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那堆史11-劳动节游医巫闾山

热河老张
创建于2018-05-11
阅读 9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引言


        医巫闾山位于辽宁省北镇市境内,是我国著名的五大镇山之一,也是东北三大名山之一(闾、白、千,注:闾,今辽宁省医巫闾山。白,吉林省长白山。千,辽宁省千山。),有着极高的历史地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辽朝政权建立后,时任主要领导将医巫闾山纳入辽的疆域范围、并亲自谋划布局,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论语》•雍也篇,子曰:"知(zhì)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zhì)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五一劳动节假期游医巫闾山,对于教育十岁儿童研究辽西周边地区文化的发展脉络、研究医巫闾山的历史名山地位、传播医巫闾山文化等都有积极和重大的战略意义。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

       大禹治水成功后,舜帝对洪灾心有余悸,为了防止江山再度在洪灾中漂流迷失,于是从当时的每个州各选取一座大山加以“重镇”,而医巫闾山,便是当时的幽州之镇山,与后来隋文帝册封的四大镇山一起,成为“五大镇山”之一,直到今天。五镇之中,东镇沂山、南镇会稽山、西镇吴山和中镇霍山均位于长城以南,唯有北镇医巫闾山孤悬山海关外,扼守着东北与中原之间的交通咽喉。尽管它是中原政权敕封的圣山,但却有一个充满蛮荒色彩的名字,不但如此,它还长期被北方游牧民族政权所控制。(资料来源:《北镇医巫闾山:为何能成为东北的山川图腾》2016年1期《环球人文地理》)

        (一)

       北镇历史悠久,战国属燕地。秦属辽西郡。西汉、东汉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唐置巫闾守捉,属安东都护府。辽代置北镇属东丹国。明代属辽东都指挥使司。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置广宁县,属锦州府,因与湖南省广宁县重名,于1913年改为北镇县。北镇因医巫闾山为古称五座镇山中的北方镇山而得名。1913年,置北镇县,属辽宁省。1931年,属奉天省。1934年,属锦州省。1949年,属辽西省。1954年,复属辽宁省。1989年,改为北镇满族自治县,取北镇安宁之意命名。1995年,由北镇满族自治县改设北宁市,取北方安宁之意命名。编者注:今改为北镇市。(资料来源:牛汝辰编. 中国地名掌故词典[M]. 2016)
       金代开始,北镇改为广宁,这一地名沿用至清末。民国二年(1913年)全国统一县名,该地因与湖南广宁县重名而改称北镇县。1995年撤县设市,当地政府找到不少相关专家学者征求起名。其中有人提出,与南宁市、西宁市相呼应,北宁市这个名字会叫得更响。而且“镇”与“市”连在一起,怕让人产生误解,于是便改名北宁。但由于当地许多老百姓在平日生活中,约定俗成,还是喜欢将之称为北镇。2006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北宁市正式更名为北镇市。可以说,“五宁”中的北宁这一地名,如今只能是存在于历史记载当中了。


“朝发轫於太仪兮,夕始临乎於微闾。”屈原《楚辞》远游

《楚辞章句疏证》说:旦早趋驾于天庭也。太仪,天帝之庭,习仪威之处也。暮至东方之玉山也。《尔雅》曰:“东方之美者有于无闾之琪焉。”于微闾一作于母闾,洪引《尔雅》作“医无闾”,又引《释文》亦作微母闾。

       屈原向往的名山在辽宁省西部北镇县有一座方圆六百多平方公里,南北绵亘四五十公里的丘陵山脉,峰峦叠翠,奇峰怪石,比比皆是,这便是医巫闾山。该山距离辽宁省现有八个民用机场直线距离分别为:距朝阳机场108公里、距锦州湾机场83公里、营口蓝旗130公里、沈阳桃仙147公里、大连周水子295公里、大连长海272公里、丹东浪头280公里、鞍山腾鳌110公里。医巫闾山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与之平行分布的有松岭山脉和努鲁尔虎山脉,医巫闾山以东的辽河平原上主要城市有沈(阳)本(溪)辽(阳)盘(锦)鞍(山)大(连),医巫闾山以西与之平行的松岭山脉中间谷地内有:葫芦岛、锦州、阜新。努鲁尔虎山脉与松岭山脉中间谷地有笔者家乡朝阳。


