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林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者——在燕国材先生追思会上的讲话

贾林祥
创建于2023-02-09
阅读 52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朋友: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理论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燕国材先生。燕国材先生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和主任,在理论心理学、中国心理学史、教育心理学等领域卓有建树,对中国心理学特别是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研究做出卓越贡献。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全体同仁并以我个人的名义,从以下几个方面追思、缅怀燕国材先生。


一、有关理论心理学的研究

    燕国材先生十分重视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和理论心理学研究。先生认为,理论心理学是一门既可指导中观层次的基础心理学,又可指导微观层次应用心理学的宏观层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其任务是揭示心理学理论的事实、确定其理论的特点、剖析其理论的结构、探索其理论的规律。显然,先生是将理论心理学看成统摄、指导整个心理学研究的“范式”。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就是在心理学繁荣发展的今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众所周知,心理学是一门分裂的学科,多少年来,心理学家一直在追求心理学的统一或统合,但时至今日,心理学依然不是一门统一的学科,原因就在于心理学缺乏一个起统摄或指导作用的范式。先生的这一观点对于我们重新认识理论心理学在整个心理学中的地位以及它在统一心理学的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是先生对心理学的一大重要贡献。


二、有关中国心理学史的研究

    中国是心理学的原乡,但长期以来,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研究却鲜有人问津。燕国材先生是20世纪80年代少有的几位开拓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研究的学者,他的《先秦心理思想研究》等“中国古代心理思想研究系列”以及在此基础上撰写而成的《中国心理学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学术影响。先生采用纵横结合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古为今用、材料与观点一致的原则,客观研究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历史进程,如实把握了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积极探寻了中国心理学史的发展规律,建构了中国心理学史的框架结构和线索,他所总结提炼的中国心理学思想的“七大范畴”和“六大领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晰的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充分反映了当时该领域学术研究的最新成果,对于我们当今立足中国实际,建构具有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中国式心理学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和意义。


三、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燕国材先生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在此仅就其有关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做一简单追思。先生在国内最早且最系统地论述了非智力因素,全面阐释了非智力因素的理论问题,分析了非智力因素的理论依据和历史逻辑,区分了非智力因素与智力,论述了非智力因素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问题,并提出了学习成功的函数式。先生还致力于推进非智力因素的实证研究与实践探索,主张用理论研究成果指导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用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成果来验证、丰富与深化有关理论。他身体力行,亲赴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展研究,倡导成立了非智力因素实验学校,这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说,先生不仅是一位心理学家、教育理论家,更是一位教育实践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先生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与反映。这也启示我们,理论要想取得成效、获得长久生命力,就必须放之于具体的实践中进行检验,并在实践中充实、丰富和完善。理论家必须成为实践家,这是何其之难之事,但燕国材先生为我们竖起了永久的典范,值得我们永远继承、学习和发展。


    谨以此代表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全体同仁对燕国材先生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希望先生在天堂一切安好!


    燕国材先生千古!


贾林祥

2023年2月9日

阅读 52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