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要先受教育,传道者明道信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幼儿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爱读书的人会发光,有了书,就等于有了未来,让我们跟随乃园幼儿园的老师一起走进幼教人的精神世界吧!
孩子在一个充分自由与爱的环境里,发展的是心智,认知的是真理,而不是在控制和压抑下迷失了真正的自我。迷失了真正的自我,人的一生可能是不幸福的。
重温《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我明白教育是寓教于乐的,通过读简单故事将孩子带入人物之中,感受故事情节学会善待身边的一切与它们和谐相处,明白对待身边的朋友或者家人我们都要相互信任和尊重,尽管童话故事看似荒诞,但告诉我们的道理却十分真实,在教育的道路上就是用简单的方法引导孩子学到大智慧。
做温暖的教育者,是一种教育理想与情怀,也是新时期对教育一线的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让我们一起努力,不遗弃一个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成长的信心,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收获,让每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精彩的童年。
《做自己热爱的事》从“我适合什么样的生活,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出发,为儿童构想将来提供思考的机会。启发并鼓励孩子意识到他们末来的希望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某个“人”,“喜欢提问的人”、“想象力丰富的人”,等,作为老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向内探索,了解和接受自己的天赋和特质,让每个孩子都用它自己的方式、在对的赛道发光。
重拾儿时的一本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使我心中有了不同的感想。书中曾写道:“我们所居的世界是完美的,正因为它是最不完美的。〞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又是“一样的好”。只有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才能陪他一起做最好的自己!有人说“赏识的本质其实是爱”,老师学会赏识孩子,其实就是学会了如何去爱孩子。你真心期望孩子变好,肯接受孩子的不完美,用心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爱给予肯定和积极的暗示,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
我觉得新时代的教师不再是只能燃尽自己身体的蜡烛,而是广通电路的显示屏,即可以用崭新的技术手段、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也可以联通网络、升级配件、自动更新。也许同样的精神,也勉于我的同代人。
阅读了上海音出版社出版的《手风琴教学论》,我感悟到,艺术教育是是幼儿学前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地刺激和开发幼儿们的大脑,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尤其是长期接受音乐熏陶的幼儿,他的人格和身心相对更加健全、健康。我会为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创造感受音乐、鉴赏的机会,除了感受钢琴的美还能感受到手风琴的独特魅力。
阅读《教育的情调》后我发现教育的敏感和机智是一种特殊的才能,它与我们为人处世的方式有关,是一种来自心灵也来自头脑的知识。因此,其实没有人能教给我们教育机智,也没有任何理论能够确保我们获得恰当的教育机智,但是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孩子,只有我们观察、聆听孩子,和他们互动,才能提高教育敏感性和机智。
工匠精神就是坚持到底,成就一流。所谓坚持,就是对要去做的事情“不放弃”。“不放弃”既是反复尝试各种办法,不屈不挠地做下去,直到做好为止。对于从事教育事业的我们来说,这句话何尝不是一种鞭策。
《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其中最令我感动是面对一个叛逆的青春期孩子时,用尽可能不伤及他感情的措辞去限制他的错误举止,用尽可能让他感觉到信任的委婉语言给他的生活和学习带去帮助和指导。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孩子的尊重和肯定是多么的重要。
大多数家长和教育者更多关注智商和情商对孩子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格特质和积极天性的保护与培养。积极教育培养积极的孩子,积极的孩子才能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也能更好地感知幸福,自信地面对各种人生挑战!在这本书里,引导我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培养更有优势力的孩子,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自控力”等各种优势能力。
这本书阐述了很多的案例与心理学理论来源,其中最为触动的是书中提到的链状效应︰想抱怨时就微笑。这是从自身角度,阐述积极的处事态度,至少不传递负能量。了解这个效应后,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努力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用正能量影响工作和孩子,用积极的态度向同事、幼儿、身边人等传递正能量,做一个乐观具有幸福感的好教师。
这本书激励我把上好每一次活动当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契机,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在成为研究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争取早日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幼儿教育承担着父母的期盼、孩子的全面发展。使得幼教工作常常面临很多不同的烦恼,家长的问题如何去回复、不听话的幼儿如何去引导、教育教学如何更好的开展,而幼儿园老师就像是孩子和家长们的解忧杂货店。这时的我们更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通过多种方式放松疏导自己。所以,我时常回想自己从事幼教工作的初心和热情,正如书中所说:入梦吧,去爱吧,你要明白梦想喜欢义无反顾的勇士。而今,我从职业中收获了太多的经验、惊喜,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虽然平凡但也能闪闪发光!