图片说明:医巫闾山遥望沈阳辽阳鞍山方向,因有雾近处为北镇市区。


图片说明:注:右上角标注“医巫闾山”。资料来源:《塞尔登中国地图》(东西洋航海图)是一幅十七世纪的地图,原作者不明,此图原为英国人塞尔登(Johan Selden)私人藏品,现藏于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编号:MS.Selden supra 105)。此为明代彩绘本。

资料来源:《天下名山图》.版画61帧.清代,丹麦图书馆藏

德国地图显示,左侧东北西南走向为医巫闾山,沈阳标注为mukden,即穆克登

日本岛上空遥望医巫闾山

交通区位图

景区主要景点分布图

(二)

       闾山的山门采用的是悬臂交叉剪影式的奇特新颖造型,山门由北京清华大学古建筑专业的吴焕嘉教授指导、汪克和高林设计,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最高建筑艺术之一。四根悬臂立柱再现了著名辽代建筑的风格。山门中剪影部分为天津蓟县独乐寺的剪影。山门底部的八幅壁雕,记叙了从禹舜到明清四五千年的闾山文明史。其中比较著名的四幅为《舜封医闾图》、《屈子吟哦图》、《辽帝狩猎图》和《清帝览胜图》。


  图片说明:山门正面

       花岗岩片墙制作而成的隐﹙阴﹚形方亭,似乎故意要隐藏这座东北名山的真实面目。宽阔的通道两侧立有数尊清代服饰的石像,意在表示这座医巫闾山曾经是清朝帝王心目中的龙脉与圣山。

(三)

       闾山历史悠久,舜即位时分全国12州,并各封一山为镇山,闾山即为幽州之镇山。《全辽志》则以“医巫闾山为灵秀之最”来赞美它,因此被称为东北三大名山之首。历代的封建帝王对医巫闾山皆有封爵,唐玄宗封其为广宁公;金世宗大定年间封其为广宁王;元成宗封其为贞德广宁王;明太祖洪武二年封其为“医巫闾之神”。可见历代帝王对闾山的重视程度。据史料记载,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起,隋、唐、宋、辽、金、元、明、清历代朝廷凡遇大典或“天时不顺、地道欠宁”时,皇帝都要亲自或派遣官员来闾山告祭。清代帝王对闾山更是推崇备至,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五位皇帝都曾亲自到过闾山,焚香祭祀,遍历胜迹,至今仍有很多碑刻完好地保留在山中。(资料来源:周力主编,辽海重地 辽宁 二,中国旅游出版社,2015.04,第71页)


  在医巫闾山走过乾隆登闾山时所用的观艺亭,不远处就会看到两块巨大的岩石上刻有“从善如登”四个大字,这是爱新觉罗•庆龄在清乾隆三十四至三十六年间(1769~1771年)任广宁知县时所书。据说,爱新觉罗-庆龄在任期间非常公正廉明,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一年广宁遇大旱,她上书朝廷,并亲自到闾山的观音阁许愿,当时观音阁的住持请她题写“从善如流”,意在赞扬她做好事犹如流水,而她却题写了“从善如登”四个大字,意为:做好事犹如登山,虽然道路险陡,身体劳累,但登山才能远眺,攀登才能达到胜境,寓意深刻。因为爱新觉罗•厌龄也是皇室一员,所以她决定把字题写在其祖先曾经走过的路旁,以鼓励后人。

