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04的简篇

用户2640904
创建于2023-02-07
阅读 299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水土长大的崽儿,每次回到家乡,儿时的记忆就像泉水涌出来。我记得,水土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土沱”。土沱老街坐落在嘉陵江畔回水沱的山坡坡上,远远看去,层层叠叠,满是小山城味道。只不过由于历史久远,旧房显得有些沧桑。

夏季之夜,时常有电闪雷鸣相伴,感觉神秘梦幻。

夜幕下,来到江边,享受清凉的河风,灿烂的星轨仿佛就在头顶盘旋。

老街的灯火,天上的北斗星,亲吻江水,点亮一方水土,印证了古人点赞土沱“白天千人躬首,夜晚万盏明灯”的繁华景象。

土沱自古以来就是嘉陵江下游的重要水码头,百姓生活生产资料的水路运输集散地,江上的帆船、艄公、纤夫、号子、灯塔、过河船、打渔人家、岸上的寨子、老屋、信号台、缆车、小吃、演出等, 如今成了水码头文化的网红打卡景点,土沱被喻为江东明珠。

蒸腾的薄雾紧锁江上的航标信号灯,让人想起儿时和小伙伴们,在江里“搭门板”戏水快乐时光。


现在,嘉陵江上最不缺的就是桥。但运行了数十年的水土码头汽车轮渡,依然在渡运南来北往的汽车及市民过江,兴许更多的是休闲、体验、观光、怀旧。

立在码头的渡运时刻表,每隔一小时渡运一次,规范有序。

车渡每天都是准点运行。

土沱车渡是嘉陵江上的唯一,每天都有市民来打卡。有人说,渡船是咱们“土沱号航空母舰”,它承载历史传递幸福。你看,老水中73级初中毕业生2021年相约在车渡码头合影。

51年至65年间,土沱是江北县县城,95年归属北碚。

县政府办公楼旧址,被树木植被包裹。

江北县时期人民大会堂旧址,黄角树根生长在石壁,市民、学友、姐妹们,喜欢来这里看一看,拍下合影,留个念想。

初中时期最好的同桌,沧桑而生龙活虎的树根,鉴证了她们的情怀。

站在洒满阳光的树根旁,留住美好,更多的是思考、回味。

上部老街,有多处保存完好的寨子拱门,被称为“人定寨”。

寨子拱门大都采用“连二石”建造,长起了青苔、杂草、黄角树根。

在这里长大的姐妹,时不时回来看看儿时的家。


妹儿回眸望着寨子拱门,倩影与儿时的记忆碰撞.藏不住的微笑瞬间就挂在了脸上。

穿过寨子拱门,往顶上去,鸟瞰更广阔的土沱,看江,看桥,看悄然崛起的新时代水土新城。

有些磨损的连二石梯坎小路,鉴证着一代一代土沱人向上的步履。

远眺人定寨最高处的老围墙和拱门,忘不了墙根下那条泥泞小路,曾经是自己每天走向初中学堂的“大道”。

蓝天白云下通透的寨子,至今还是一片处女地。

近处看,绿荫覆盖了寨子围墙

寨子里的老民居,多数都是穿斗房。

写在旧墙上的粉笔字,“过年好”、“兔年快乐”,算是土沱孩子们新年祝福吧!儿时难道我们不是这样过年的吗?记得那时,在除夕夜,用自己制作的锡铁土“火炮儿”,扔在天上掉在地上,双手紧紧“亩到耳朵”,听“火炮儿”“砰”的一声,这就算是过年。

岁月,让老屋墙面屋面爬满了藤蔓,黄角树犹如一把大伞,悄无声息护佑它的成长。

一线天小巷,还是挤进来一米阳光。

老屋贴上对联,正是“春唤大地千山醒”。

在破旧的老屋门前,业主挂起了“此处危房”安民告示。

爬坡上坎,时不时可以看到,马在小巷灵活穿行,运输笨重物品,节省了不少劳力。

通向人民大会堂的百步石梯陡坡,也成为打卡地。

晨光照在石梯陡坡上,瞬间缩短了两人的距离,即便你到天涯海角,注定是一辈子的恋影。

一对母女,大手牵小手,大步走在老街上。

银堂湾旧街,早晨的阳光照亮了挂在老屋上的藤蔓。

老屋的石头阳台,饱经风霜,承载着儿时的旧梦。乘凉,聊天,做家庭作业,那时算是奢侈的空间。

一眼望去,老屋旧了,但家在心中的记忆依然是“新崭崭”的。

家是自己的根,无论走多远,牵挂始终在血液里流淌。

最令人难忘的是,曾经在黄角树下,无数个春夏秋冬,洗衣服,淘菜菜,唱儿歌,玩游戏。妈妈边做事边哄着姐妹弟,度过快乐每一天。冬日里,妈妈的手开满了冰口,长大了才知道,都是拜“白头霜”、“令冰”所赐。



小时候,多少次,站在家门口的小路上,期盼外出的妈妈回来,带给“宝贝”糖糖、嘎嘎、果果、书书。不经意间,自己长大了,妈妈却老了。


土沱旧时,有钱人家开的当铺旧址。

现在,当铺没有了昔日的热闹,大门紧闭,静待迎接生的阳光。

何家大院不是传说,土沱大户人家旧时的“别墅”。

大院主门柱子由耿石头做成。

何家大院的窗花。

在县政府时期的文化馆大院内,有一个古老的大型石水缸。

经过几代人的呵护,石水缸完好无损。


游土沱老街,少不了来到这里,望一望石水缸的本来面目。

看看石水缸里面装的什么稀奇古怪。

嗯,未必里面养了金鱼?歪来歪去,怎么也看不到她的模样。




石水缸是“老古董”,这是要背回去吗?可惜,登起脚脚,它都没有“右动”丝毫。

在大地渔村,有个贞洁牌坊,据说是按照皇帝圣旨树立的。

2009年7月22日13时7分,天象奇观日全食,大白天突然“区吗黑”,贞洁牌坊同时出现4个太阳,当时还以为是“太阳保险丝”着“烧了”。

土沱嘉陵江畔石壁,石佛造像高高在上,被列为文物保护点。

又一处文物保护点,兴仁村竹溪旁边小竹林里,石佛造像独栋“别墅”。

川剧坐唱,是土沱传统文化。演出前,群众演员化妆。

老茶馆里,隔三差五,有川剧坐唱演出。

记得另一个传统文化,就是老茶馆说书。土沱的传统节日,还有彩龙船车幺妹等保留节目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手把岩悬崖石壁上,有个旧时的“栖流所”文字记载时刻。

据传说,此处是旧社会时期,流浪汉歇脚的天然洞穴,解放前夕的一个夜晚,暴雨袭击,洞穴变成泥石流,连同数名流浪汉一起冲入了嘉陵江,留下光秃秃的石壁,后来人们在这里刻下了“栖流所”字样。

土沱嘉陵江,在公元1845年发生过最大洪水,这是刻在手把岩石壁上洪水线记载字碑。

银堂湾靠嘉陵江一侧,是抗战时期迁来的国民党中央警卫暑旧址,文物保护点,这是紧锁的大门。

俯瞰警卫暑旧址

每次回到水土,看到土沱的渡口、老屋、砂锅米线、咖啡屋等等,成为网红打卡地,都会情不自禁的释放出封存的儿时记忆。

走进记忆中的老土沱,也是现实中的老土沱,回味儿时的家乡味道,沉甸甸的乡愁。

土沱加油!家乡加油!期待土沱明天的辉煌!

阅读 299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