们也无法相信,告诉父母他遇到了困难会得到帮助,因为父母给他们的印象是只打算"教育"他,根本就不打算"帮助"他。

     

00:00
04:55
阅读 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