  医巫闾山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的名山之一, 得益于它长期以来所具有的宗教意蕴以及其卓越的胜景。尤其是位于医巫闾山中心部位的“桃花洞”, 与“桃花”的象征性相关联, 体现着医巫闾山的仙界意蕴, 并且成为将此山岳的所有景物神秘化的起源。
       月沙在以奏请使团正使的身份赴燕时所撰写的《游医巫闾山记》 (1616年, 光海君8年) 就是这方面的典范之作。在此8年之前崔宪所写的《医巫闾山游记》 (《朝天日录》中的一篇) , 虽然字数少, 但也称得上是一篇意蕴深远的作品, 在从燕京回国途中所写的1609年2月17日的日记附录就是一个很好的譬证。(资料来源:曹圭益、徐东日,《燕行录》中的千山、医巫闾山和首阳山形象,崇实大学国语国文学科,延边大学中朝韩日文化比较研究中心 首尔15-743(韩),吉林延吉)


  在“医巫闾”这个与众不同的名字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传奇往事?中华北方的山川图腾医巫闾山位于辽宁西部,锦州境内,属于阴山山系。山体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绵亘45公里,山形掩抱六重,雄浑苍莽,蔚为大观。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中华名山层出不穷,医巫闾山偏处一隅,无论是从跨域、高度还是景色,仅在东三省范围内似乎都难占鳌头,但它为什么竟然可以力压千山和长白山,位居东北名山之首?甚至在东亚文明之初,便进入了华夏视野,成为中华版图上最重要的北方山脉?舜帝敕封之时,东北三大名山的另外两座——千山和长白山仍是白雪皑皑的原始森林,很少有人知晓,同时,医巫闾山不仅是从山海关外进入中原路上的第一座大山,也是东北地区最靠近中原的一座名山。也许,正是在这样的地理和历史因素影响下,医巫闾山才能最终登上神坛,成为中华北方的山川图腾。 


时任主要领导题词

  自耶律倍在医巫闾山建堂读书开始,至辽朝灭亡,天祚帝归葬此山为止,有辽一代,契丹人在医巫闾山的活动从未间断。医巫闾山是契丹人往来与居留的神山圣地。显州、乾州以及周边的宜州、锦州、懿州、成州等地也成为契丹人定居生活的理想之地,他们与汉人、渤海人一起共同创造和推动了这一广大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在辽代,由于大凌河流域大量移民的迁入,辽朝统治者在包括今阜新地区在内的辽河以西至大凌河中下游区域范围内迅速建立起了众多的州城,这些州城大多是私人所属的斡鲁朵州城、奉陵州邑或头下军州,使这一地区成为辽代州城建置较密集的地区,也是辽代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因此,以医巫闾山为依托的,受到医巫闾山品质与风貌影响的广大地区,也正是契丹人较为集中,乐于生活的地区。同时,医巫闾山介于辽河与大凌河之间,也曾经是红山文化、中原文化向东北地区迁徙的必经之地,因此也具有独特的地域标志性,也是多种文化交汇的地方。由于契丹族的兴起和辽王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二次南北朝局面。在南北经济文化交往过程中,由大凌河古道连结着的医巫闾山更是占有重要地位。在辽与五代十国的一些政权交往中,由医巫闾山、镇东海口航海至山东半岛,是其主要交通线路;同时,由医巫闾山进入大凌河谷,再经滦河古道、卢龙塞道到达幽州等地。医巫闾山位于两条交通要道的交汇位置,在辽朝的内外交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医巫闾山是以中原文化为基础,并在中原文化的培育和影响下,构成中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辽代,医巫闾山又融汇了诸多的契丹文化与渤海文化,遂成为民族文化交流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于辽朝契丹人对这座镇山的热爱,他们的活动为之增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辽文化,得益于名声显赫的医巫闾山而留下宝贵的印记。医巫闾山就像一部厚重的史册,辽文化就是其中丰富的内容。研究辽文化,一定要读懂医巫闾山;解读辽朝的历史,也一定要深入细致地探究医巫闾山。


阅读 9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