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村那些人

lb68
创建于2023-02-09
阅读 18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前言

       那年,是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年了,上世纪的1968年吧----其实应该是从那年开始。

 那年,喧嚣的浪潮,革命的吼声,还有狂热的年轻人各种疯狂的革命行动,随着一省一省革命委员会的迅速建立,慢慢地开始静了下来。

 那年,在伟大领袖的指示下,刚刚经历了一场山呼海啸地震般大动荡的全国的大中小学迎来了一支支工宣队--工人阶级组成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迎来了一支支解放军宣传队。开始了复课闹革命,开始了新学年的招生。

 只是,当久别的同学在校园里重逢开始复课闹革命,每天跟着解放军战士跑步、出操、学语录不久,又一个席卷全国、涉及亿万家庭的运动再一次降临了。那一年------ 

 

       那村,河西省黄土高坡上一个还算有名的村庄。大名鼎鼎的金山镇。说它有名,是因为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这里历史上就是新县四大古镇之一。新县不知从哪年起,是明朝啊,还是清朝,谁也说不清。就陆续形成了坐落在全县东西南北的四个古镇。金山镇位于新县的北部偏西,村子西北不远十几里就是有名的大金山。是大山里的父老乡亲出山的第一个村庄。久而久之,这里的人丁日见兴旺,买卖兴隆,便就行成了一个远近有名的集市大镇。后来集市取消了,买卖没有了,名声却依然响亮。有名的第二个原因是60年代大比武时,这村子石破天惊地冒出个能百步穿杨的女神枪手李金娥。一路斩关过将,打到了北京城。一举夺冠,成了中国女民兵的佼佼者。各种荣誉自然接踵而来。最让人羡慕的是,就像当年穆桂英挂帅出征似的,居然跑到当年的兄弟友邦阿尔巴尼亚,去和那里的男子神枪手一决雌雄。结果,熊的大败,雌的杨威。班师回国之际,据说当时的军队领导都跑到机场欢迎。这下子,金山镇更是方圆几百里扬名了。文革时,李金娥揭竿而起带着一些男女民兵造了反,夺了老支书的权,成立了大队革委会。她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了金山镇大队的革委会主任。

      那村子很大,八千亩土地四千口人。人民公社以后成了金山镇大队,下分10个小队。文化大革命以后,左也好,右也好,造反也罢,折腾也罢,总之在李金娥和她的一班人马带领下,一跃而成为河西省学大寨的典型。

      那个村啊,在黄土高原的河西省,在河西新县大金山的山根底,离着北京城千儿八百里。本来和他,还有他们没有一点关系,却由于那场运动,成了他们。特别是他一生中魂牵梦萦的故乡---

 


  

 

 

      村子大,人自然也多。祖居此地的,移民迁入的。加上抗日战争时这里是蒋、共、日三方拉锯地,有了抗日英雄,也有了汉奸保甲长。有穷的,有富的,贫下中农、地富反坏。各色人等都有。据说土改时划成分非常复杂。还有遣返回乡的右派分子。文革一来,就更复杂了。革命派、造反派、走资派、保皇派---如今,北京又来了一群背景不得了的知识青年,这村啊。一个看似平平常常的村镇,一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可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独有年代,悄悄给世人演出了一场或喜或悲,说不明道不白的大戏。一切一切自有后人评说。只是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50多年了,时不时地就会冒出来-----似梦非梦。时时感动着他,激励着他。鼓舞着他沿着从金山镇走出的路,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走下去。一走,就是半个世纪了。



阅读 18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