《爬上豆蔓看自己》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所理解的教育应该是孩子能发现自己独特的地方,清醒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并能将之发挥到极致,有能力寻找生活的幸福,有能力品尝生活的甜酸苦辣,生活的快乐自信。如果我们作为教师不知道思考反思实践,止步不前,对孩子的成长肯定是不利的。让我们像高美霞老师学习,爬上豆蔓看自己的教育。
冰心在《寄小读者》中表现出了极大的爱心,我也深刻地感受到“爱”就是生活中坚定的信念,作为一名教师正是因为我关爱孩子,才会和孩子搭建起信任的桥梁;正是因为我真正热爱幼教行业,才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幸福感!
这本书开篇第一页“懂得教什么”,引领着我开始了整本书的阅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须学会认知、解读周围人群的表情、语言和行为,才能与其发生有效的交往,获得自己想要的信息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本书构建了一架桥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社会性领域的发展特征,指导我们更好地制定社会活动的活动目标,从而通过社会领域活动的实施支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作为教育者,读完这本书内心有些感概,也学到了很多。每个学生的家庭我无法改变,甚至每个学生的性格我也无法改变,但至少我可以在我从教的时间里,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情绪,肯定他们的存在,鼓励他们的行为,增加他们的信心,在他们心理和情绪上出现问题和波动的时候,我能够及时发现。至少在他们童年时光里,我能够扮演一个让他们更多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的老师。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不仅要教给幼儿必要的技能,也要给予幼儿冷静下来去思考的时间。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时,要坚持用理性的反应来抵制自动的反应,特别是要避免通过恐吓或奖惩来将适当的行为强加到孩子身上,让我们做和平与和谐种子的传播者,帮助孩子获得自我规则与自律。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面对班里30多个孩子时,有时会力不从心,受到情绪各方面的影响。所以,为了找到更好的教育方法,学会正确、正面的引导孩子,我在假期观看了《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我深深的被作者的教育方法所吸引,“和善而坚定”的、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把孩子当个一个个体看待,“归属感和价值感”而不单单是小孩子的教育理念。在各式各样生动的案例中,学到了不少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希望在日后的班级管理中能为我所用,争做一名幼儿最喜爱的好老师!
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独特而珍贵的种子,需要得到我们正确、细心的浇灌和呵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身为教师,我们不仅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还要看到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如果只一味地对孩子们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和纠正,可能会导致师生关系变得紧张而疏远,而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冯友兰先生并没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了许多文浅意深的语言进行论述。“就我而言,哲学是对人生系统的反思。”这段话依然来自《中国哲学简史》,它足够验证“哲学是始于思考”的。“反思”无非就是思想的思想,即深层次的思考,反思对于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一节教学活动、家长工作、组织游戏之后,教师在进行充分的反思总结后,会有利于我们的专业进步,有利于我们在教育工作上取得成果。我很庆幸我能读到这本书,它让我的灵魂得到了一次洗礼和净化,让我能够静下心来去思考和规划我的教育事业。
玫瑰花要盛开,牵牛花也要绽放,大川老师想告诉我们不必追求机械的刻板模式把孩子培养成所谓的“成功人士”。一味追求父母和外界的认可可能让孩子丧失自我,最终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找到属于自己的花,按照自己的节奏,努力绽放也是很可贵的。拥有这种精神的孩子不管在哪个领域都会获得幸福的。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是不同的植物,身体里蕴藏着不同的种子。孩子因父母而来,但和父母也不一定是相同的“植物”,不能用相同的策略来养育孩子,不然结果注定是“失败”。给孩子提供生长的给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做一个耕耘的园丁,不做一个雕刻孩子的木匠,这是此书教会我的内容。
《被讨厌的勇气》的思想核心是阿德勒心理学,讲的是如何使改变发生。阿德勒的理论体系中的每一个结论都能给人以启发,这本书采用了更激进的方式去陈述,带来了一些新鲜感。这个观点将我以前一些模模糊糊的认知进行了高度提炼,让我一下子认清了人际关系的本质,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我与人的相处方式。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应该为了真正的“活着”而去好好地活着。借用罗翔的新春祝福来勉励自己并祝福大家:“愿每一个人,每天都能够经营足够多美好的记忆,愿我们能够拥有一颗自由和宽容的心,与人为善,看见善良,欣赏善良,并积极地行出善良。未来会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如果一切都无法避免,那就让我们迎难而上!”