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Vivian
创建于2023-02-08
阅读 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实践中日益丰富完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然价值和增值自然资本,就是保护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使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中国古代道家最早生发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此,“自然即我,我即自然”。老子则直接论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道家看来,天和人是一体的,一切人皆应该尊重、遵循自然规律。天人合一亦是儒家的生态哲学基础,孟子称之为“天人相通”,荀子则主张“天人相分”,宋代大儒张载论述“天人一气”,到了唐代,柳宗元、韩愈等则提出“天人感应”“天人合德”“天人相参”等观点。尽管儒家学者对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表述不一,但皆在阐释一个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探索与自然的相处之道上我国可谓走在世界前列。从帝誉教导百姓“取地之材而节用之”,到诸子百家儒、道相继提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思想,再到唐朝律法规定“毁伐树木、庄稼者,准盗论”……老祖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领悟比我们想象中来得更早、更先进。而这一先进思想自然也带来了生产方式的转变:“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在保护的前提下利用自然成为国民自觉,进而带来了“鱼鳖不可胜食”“谷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的丰收之景。自然是博大且博爱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在人与自然的相处中,占据主导的是“人”,只有“人”才会思考,才具备主观能动性,因此,要想获得自然的博爱,首先人类自身应主动保护自然、敬畏自然。

       人若负青山,后患无穷尽也。恩格斯的告诫其实还有后半句“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近现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具备了前所未有的能力,但也正是因为能力日益强大,傲慢情绪开始滋生,人们梦想掌控自然、征服自然,结果是显而易见的:伦敦烟雾事件让4000人在短短几天内丧生;墨西哥原油泄漏事故严重威胁数百种生物的生存;日本一氮肥公司随意排放含汞的废水,造成近万人患上“水俣病”……自然的“报复”来得悄无声息却又惊天动地,哪怕是在今天,从滥砍滥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到工业生产排放废气带来雾霾天气,再到过度开垦导致的土地沙漠化……自然也还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对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方式发出警告。因此,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迫在眉睫。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无论是宜居生活还是美丽中国,都离不开良好生态环境做支撑。(龙岩市武平县工商联 兰琳)

阅读 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